《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讀后感
5月18日,陳德兵名師工作室第14次活動,我們相聚于厚街竹溪小學,第六小組進行讀書匯報。張志公先生《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這本書不算厚,內容卻是一點都不簡單,系統龐大,每一個章節都讓我驚訝張老先生的學問之深與廣,難以相信這是25年以前著作,仿似在談論當今語文教育的功與過。
張老先生總結傳統語文教育的經驗:第一階段,集中識字,認字與講、用、寫字分開,使用整齊韻語;第二階段識字教育與思想教育、知識教育相結合,韻語和對偶是教材和教學的主要形式,幫助孩童從單純的識字向有意義的閱讀慢慢地過渡;第三階段初步的讀寫訓練,教學生讀詩和練習屬對;第四階段,進一步的讀寫訓練確立了“文”“道”不可偏廢的原則以及熟讀、精思、博覽的閱讀方法。
中華幾千年燦爛文化離不開“一套或幾套行之有效的語文教育的辦法”,張老先生總結其有成套的漢字教學體系、文章之學的教學體系和大量的讀寫實踐為主的語文教學法體系。然而也有四點弊端:1.脫離語言實際。2.脫離應用實際。3.忽視文學教育。4.不重視與語文直接有關的語文知識教育。
張老先生研究傳統語文教育非常透徹,王本華先生和孟憲范先生的導論也面面俱到,我已覺得無法贅言。張老先生在二十多年前說“在今天有了完備得多的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教學理論的情況下,一定能夠研究出更為理想的辦法”,書中探討了很多蒙書和蒙學的問題,我想到了海量閱讀一派的語文教育教材,我想,它們是不是今天的適合兒童的“新蒙書”呢?
海量閱讀語文教育教材思考
韓興娥老師是課內海量閱讀教育的創始人,她擅長吸納各家的優點編寫適合海讀的資料、圖書,其后徐美華、王愛玲、朱霞駿等等老師也有海讀書籍出版。其中韓老師把多年經驗撰寫成《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舊版新版,兩個版本都是干貨十足。
課內海量閱讀教育近幾年所編著和使用的教學用書眾多,還有很多剛剛上市和正在編著。我就自己使用過的和我所了解到的書籍來談,大致可為五類:
一、 啟蒙階段的兒歌、童謠教材
韓興娥老師在初期時候選擇每個孩子在幼兒教育階段耳熟能詳的兒歌、詩詞,編寫一本幾頁紙的兒歌小書,這本兒歌小冊子分為三個部分:(1)熟知的兒歌。(2)結合入學教育的兒歌。(3)漢語拼音情景歌。開始的時候名為《三字新童謠》《袖珍童謠》。
后期,韓老師聯合玄老漢老師、王愛玲老師分別編寫了《學拼音兒歌77首》《成語兒歌100首》《歇后語兒歌100首》《俗語兒歌100首》《諺語兒歌100首》《多音字兒歌200首》《三字童謠》《疊音詞嗨起來》等等。這些兒歌、童謠、韻文短小精悍、合轍押韻、通俗有趣,貼近兒童的生活,易于誦讀,便于聯想和記憶。書籍還設計了填空、評價、創作等等欄目,比如《疊音詞嗨起來》用60首童謠將疊音詞歸類整理,并設計了“詞語花籃”“連連看”“填填看”等課堂實踐活動,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疊音詞,既有趣又應試。王愛玲老師還有一本《主題兒童詩讀寫》很快要上市 了。
二、啟蒙階段的學字、寫字教材:《趣讀識寫一條龍》《字族文學字兒歌》
受到韓老師的字詞描紅教學和兒歌教學的啟發,我自己也嘗試搜集和自編了一些寫字歌訣,印成《一年級100個獨體字書寫要點字帖》給學生習字,但是仍然覺得需要些筆畫兒歌、字族兒歌打好基礎。
湊巧的是,朱霞駿、韓興娥、吳昌烈、鄢文俊四位老師編著了《趣讀識寫一條龍》在2016年出版了。全書上冊為 29個筆畫三字謠、80個部首230首部首兒歌;下冊為100個字根,103首字族兒歌。全書以童謠、兒歌的形式呈現,朗朗上口,趣味十足;系統地安排了筆畫、部首和字族的學習,循序漸進、落到實處。朱霞駿老師把教授過程中的教師筆記也集結出版為《寫字教學三部曲》以供教師參考。最近朱老師也找到我一起探討一些寫字歌訣,她正在編寫《趣讀識寫一條龍》的配套字帖,期待上市。
2017年3月,鄢文俊老師著《字族文學字兒歌》出版。每篇兒歌都是一篇文情并茂,童趣十足的詩文創作。全書共有12個單元,每個單元由以形聲為主的聲旁篇 ,以偏旁部首為主的形旁篇,以生活為主的物類篇,以字義相對為主的對子篇四個板塊組成。
這兩本書正是解決了張志公老先生對傳統語文教育“很少照顧漢字構造規律”的問題。
三、進階的成語、韻語教材:《成語接龍》《韻讀成語》《成語笑話》
成語接龍用于語文教學應該是陳琴老師為先的,韓興娥老師聯合原作者郝少林和王波老師編著更適合用于海量閱讀課堂教學的《成語接龍》。1000個成語四字一句,首尾相接,恰巧形成提示與聯想,讀起來節奏鮮明、朗朗上口。書中每條“成語龍”增加了注音、生字定位認讀、猜一猜、參考釋義等版塊;書中有無注音打亂順序的成語表、星級達標評價表以及可幫助小朋友自我檢測的書簽,同步還配有朗讀音頻、“課內海量閱讀”團隊實踐視頻。這套書具備了可讀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去年我把課件和音頻結合,制作成了20集誦讀視頻,平時課前播放給學生跟讀,學生自然對20條龍熟讀成誦。
《韻讀成語》共選成語1440條,編為720對,全部押韻排列。這些成語內容上前后相同、相近或相反,讓學生熟知成語的同時初步了解音韻知識。
《成語笑話1》剛剛開始預售,“不用老師教,孩子能輕松自學”的書,一共60篇幽默的成語笑話,還有層層推進配有意思和運用的猜一猜。白話文也需要海量誦讀。
四、高階的古文學習教材:《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歷史 學成語》《讀論語 學成語》《讀老子 學成語》《讀老子學成語誦兒歌(上下冊)》《讀名言 學做人》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韓興娥老師最早用于“課內海量閱讀”教學實踐的讀本之一。2016年[韓興娥]老師聯合[郭春峰]編寫了適合海量閱讀課堂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全書分上、中、下三冊,以時間為序,精選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及事件,依托史書中的記載,以文言引路、白話故事呈現的形式帶領中小學生把握歷史脈絡, 學習古文精華,豐富歷史文化知識。
2013年韓興娥和湯善香主編《讀歷史 學成語》出版,它概述歷史,配套成語運用的練習。
《讀論語 學成語》是韓興娥老師協同徐美華老師編著的。它從《論語》中提煉成語,以讀《論語》為主,講成語為輔。一方面將《論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出來,語言平實、生動、富有感染力,學生一讀就懂;另一方面以講故事的形式把《論語》和成語的內涵呈現給學生,使其在快樂閱讀中陶冶情操。它配套練習和課件、音頻、教學視頻等,便于教師和學生使用。
2016年10月,張建超、趙飛燕和韓興娥主編出版《讀老子 學成語》,優選八十條成語,與成語相呼應的是160個古今中外經典故事和80段有創意、有趣味的師生對話。《讀老子 學成語 誦兒歌》是它的姊妹篇,她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元素,都是以成語為脈絡學習《老子》,以《老子》為脈絡學習成語,但各自又有不同的特點:《讀老子 學成語 誦兒歌》以兒歌誦讀為主要形式,更加淺顯生動,更符合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語言表達特點。
2017年4月,李韞琬、韓興娥老師編著《讀名言 學做人》上市啦,深度融合十八大提出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小學生必備的十六種傳統美德出發,精選古今中外經典名言274句,輔以有情趣、有意義的小故事和感悟心語,以及學以致用板塊,旨在讓中小學生從中汲取生命成長的精神食糧,為一生的發展打上文化底色,讓他們讀在其中,樂在其中,收獲在其中。
除以上教材,海量閱讀一派還使用朱文君老師編的《小學生小古文100課》進行文言文啟蒙與進階教學。韓老師還會使用陳琴老師編著的《中華經典素讀范本》,低段吟誦詩詞,中高段吟誦和歌訣讀古文。
我對高階的教材不大熟悉,沒有親自試驗教學,暫不知具體效果,但是精選內容、變革教材形式等等都很好。
五、海量閱讀之閱讀指導教材:《小學低年級共讀共寫指導書》《小學中高年級共讀共寫指導書》
王愛玲編著《小學中高年級共讀共寫指導書》及配套練習冊于2016年6月出版,她與張繼民老師編著《小學低年級共讀共寫指導書》及配套練習冊于2017年3月出版。兩部指導書分別精選20部名作推薦,配套書評、班級讀書會教案、閱讀檢測題、閱讀分享單和寫作指導意見,應該是海量閱讀語文教育對閱讀方法的第一套教材,也是面向整本書閱讀和文學閱讀指導的范本。
總結
張志公《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啟發我思考教材的適用性,因而想到對海量閱讀語文教育用書的書目整理、內容點評。
五類海量閱讀語文教育的書籍教材,我想也是對張志公語文教學理念的詮釋:兒歌、童謠的書籍結合兒童的生活,萃取集中識字的優點,豐富誦讀和學習的形式,寓教于樂,重視語言運用的訓練;學字、寫字的書籍注重字的結構規律;成語、韻語等書籍重視文化寶庫——成語的教學,也注重押韻對仗等與語文直接有關的語文知識教育;詩詞教學和現代詩文的閱讀指導也指向了文學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歷史學成語》《讀論語學成語》《讀老子學成語》這一系列更是結合典籍教學,讓文言和歷史更親近兒童;幾乎每本書都設計了運用,把文言文和白話文有機結合;最根本的海量誦讀文言文和白話文,連滾帶爬,模模糊糊一大片,熟讀、精思、博覽,三種閱讀方式在不同維度進行著。
海量閱讀語文教育一派所編著的書籍讓教師有法可依,學生有法可學,真的很符合張志公老先生對改革語文課、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設想,我覺得這些書將成為“新蒙書”,作為兒童語文學習的有用教材。
碎碎念
昨天傍晚開始整理海量閱讀教學用書,一天時間倉促成文,想做些點評又發現自己沒時間翻書架找出這些書籍,只有手邊幾本在用的可以看看,只能在當當網、京東網上摘抄一些書籍推介內容。海量閱讀系統龐大,教材很好,方法更妙,此時也無法詳述,可能敘述還有錯漏不妥,歡迎指正。
海量閱讀語文教育教材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