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時候的照片,覺得母親那會兒好年輕,就像我現(xiàn)在。那時候的她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好像永遠不知疲倦。像所有三十歲的母親一樣,生活的快樂和煩惱一點點在她面前展開。她享受著一些幸福,也被一些煩惱困擾。生活就像一輛列車,在預定的軌道上奔馳。她懷里的女兒,一點一點長大。而照片上的母親,也一點點老去。那些我不知道的睡前私語,不知母親是否記得,那些她曾經對我的玩笑的期待,不知今天是否實現(xiàn)。媽媽,我長成你期望的樣子了嗎?
三十年,發(fā)生了很多事,還是那個院子,但早已物是人非。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沿途的風景還未用心欣賞,便被人生這輛列車帶離了很遠很遠。很多人下了車,又有人上了車。人生的單行道,看得見盡頭。夫妻、母女、父子、朋友,都只是緣一場。
人說五十知天命,其實三十歲也就可以窺見了天命的端倪。如今,生活已幫我剔除了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妄和幻想。人生只由每一個今天,每一個今天里的24小時組成。任何的事業(yè)的成績、感情的收獲、愛好的培養(yǎng),都建立在時間的基礎上。于是只得放棄不重要的,堅持自己想堅持的。想做的很多,時間很少。把每一天過的簡單一點,多關注自己的內心,可能更好。
看著兒子睡著的樣子,知道三十年后,會有一個小伙子,看著照片,想象他媽媽年輕的時候。想著她是否也有一段美好的童年,一份愛的記憶,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前塵往事。
想起《陸犯焉識》里面,陸焉識在西北戈壁灘上受盡折磨,是對妻子的愛支撐著他。他在腦中寫了一本書,講述他與妻子的故事。歷經千帆終于回家后,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已經失憶,看不了他的書,無法明白他的愛。后來這個男人把腦中這本字字都雕琢了無數(shù)遍的書寫了下來,讀者是他的孫女。當時看到這心想,還好有一個讀者。因為如果我是作者,不是隨便一個人都能成為我的讀者。那一定是能讀懂我的心有靈犀之人。現(xiàn)在又想,沒有讀者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