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自以為自己什么都明,總是故作老練的說些大道理,說現實,說社會,說人生,好像自己已經歷經滄桑了一樣。
只可惜,當現實明明白白擺在你面前時,那種精神上的沖擊力是非常強烈的,外表下那套對外的說辭完全被擊的粉碎,而自己的內心蜷縮在角落,就像一個脆弱的嬰兒一樣,無助到想哭,抗拒到在深夜都無法入眠。
原來我不曾歷盡滄桑。
我不喜歡搶,不喜歡爭,但是當我知道現實就是這樣,必須要去爭.去搶,因為資源就只有那么少。
今天復賽,結束時,評委點評,當他針對無領導小組討論做點評的時候,目光轉向了我們c組,這時他說:“有些選手放棄的太快,這是競爭不是團隊協作,你需要的不是禮儀,而是展示出你的競爭力!”我知道他在說我,我雙手搭在桌子上,我低著頭,我不知道自己是為什么,我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特別的幼稚,特別的好笑,就像是一個在最后還在強顏歡笑的小丑一樣。我沒有想到現實是這樣的,就像你完全沒有想到迎接你的是刀光劍影,而你還傻呼呼的給別人手捧鮮花。
在這個仿照現代大型企面試的辦公桌上,我才真真正正的感知到原來當你坐在了那個位置上,你就不是什么小學妹,你所面對的學長學姐并不會在這種競爭的場合謙讓你,在這,是角逐,而不是協作,是完完全全的競爭。
我走在長安的馬路上,我看著燈光下我的影子,我特別特別的心酸,我第一次感知到我的天真。我終于明白,原來生活是這樣的。他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所當然,你沒有所謂的主角光環,曾經有人對你的夸獎,那未必是你真實的水平,那只是你的正常水平,在一定狀況下,在所有人都把你視為競爭對手時,你正常狀況下的狀態會受到壓縮,以至于你發現原來自己是那么的low。
不過我還是很慶幸,自己在大一可以發現自己的幼稚和不足,知道有時候你自以為的謙讓,在你的面試者看來那只是主動放棄機會的代名詞而已,你自以為的團隊協作,其實是暗地里的競爭,你自以為原本安排好的資源分配,其實弱肉強食的競爭折射而已。
大學,每個人都有各自怎樣生活的理由,而且看似都是合理的。
其實,我們真正要學的不在日常的高數英語里,不在西方經濟學和經濟法里,不在計算機和中國近代史里,而在那些最接近生活和現實的競爭里。
大學是我們和社會之間的最后一個過渡區。
大學里最遺憾的不是你沒有談場戀愛,沒有和別人一樣逃過一次課,也不是沒有和室友狂嗨到凌晨,而是我們還沒有收獲到自我立足的能力,沒有準備好獨自面對生活未知的能力。
當我們,大四了,畢業了。我們就再也沒有學校的這個避風港,我們再也沒有“學生”這個聽上去跟還是跟孩子一樣可以被原諒的頭銜。 從那以后,我們就要全神貫注的和這個世界單打獨斗了,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你有沒有想過,畢業之后,你是要回到家鄉陪在父母身邊過穩定的生活?還是留在大城市獨自漂泊?是為了你的戀人妥協?還是天各一方,從此各自珍重?是追求自己的夢想,還是去完成父母的愿望?我們上了那么多年的課,卻從來沒有一堂課告訴過我們,在這樣的十字路口該怎么選。就像我在今天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殘酷一樣,同樣沒有人告訴我你需要怎么樣去競爭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記得那個評委在我們合影完,走出賽場繞過洗手間的那一刻對我說:“孩子,你要學會競爭。”那時,我懵了,真的,原來我原來超然物外的安分守己,和這個時代是這么的格格不入.原來,一直以來我都在父母的庇護下,受傷受挫的幾率那么少。原來,我真的不曾歷盡滄桑。原來所有口頭上的大道理都是要靠經歷后才體會的,原來老練不是裝出來的,而是要經歷過現實的磨煉后慢慢刻上的。
我第一次認真的思考一個問題。
4年之后,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也許快餐時代下長大的,我們太急功近利。也許我們在一個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幻想的太多。可能我們理想的不夠純粹,也現實的不夠徹底。但是幸運的是,我們有時間去改變,人生最遺憾的是,從來都不是你失敗了,而是拒絕了讓自己改變的可能,因為你本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所以加油吧!努力去嘗試。讓現實看到你的努力,見證自己的改變。
原來,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