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29微子第十八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今天是丙申年甲午月戊午日,五月初一,2016年6月5日星期日。今日芒種。
一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說文名拒斧。
花信風:麗春滿園。麗春花,一名虞美人草,嫣然低頭,甚有嬌容,分畦栽之,可以比曉日靘裝千騎女。
【學習筆記】
一,魯國內亂,孔子來到齊國,大約35歲到42歲之間。
齊景公素聞孔子之賢,欲大用孔子,想以尼溪地區作為孔子的封地。晏嬰以孔子之道難以速成為說辭進諫齊景公。齊景公中止了原計劃。于是,有了這一段兒。
齊景公跟他的臣子們商量待孔子的禮節,說道:"用魯君對待季氏的模樣對待孔子,似乎過厚,那我做不到;用魯君對待孟氏的模樣對待孔子,于禮又簡,也不合適;我要用次于季氏而高于孟氏的待遇來對待他,這樣合適吧?但是啊,可惜我老了,不能用孔子之道了啊。"孔子聽到這個傳言之后,離開了齊國。
二,孔子離開齊國的原因是什么?
齊景公年輕時積級進取,為復興祖上齊桓公曾經輝煌的霸主地位,他求賢納諫,他的時代,晏嬰為相,司馬穰苴為將,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可以說,齊景公是一位有抱負的國君。
孔子到齊國來,為的就是行道。
可是,此時的齊景公呢,志氣松懈了,"吾老矣,不能用矣",意思是說,我老了,你的道要花太長時間出效果,我等不了那么久,死后的事兒我管不了那么遠,所以,我不能用你的政策方針了。
孔子呢,也不磨嘰,既然不能用我的道,糾結于禮節的分寸,就是小兒科的事。所重在道,不合則去。
這很象武俠小說里,頂尖高手之間交手,沒那么多回合的廝殺交鋒。沒有戰斗,只有決戰。一招制敵,一戰而定。旁邊人都沒想明白怎么回事呢,結果已經出來了。
孔子與齊景公之間就是這樣,三言兩語,心里有數了。活在常人想象之外。
三,人,若是敗,都是敗在自己手上。
中年齊景公,松懈了。開始玩樂,沉迷于女色和宴樂。
他半夜去敲晏嬰家門兒,找他喝酒,晏嬰穿戴朝服出門迎接,問他:"是不是諸侯入侵了?是不是國家出事了?國君為何半夜來到臣下的家?"齊景公說:"酒香樂美,愿與先生共樂之。"晏嬰說:"宮中有負責鋪席端酒送菜的人,我不敢參與這一類事情。"吃了閉門羹。
齊景公又去找司馬穰苴家敲門。司馬穰苴穿戴武裝出門迎接,問他:"是不是諸侯入侵了?是不是國家出事了?國君為何半夜來到臣下的家?"齊景公說:"酒香樂美,愿與先生共樂之。"司馬穰苴說:"宮中有負責鋪席端酒送菜的人,我不敢參與這一類事情。"又吃了閉門羹。
齊景公又去敲梁丘據家的門。這家伙好嘛,親自奏樂,左手瑟,右手竽,陪他喝個通宵。
晚年齊景公,在沖擊晉國霸主的決戰中,被趙鞅頑強阻擊八年,最終功敗垂成,憂急而亡。
《論語·季氏篇》中稱:“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就是對景公的評價。
青年有志,中年喪志,晚年喪德。整個兒就是一個掉頭往下的人生軌跡。
臨終前,他又干了一件廢長立幼的蠢事,陳乞乘虛發動政變,奪取了齊國朝政大權,拉開了“田氏代齊”的序幕。等于把呂氏齊國給亡了。
四,人,若是成,都是成在自知之明。
對時間精力的態度,等同于對生命的態度,懂得這一點,即是自知之明。
聚焦于生命的使命,不做徒勞的消耗。合則與共,不合則去。
不啰嗦,不糾結。
聚焦,是孔子創造生命輝煌的要訣。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著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