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會陷入對年齡的恐慌。
公司的平均年齡不到30,身邊多是90后的小鮮肉小仙女,滿臉膠原蛋白,犯錯都是成長,穿什么都好看。
我也時常陷入對物欲的恐慌。
家里東西越來越多,雜亂無章,還要費力收拾,有時候看著都煩。新衣服新鞋子帶來的欣喜越來越少,衣柜里還帶著吊牌的越來越多,回顧賬單的時候恨不得把自己手砍掉。
我還經常陷入對親子關系的恐慌。
我基本不給在外地的父母打電話,一般是他們有事讓我做電話我,我還很不耐煩。我一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也很少,如果需要陪伴我并不是他的第一選擇。
我想我孤單的來,終會孤單的走。
你可曾感受過那一道光?
王鵬老師(新精英)曾經總結說,現代人抵抗焦慮的三大手段:買書,學英語,辦健身卡。
而我逃離恐慌的方式,是經常會去參加一些學習活動,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實在沒有什么興趣愛好,而工作也正好與學習有關。
有的學習場,讓我覺得“那些人也就soso,比我還不如嘛”,會給我增加自信。
有的學習場,讓我覺得“哇擦這么牛逼的人還這么愛學習,我還差得遠了”,會讓我有緊迫感。
而有的學習場,讓我覺得“竟然有這么多人學習起來是如此的喪心病狂,我一點都不特別”,會讓我樂在其中。
DISC雙證班社群,是后面的這兩種學習場。
社群深似海,入群會瘋狂
今年只上了兩門課,一門是王玉老師的《Genos-Ei 情感智能》,一門是瑪麗蓮博士的《賦能教練》。兩門都是雙證班社群的包班福利課。
我想在今后很長的時間里,我都會感恩遇到了這兩位。
因為她們都不年輕了,但是她們都在發光。
50+的王玉老師也在《賦能教練》課堂
75歲的瑪麗蓮老師站著講了三天
那種光芒,會讓我在課堂上常常會突然濕了眼眶。
那種光芒,會讓我期待我白發蒼蒼卻神采奕奕的模樣。
心中有光,何懼時光。
我還年輕著呢。
20組“Oh,YEAh”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