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母親生于上個世紀物資匱乏的六十年代。那是一個未改革開放,未實施家庭承包制的掙工分年代,有著我想象不出的艱難與困苦。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母親早早就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課余時間跟隨著外婆在田間勞作,照顧家中年幼的弟妹。
? ? ? 與父親結(jié)婚后,家里并不富裕,只靠著父親一份微薄工資維持家用。母親總是精打細算,把一份錢掰成兩份用,但卻從不委屈我們姐弟。每年新鮮的水果上市,新鮮的零食出現(xiàn),她總會在第一時間買回家,分給我們品嘗,吃完后,她總會對摸摸我們的頭說,“吃過之后就要學會知足,人不能貪心哦。”
? ? ? 那時只是似懂非懂,只是覺得自己能比有些小伙伴們先吃到最新的東西是多么美的事啊,就算吃過一次不再吃,那我也比沒吃過的伙伴們好很多呢。母親就這樣潛移默化的用一件小小的事情教會我們姐弟學會知足,學會不與人攀比。
? ? ? “嗯,90分,你考得很不錯哦!”
? ? ? “是嗎?媽媽,你不覺得我退步了嗎?”
? ? ? “不會啊,很棒呢。嗯,寶貝,你覺得你有考100分能力嗎?”
? ? ? “嘻嘻,媽媽,我覺得可以的。”
? ? ? “嗯,我也覺得我的寶貝一定行。所以寶貝,既然你可以,是不是要找找這次失敗的原因,好好努力啦”
? ? ? ? ? “嗯嗯!”
? ? ? ? ? 大腦突然過片段一樣,記起三年級某次數(shù)學考試分數(shù)出來后的場景。當時的心情是忐忑害怕的,深怕母親看到成績后會責罵我。一番對話,母親用她特有的母愛,鼓勵我出現(xiàn)失敗時,要自覺查找原因,相信自己能力。雖然這只是幼年時期的小小對話,在我日后的日子里,直到現(xiàn)在,每當我遇到挫折失敗時,我眼前就會浮現(xiàn)當時的情景還有母親那鼓勵的目光,是她讓我學會自信,學會肯定自己。
? ? ? 母親是我精神上的導師,更是我生活上的益友。
? ? ? ? 剛開始工作時,我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月光族”,每個月不知不覺得毛爺爺就像嫌棄我一樣刺溜刺溜的溜走,一到月末就青黃不接。這時的母親絕對是我的親媽,她總是幸災樂禍得說:“歐呦,我的寶貝,口袋又空了吧,媽這有,拿去?”邊說還邊拿出錢包在我面前晃悠,好不得意。晃悠完了,錢包一收,繼續(xù)說到,“該花的錢不能少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你要有財,你就得學會省財,還有就是你堂哥表哥他們最近常說的理財,我雖然文化不比你們高,但道理媽比你懂,錢多有錢多的用處,錢少有錢少的用法,要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就看你怎樣去安排和計劃,要把省下的錢用來理財。而不是毫無節(jié)制的花錢,買一堆看似有用,卻成擺設的東西,花錢得花在刀刃上。日子是越來越好啦,萬一哪天難事是就來了呢?母親說的話,讓我自慚不已,一直母親認為就只是個只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家庭主婦,但生活她卻比我更懂。
? ? ? 是的,如果她不懂,又怎么能在家里最困難時,還能用父親微薄的工資撐起這個家,還能給我們姐弟創(chuàng)造良好生活環(huán)境。又怎么能在家里連遭奶奶和父親生病住院還能供我和弟弟讀書呢!
? ? ? 母親她不像霓虹燈那樣絢麗多彩,也不像射燈那樣耀眼刺目;她就像黑夜大海上那一座燈塔,告訴我航行得正確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