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校園里,有一個畫展,無意間我也走近了看看,一個小姑娘很熱情的給我做了一番介紹。她說是油畫,其實我也分不清這些,只能認出這不是水墨畫或是水彩畫。再者就如一般人的眼,大概只能區分像與不像了。
我看到一幅美美的畫,是姑娘畫的。我問她大概學了多久才可能有這樣的成績,她很輕松的回答:“就一年。”就一年?真的很讓我贊嘆。姑娘是學理科的,好像是生物學吧,她說每個星期花半天的時間來學習,一年后就真的很讓自己驕傲了。她還說原來自己也是沒有任何美術功底的,但因為喜歡就嘗試了,自己也沒想到學著學著,就發現這一幅畫比上一幅畫好了很多。我看著她的畫,心里真的由衷地為她高興,盡管我不認識她,不知道專業的如何評價,但以一個外行人的眼來看,真的畫得很好、、、、、、
她的畫,她的話,我有些動心了。如果一年后的自己也有如此的能力,那真的是很好很好的一件事。可是,最后,我還是離開了。因為學費真的好貴、好貴,一萬四千塊錢,一次性交付,我大概也只能望梅止渴了。轉身的瞬間,我突然羨慕起姑娘的家人,她說那年她把一幅很好看的畫拿到家人面前,問他們是不是很好看,她也想學,于是家人同意了。可我是不行的,父母都在鄉村,他們基本無法理解這樣的學費。記得兩三年前,我想買臺電腦,就說四千塊錢,父母無法理解,就和電視機差不多大的東西還得花三倍的價格。后來我就自己兼職、攢錢買了電腦。也攢錢給弟弟買電腦。記得有一次,假期回家,那時皮膚變得很好。因為我從小遺傳了父親的膚質,愛長痘痘,后來有做了一些祛痘和保養等等,皮膚基本沒了痘痘,媽媽很是高興的說我變得漂亮了。當我告訴她花了我四千塊錢時,他們頓時感覺我瘋了。
其實,我大概不是說父母是財迷或是什么,本身他們就不是這一類人,只是他們身在那樣的環境下,怎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呢。他們只是認為,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比如食物、教育、醫療等等。當然,在父母這樣的節儉下,我也自然不想心安理得的拿他們的血汗錢去花在他們認為不該花的地方。所以,當我想去學些東西,比如瑜伽、吉他,會花些錢,但我都不會與父母講了,我想學,我只能自己想辦法掙。而那些我們無法企及學費的學習,就這樣無法得到。可悲的是,當有一天我們有點小錢的時候,這份想學習的心早已像天空劃過的燕痕,無影,無蹤。
沒錢的我們,沒有很多錢的我們,不能很自由支配生活的我們。再看看那些從小學鋼琴,學舞蹈,學書法、、、 、、、各種技能都向上的孩子。當這些人能在大舞臺自由歌唱時,我們卻站在幾個人的面前講話,都是把頭低到骨子里去的聲音。我們缺了什么?少了環境,少了意識,少了別樣的成長。可是該責怪誰呢?怪出身?怪家庭?怪環境?
沒錢的我們,大概不能這么破罐子,不需要企及誰的高度,如果這些條件是成長的需要,想要變得更好的需要,只能自己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