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喜歡投射一個遙遠的未來,而脫離當下這一刻。(《關于生命的一切--給青年朋友的21封信》克里希那穆提)。想攢夠錢再舒舒服服地去旅行,卻發現已經沒有了時間,不如現在就背上包出發。
云南
回憶13年夏,我在彩云之南。昆明—大理—麗江,昆大麗是旅游云南的經典線路。第一次去云南,我選擇的也是這個線路。其中包括徒步瀘沽湖和虎跳峽,共11天,花費3000多元(內含單程機票一張1300元)。
窮游是不是值得驕傲?有人這樣疑問。驕傲,其實是一種攀比,與應然的自己攀比,與比自己幸運的人攀比。
我的信條是,Seize the day!,抓住當下,沒有時間糾纏于這樣的問題。對于像我這樣沒有錢有點空閑的窮學生,能省則省,宰同學、住青旅、徒步行。其實主要的花費在吃上了,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吃喝。
大理
既然不快樂又不喜歡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去大理》,黃渤)
到達大理古鎮時,正值清晨,天下著大雨。我背著包披著雨衣,背包頂起雨衣像駝著背似的,懷里護了一本Lonely Planet的云南篇,緩慢地穿梭于清凈地古鎮小巷,尋找著書上推薦的青年旅舍。最后,我選擇了臨近洋人街的一家青旅,45元一個床位。這間青旅環境不錯,看的出來店主在裝飾、擺設和布局上花了很大心思。在這兒,我遇見了一些很有趣的人。
同一房間的一個大叔,出來旅行半個多月了。
“大哥,自己出來那么久,老婆沒有意見?”聊了一會后,我問。
大叔躺在床上,玩著手機,隨意地回答,“今年輪到她在家帶孩子,我們輪流出去玩。”
“這樣也挺好的。”我說。心里想著這兩口子真灑脫,怎么不一起出來旅行呢。或許是,怕了那句話,“要分手,一起去旅行”。
同房間的另外一個住客,兩天只見過他一面。聽大叔說,他在這住了很久,艷遇不少,經常帶不同女孩出入。
青旅里有一位熱情的大姐,喜歡組織大家晚上游戲聊天,并主動帶領大家游覽大理。聽她講述,老公在新加坡經商,而她在這已經住了一個多月,不喜歡住大賓館,就喜歡和我們年輕人一起。有一頓午餐,她領我們去了幾個尼姑開的結善緣施粥處(五元兩菜一粥)。耳朵里低沉雋永的梵音,嘴里青菜小粥,眼前窗外人來人往,我想這就是這位大姐駐留大理不愿啟程的原因吧。
風花雪月,是大理的名片。“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冬春季節更適合欣賞這四大奇景,到了夏天,茶花已謝,雪也已經融化,只剩孤月懸于洱海之上。大理古鎮—蒼山—三塔—洱海—雙廊,兩三天的時間可以行完這幾個著名景點。蒼山腳下,有天龍八部影視基地。雙廊古鎮洱海邊,有楊麗萍的太陽宮和月亮宮。
大家都說,要艷遇,去麗江。相比愈加熱鬧喧囂的麗江,大理更慢。徒步虎跳峽時,在中途的half way客棧,遇見一對外國夫妻。我問:“What’s?your favorite place in Yunnan?”,男人回答:“Dali, of?course”。
徒步虎跳峽(The tiger leaping gorge)
金沙江枯水期時,有猛虎下山,在此江中的礁石上稍停一腳后騰空便越過,故稱“虎跳峽”。
若是僅僅驅車至中虎跳觀看峽谷激流,停車拍照,那就暴殄天物了。徒步虎跳峽,才是更好的選擇。兩岸雪山、山澗溪流、客棧風光,美景應接不暇。所謂,腳在地獄,眼在天堂。
虎跳峽徒步路線據說是外國戶外旅行者開辟的。在徒步期間,確實遇到的驢友中,以外國人居多。我和兩個同學伙伴剛下汽車到達虎跳峽徒步點,就遇見了一個外國哥們。名字叫John,在北京教英語。他個頭很高,五大三粗,走起山路來不太靈活。
John和我們一起徒步到中虎跳。一路上我們都在兩句三句的閑聊。
我說,“John,你聽Adele么?我喜歡Someone?like you”。
由于我蹩腳的口語,John似乎沒聽清我說的是哪個歌手,他問了幾次誰,誰,反應過來后說,“I?like Rumor Has It.”,說完就哼唱起來。
我的生日恰巧在徒步虎跳峽的當天。在Tina’s旅舍,我們幾個要了冰啤,小小的慶祝了一番。接著,我們又繼續走到中虎跳,在那里,面對著激流一起咆哮。
雖說虎跳峽徒步路線只是一個初級徒步線路,其中還是有部分危險路段。尤其是夏季雨后,有些狹窄的山路,需要手腳并用,緩慢地通過。偶爾也會遇見小瀑布截斷道路,這時最好兩三個人相攜而過。
一雙合適的戶外鞋,一個背包,一次虎跳峽徒步,走起!
瀘沽湖
從麗江包的汽車已經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駛了6個多小時。當瀘沽湖的容貌映入眼簾,全車人都發出哇哦的驚嘆,坐車的疲憊立即一掃而空。
我的線路是,大落水—里格—尼賽—小落水—女神灣—五支落,徒步一天半,在里格住宿一晚。
環湖路上徒步瀘沽湖的驢友寥寥可數,大部分人是騎車或包車。徒步環湖的一個好處是,隨走隨停。看到如此澄凈的湖水,突然有種跳進去游泳的沖動,于是就可以脫了衣服跳進去。走著走著,遇到一個分叉口,路標顯示一條公路,一條曲折小山路,可以果斷拐向山路體驗別樣的風景。
環湖路上有很多摩梭族人的村莊和開辦的客棧飯館。很多包車司機也是摩梭人。瀘沽湖當地的摩梭人認為母為尊,女為貴,母親是摩梭人生活的軸心。他們是僅存很少的母系社會族群之一。
從麗江到瀘沽湖的包車司機,是一名中年摩梭人,穿著傳統的摩梭服飾,大襟短衣,頭戴寬邊氈帽。摩梭大叔對于目前摩梭小孩不再遵從和尊重自己的傳統而憂心忡忡,不時的抱怨瀘沽湖的過度開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瀘沽湖開發后摩梭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開辦客棧飯館也讓大家賺了不少錢,大叔還想著最近幾年幫外甥們在麗江買房子。這就是景區開發之殤吧,當地民族的傳統生活受到外來游客和極大豐富的物質生活的沖擊。
回憶著寫著,轉頭看到房間角落里的背包,我又想出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