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剛來簡書的時候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基本每天花兩三小時在這里翻閱。我喜歡看這里的干貨,好像讀多了我就知道如何高效管理時間一樣。我喜歡看這里的讀后感,好像看完讀后感我就看完一本書一樣。我喜歡看寫作專題,好像看完我就知道怎么寫作一樣。
但是漸漸的發現,簡書里越來越多的標題黨。其實,不僅是簡書。還有越來越多的公眾號上的作者都有一樣的問題。
這些作者不是缺少寫作的能力,他們寫作能力大多是普通人之上。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都走上了標題黨這一條路。都妄想著靠多寫豹紋而快速成名。
如若沒有真正的能力和足夠的實力確定自己可以持續輸出嗎?今天寫了一篇豹紋吸引了粉絲,明天又靠另一篇豹紋吸引了眼球。但是,粉絲今天可以關注你,明天就會發現你的輸出就是一杯沒有營養的可樂。誰會把可樂長期當水喝呢?
李笑來已經在某篇文章中明確的告訴大家:想要學習進步,標題黨的文章就不要看了。
02.
大家都知道,時代發展特別快。全民都有一種要努力學習,害怕落后于人的焦慮感。也正是如此,我認為更應該做的事情是:穩。
很多人說,現在是自媒體的紅利期。所有人都可以努努力吸引眼球、成名獲利等等,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成為咪蒙那樣的寫手呢?即使寫手如咪蒙,她的成就也不過是一個成功的自媒體,一個研究為何會成功的“題材”,不會有人說她是一名作家。有更多的人是不屑于她的成功。她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只是她比別人快一步。你是否要跟著她?可知道把目標定在哪,前進的方向就會不一樣?
現在也有很多自媒體紅人,他們雖然也靠標題吸引人,但他們卻不是標題黨。他們寫的文字可以說是比較有深度。比如說:教大家深度學習,分享學習方法或者說分析哪本書值得讀等等。
他們沒有靠寫一些心靈雞湯吸引眼球,沒有靠娛樂八卦蹭熱度更加沒有罵罵咧咧博得某些人轉發。但是這些自媒體閱讀量依然10000+,而且從不缺讀者。為什么?因為他們靠的是持續輸入,終身學習。
03.
今天我寫這篇文章最主要還是來自于李笑來的一句話:碎片化的信息就算有用,但是即使你不看也不至于致命。
我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西方不是有句諺語嘛,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本好書不同人讀一定程度上吸收的東西一定是不一樣的。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就是告訴你一個點,每個人讀這些信息的時候獲得的東西大致相同。那么何必要跟別人獲取一樣的東西呢?人人都知道的東西,不知道也沒什么大不了的——遲早會有人告訴你的。
再有,讀多了碎片化的信息會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你的深度學習。我最初看書的時候很難沉下心來好好看一本書(現在也不容易)。因為我總是會想,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嗎?這本書內容適合我讀嗎?我能不能從書中得到點什么?當帶著這些疑問去看書的時候就已經大大降低了吸取知識的能力了。
稍微知道怎么學習的人都知道看書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讀的效率比盲目閱讀的效率會高很多。但是如果帶著功利心去看書或許還沒開始看進去就已經打開微信看朋友圈去了。
04.
也許這篇文章也屬于標題黨,但是我不否認。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可是從此以后我不會再盲目跟風,不會去追求快速成名。我會老老實實的靜下來看書,也會好好的思考我寫每一篇文章的目的。如果你看到這里心里也同意我的觀點卻依然追求豹紋、喜歡碎片化信息那么這篇文章確實只是一篇雞湯文。可是如果你也能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和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也算是有所成就啦。
昨天我男朋友跟我聊了很多,在我心里他永遠是有智慧的那群人之一。所以我把他的這段話也分享給你,希望可以能給你帶來一些思考。
“為什么有些作家的作品換誰都寫不出來而有些文章隨便換種風格能寫出一百篇來?你究竟是想成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還是只是想迎合別人而寫?這個世界上不缺會忽悠的人,缺的是真正有用的人。”
愿大家都可以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
【無戒訓練營365,第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