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燁子
話說回來,順利通過復試后,繳了第一學年的學費,然后就邊工作邊等開學了。時間很快就到了9月,辦完各種入學手續,我們就算正式開學了。時隔七年,再次回到校園,成為一名全職學生,恍如隔夢。
和我一樣離開崗位,重新回到學校的還有其他各行各業的30多位同學,有政府公務員,有醫療、教育、體育等事業單位的職員,當然,更多是像我一樣在企業任職的同學,但基本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全班只有我一個是在醫藥行業從事質量管理的。
開學第一天,班主任組織召開首次班會,讓大家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相互認識,并讓大家都說說為什么要來讀MBA。大部分同學的回答都中規中矩,無非是提升學歷,系統學習企業管理知識,提升自己等,但其中一個來自水利局的同學,答案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他不想讓一張辦公桌陪自己一輩子,所以,選擇來讀MBA,以圖開啟另外一段不一樣的職業生涯。
而我呢?為什么選擇去讀MBA,在前文也曾簡單解釋過,首先,讀MBA是我當初職業規劃中的一個階段性目標,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我選擇從事管理,而不是技術,但當初大學學的是生物,沒怎么接觸過管理課程,工作這些年來,盡管看過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數據,但比較零散,不成體系。所以,希望通過攻讀MBA來系統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其實,除了完善自己知識結構這個目的外,當初想讀MBA,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想借機實現轉行,所以,入讀的時候才選擇脫產這種形式,而沒有選擇在職形式來攻讀(脫產、在職的入學要求都是一樣的,只是上課時間不一樣,脫產是周一至周五上課,而在職攻讀的人是利用周末上課,脫產只需要讀兩年,在職需要三年才能畢業)。就是希望能夠好好利用一年(第一年在校,第二年寫畢業論文就不必在校)在校的時間扎扎實實學點東西,從而為后期實現轉型做好叫充分的準備。
為什么想要轉行?當初不是下定決心好好在質量管理領域耕耘的嗎?不錯,當初的確是下了決心好好做質量的,可是,當自己干了幾年后,雖然成長很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不斷成長,卻覺得越來越失落:公司的質量管理,好像并不是老板發自內心的真正需求,而是因為藥監部門的強制要求。我們很多時候為了應對藥監的檢查,不得不做一些假記錄。而我們所做的質量管理,好像并沒有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于是,想通過攻讀MBA,實現轉行,去一個更能展現自己價值的領域,但具體轉行去做什么,其實也沒想好。因為暫時沒有了工作的牽絆,讓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思考自己下一步的發展。
第一個學期,課余時間我基本都在想這個事情,當時想了很多。管理咨詢,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等等方面都思考過,但就是不想再干質量。但是,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學習后,我的想法卻發生了反轉,決定畢業后還繼續干質量,而且要更用心去干,把質量管理當作自己的事業去對待,干出點成績來。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轉呢?這其實主要歸功于課余和同學們閑聊,因為大家都已經在職場打拼多年,閑暇之余自然會聊到各自的職業,聊得多了,慢慢發現一個現象,大部分的同學都會吐槽自己的職業,羨慕他人的職業。比如高校老師,我們覺得挺輕松的,但身處其中的他們其實也是壓力山大,比如,看似上班不用打卡,但每年學術刊物幾篇論文發表的要求,就像一個無形的緊箍咒,讓他們一刻都不敢松懈,因為沒有論文,就影響到職稱評定,職稱沒評上,工資也沒辦法提高,是一環扣一環的。這可是我們局外人壓根就不清楚的狀況。而同樣的,當我說起自己做質量的時候,起初,在他們眼里這份職業應該是挺輕松簡單的,直到我倒苦水的時候,他們才明白我所言非虛。
慢慢地,我得出一個結論,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都有其難處,無論哪個職業,要想做出點成就,都需要費很大的心血。當老師是這樣,做財務是這樣,我們干質量管理也是一樣。自己之所以覺得難,覺得沒價值,更多可能是自己的能力還不夠,無法有效解決面臨的難題。
所以,慢慢打消了轉行的念頭。因為去到另一個行業,并不會有那么輕松的工作在等我,同樣會面臨很多難題,而且,還是未知的難題。與其如此,還不如直面問題,把現有的難題給解決,讓自己的能力上升一個臺階。
于是,第二個學期開始,課余時間我開始閱讀克勞士比的《質量免費》,看《六西格瑪管理法》,看《金礦—精益管理,挖掘利潤》等這些GMP之外的質量管理書籍,為后期即將繼續的質量管理生涯之路奠定一點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