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在大霧里開著摩托車飛馳找死,總有光芒將你引導到清澈的地方。”
在清明假期逛逛逛吃吃吃玩玩玩的環境下,我選擇了最便宜的旅游方式——閱讀。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走馬觀花般游覽了亭林鎮。像我這樣自我標榜著喜愛閱讀的年輕人,卻是第一次闖入韓寒的密境。看完這小說,格外得想起了寒假時讀過的《小王子》,當時豆瓣書評的一句“讀完之后,我哭了”將本人想要寫讀后感的沖動硬生生搞惡心了。今天,《他的國》在豆瓣書評里也慘遭這幾個字的荼毒“讀到這里,我哭了”。被豆瓣上的文藝玻璃心們惡心地膩歪之后,深深覺著不吐不快,遂如同拉肚子一樣稀里嘩啦傾瀉而下。
不知道是韓寒創造了那些曾經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段子,還是像春晚一樣簡單的拷貝,七年后的我已經喪失了判斷的能力。因為這個真相的未知,對于亭林鎮的風土人文的評判會難以努力做到客觀。因而我不談這本小說對社會的諷刺意味,也不提愛情。我只想說說一個一無所有卻自命不凡的男孩,一個被社會傷害同時也被社會愛著的青年。
男主角左小龍是一個太典型的青年,臉譜化到可以去唱樣板戲的那種。我始終固執地認為,他只有十八歲,性欲旺盛,一意孤行,屬于還可以體驗成人生活而不用立即被委以重任的年紀。同時他又生活地很辛酸,在肛門插溫度計的黑色幽默里,在他面對那臺他引以為豪的摩托車時,在他可以擁有一個女孩的肉體時,他依舊很辛酸。想要擁有太多,但卻一無所有的窘境是每一個在青春期與成人期掙扎的生命體必須體會的苦澀滋味。愛著不可能去愛的人,實驗著異想天開的計劃,人微言薄,輕如鴻毛,最后落一個一地雞毛的尷尬結局。
大學生分期貸款的蓬勃發展就很可以體現出處于這個轉型時期的人群在面對成人游戲時的躍躍欲試。“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這本身無可非議。只是錢太少而夢太多,導致因為還不上錢款導致信任危機甚至走上絕路的同學不在少數。其實想來,當這群人真正走出校園時,當他們拿著四倍,五倍甚至更多于現在生活費的工資時,他們又怎么會因為幾千萬把塊錢的事陷入窘迫呢。當家庭的繩索松綁時,帶給年輕人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各種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青年人呢,又是否有能力承受這份自由之重,享受這份自由之輕呢?
我們被愛著,這是勇氣與力量之源。韓寒愿意給左小龍一只螢火蟲,然后給他一個泥巴,又給他一個黃瑩,又給了他大帥和劉必芒。甚至包括那個聾啞的小孩,沒有一個人是為拯救和愛護左小龍而生的,他們也只是在完成自己生命的階段,可是他們也同樣讓左小龍千瘡百孔的生活變得溫情脈脈。韓寒寫到“我幾欲把主人公變得很悲慘,有無數個地方都可以結尾,可以讓他一無所有,失去生命,但是到了最后,我沒有那樣做。”亭林鎮的小世界中,造物主韓寒慈悲的將關懷灑向了這個無處安放的青年。在我們的大世界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螢火蟲的光芒熄滅又閃亮。左小龍伏在他的光芒邊上,輕輕說:
‘你能發光,你應該飛在我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