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
之前對換位思考的概念有所關注,而且寫過一篇《你以為換位思考就是換個座位咩?》的文章介紹換位思考的本質和作用。但文章中所說的換位思考主要是在人與人溝通中產生共情,更好的和他人打交道這個方面說的多一些。
寫完那篇文章以后我就感覺,換位思考遠遠不止派上這個用場。換位思考,不僅是更好的和他人打交道,獲得他人認同方面有作用,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很多人會對此呲之以鼻——我做好我自己就好了,干嗎要換位替你思考?!
最近,看到一本書,書名叫做《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9堂課》,這本書講解了換位思考的另一個作用給我啟發很大,那就是從提升自己邏輯思考能力的角度,去重新認識換位思考的重要性。
書中對“為什么要換位思考”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
換位思考不僅僅是為了和別人溝通更容易,而是讓人從自我這個主體中脫離出去,進入客觀世界當中,進而發現事物的全貌。
也就是說,換位思考這個事情并非是為了別人,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因為人思考的時候容易被自己的直覺所控制,這個直覺式的思維被美國諾貝爾獎得主卡尼曼定義為思考的“系統1”,這種思維方式往往非常主觀、條件反射式的反應,比如:
- 男票沒有及時接自己電話——他不愛我了!
- 上司批評自己的效率低——他就是看不慣我!
- 客戶不滿意自己的文案——這個客戶就是難纏?。?!
這樣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往往讓自己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些客觀的東西,進而導致思考走向錯誤方向不能自拔。而“換位思考”則可以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
換位思考,是一種讓人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方式,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我們不能脫離出自己的視野,就容易被“第一人稱視角”所困住,看不到死角,也就容易陷入“當局者迷”的陷阱中來。這個時候,若能夠批判的改變自以為是的立場,用一個其他人的視角和思維去觀察和分析問題,或許會起到“旁觀者清”的作用。所以我們說:
換位思考,其實是一種抽離出來觀察自己,完善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方法。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本《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9堂課》中介紹的比較簡單,一共只有三個要求:
- 將換位思考當成一種習慣。
- 在換位之前先換思想。
- 合理掌握換位思考的度。
這三個要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不過雖然書中缺乏如何做到換位思考的具體落地方法,我們依然可以從別的地方找到方法進行刻意練習,其中最為有效的,莫過于賈杰老師在他生涯咨詢書籍《活得明白》中介紹的一種 北斗七星陣法進行換位思考練習了。
在遇到需要換位思考的事件時,找到六把椅子,代表找尋看待問題的六個視角以此去思考問題,直到解決自己的困擾為止。
- 主觀視角。自己的視角,了解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 客觀視角。第三人視角,其他人客觀角度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 相關視角。事件相關人視角,因為和事情相關聯,可以考慮更全面。
- 發展視角。如果有個攝像頭記錄這個事件前因后果,會如何發現起因,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 積極視角。如果是自己所欽佩的榜樣或導師面對這個事情,應當如何解決問題,推動發展。
- 結果導向視角。帶著“問題已經解決”的心態去思考當下,脫離情緒困擾后看這個事件發展,會更加客觀平和的應對。
六把椅子,一次刻意練習,不僅幫助我們更好的換位思考,解決問題,而且可以讓我們學習掌握批判性思維,更好的看待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