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歷史(3)宋朝(1)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1]

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2]?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亂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quán),并剝奪武將兵權(quán)。宋太宗繼位后統(tǒng)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jié)澶淵之盟后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dǎo)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gòu)于南京應(yīng)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后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lián)蒙滅金,1235年爆發(fā)宋元戰(zhàn)爭,1276年元朝攻占臨安,崖山海戰(zhàn)后,南宋滅亡。?[3]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xué)創(chuàng)新高度繁榮的時代。?[4]?有人推算,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占世界經(jīng)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dāng)時西歐的400美元。?[5]?后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6]?,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7]

宋朝時期,儒學(xué)復(fù)興,出現(xiàn)程朱理學(xué),科技發(fā)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quán)軍閥割據(jù),兵變、民亂次數(shù)與規(guī)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980年的3710萬增至1124年的12600萬。?[8]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9-10]?”西方與日本史學(xué)界中亦有學(xué)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fù)興與經(jīng)濟革命的時期。?[11-12]

宋朝立國三百余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直接亡于內(nèi)亂的王朝。?[13]

國號


趙匡胤即皇帝位時,下詔“昔湯武革命,發(fā)大號以順人;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宜國號大宋”?[14]?,因趙匡胤在即位前為宋州歸德軍節(jié)度使,故定此國號。因皇室姓趙,故也稱作趙宋,?[15]?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故別稱“火宋”、“炎宋”。因趙氏的郡望天水,故近代史學(xué)家陳寅恪稱宋朝為“天水一朝”。?[16-17]

歷史


統(tǒng)一中原

參見:陳橋兵變北宋統(tǒng)一戰(zhàn)爭杯酒釋兵權(quán)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18]

五代時期,后周恭帝繼位后,命趙匡胤歸德節(jié)度使,軍隊駐扎在宋州。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建立宋朝?[19-20]?,定都開封,后改為東京開封府,并設(shè)陪都西京。宋太祖所面臨的另外一項事業(yè)就是統(tǒng)一全國。趙匡胤在與趙普雪夜商討后,決定以先南后北為統(tǒng)一全國之步驟。?[21]

趙匡胤首先行假途滅虢之計,滅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滅亡后蜀南漢南唐三國。?[22]?太祖一心希望統(tǒng)一全國,還設(shè)立封樁庫來儲蓄錢財布匹,希望日后能夠從遼手中贖買燕云十六州。開寶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進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燭影斧聲”的歷史疑案,其弟趙光義即位。民間也有傳說稱趙匡胤是被趙光義害死的。為確保政權(quán)的合法性,趙光義拋出其母杜太后遺命之說,即“金匱之盟”。?[21]?即位之初,趙光義忙

宋太宗趙光義?[23]

于整頓朝政,統(tǒng)一事業(yè)暫告停止。?[21]?[24]

趙光義穩(wěn)固統(tǒng)治皇位后,繼續(xù)國家統(tǒng)一事業(yè),先是割據(jù)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吳越錢氏歸降,其后再滅亡北漢。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五月,趙光義不顧大臣反對,趁滅亡北漢的余威,從太原出發(fā)進行北伐遼國,起初一度收復(fù)易州和涿州。

后來趙光義先后逼死太祖之子趙德昭趙德芳,又貶黜趙廷美到房州,兩年后趙廷美就死于謫所。趙光義長子趙元佐也因為同情趙廷美而被廢,另一子趙元僖暴死,最后襄王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恒。?[25]

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駕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繼恩等企圖立元佐為帝。宰相呂端處置得當(dāng),趙恒才順利即位,即宋真宗。宋朝也開始進入全盛時期。?[26]

趙光義本人附庸風(fēng)雅,喜好詩賦,政府也因此特別重視文化事業(yè),宋朝重教之風(fēng)因此而開。趙光義還喜好書法,善草、隸、行、篆、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尤其是飛白體,宋朝的貨幣淳化元寶上的字也是他的親題。?[21]?[27]

步入治世

參見:雍熙北伐、澶淵之盟、東封西祀五鬼用事宋夏戰(zhàn)爭慶歷新政、重熙增幣

宋真宗上臺后勤政治國,北宋由此進入咸平之治。?[28-29]?雍熙北伐后,遼朝常在宋遼交界處搶劫殺掠?[30]?,到景德元年(1004年)終于演變成大規(guī)模侵宋戰(zhàn)爭?[31]?。宰相寇凖力主抗戰(zhàn),宋真宗親征,宋軍士氣大振,與遼軍相持在澶州城下,遼軍被迫求和。經(jīng)過幾番交涉,兩國議和成功。和約主要內(nèi)容是:宋每年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開放邊境貿(mào)易,雙方為兄弟之國。史稱該和約為“澶淵之盟”?[32]?。

后來,寇凖漸漸失寵,宋真宗開始信用王欽若。王欽若擅長逢迎,

宋真宗趙恒?[33]

深知趙恒希望營造天下太平的氛圍,于是極力鼓吹宋真宗封禪。王欽若本人也與另外一位宰相王旦聯(lián)手,在各地制造很多“祥瑞”之象,深得宋真宗之意。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先后三次封禪。?[34]

宋真宗與皇后劉氏無子。一次宋真宗偶爾臨幸劉氏的一名侍女李氏,結(jié)果李氏與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產(chǎn)下一子(趙受益),也就是后來的宋仁宗。后來劉氏與另外一名嬪妃楊氏共同撫養(yǎng)這名孩子。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之后,于是決定將應(yīng)天府升格,建為南京。?[35]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宋真宗正式封趙受益為太子,并改名為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廿日,宋真宗駕崩。太子趙禎即位,劉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在趙禎成年前代理軍國大事。從此開始了劉太后十余年的垂簾聽政時代。?[36-38]

宋仁宗執(zhí)政早期一直處在劉氏的陰影之下,直到劉氏死后他才得以施展抱負?[39-40]?。趙禎皇后雖是曹氏,但他一直特別寵愛一名張貴妃。但張氏出身低賤,一直未能成為皇后?;实v六年(1054年)正月初八,張氏去世。宋仁宗竟以皇后之禮處理喪事,并追封為溫成皇后,結(jié)果出現(xiàn)的一生一死兩皇后,可謂曠古未見。?[37]

西夏李元昊于大慶二年(1038年)稱帝后,宋夏之間爆發(fā)了數(shù)年的戰(zhàn)爭,宋軍屢戰(zhàn)屢敗,導(dǎo)致了重熙增幣。?[41]?爾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呂夷簡、富弼、包拯、韓琦等能臣推行慶歷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國家進入建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但是一些守舊派人物指稱這些改革派官吏拉幫結(jié)伙,互相吹捧,是朋黨。由于宋仁宗一向最厭惡結(jié)黨營私,這些官僚后來多被貶為地方官。短暫的慶歷新政就此結(jié)束?[42]?。在邊疆上,宋仁宗任用大將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蠻儂智高的叛亂和西夏的挑釁。?[37]

宋仁宗死后,接替即位的是宋英宗。他是

宋朝時期的科舉考試

宋真宗之弟商王趙元份之孫。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為皇太子。宋英宗多病,最初朝政都由曹太后掌管。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后,宋英宗才開始親政。但是宋英宗親政半個月后就爆發(fā)了濮議事件,這場爭論長達十八個月。時間起因是宰相韓琦提請討論關(guān)于宋英宗生父的名分問題。朝中因此分成兩個派別,一派認為應(yīng)稱宋英宗生父濮王為皇伯,另外一派則認為應(yīng)該稱為皇考。最終曹太后下旨,稱宋英宗之父為皇考。才平息了這場爭論。但總體來說,宋英宗還是一位有為的君主。他繼續(xù)任用前朝能臣,也大膽挖掘新人。宋英宗也非常重視書籍的編修,《資治通鑒》的寫作就是他所提出發(fā)起的?[43]?。?[37]

變法黨爭

參見:王安石變法、新舊黨爭

主持變法的王安石?[44]

宋英宗去世后,他的長子宋神宗趙頊?[45]?即位。宋神宗在位期間,宋朝初期制訂的制度已經(jīng)產(chǎn)生諸多流弊,民生狀況開始倒退,而邊境上遼和西夏又虎視眈眈。宋神宗因此銳意改革,啟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進行朝政改革,將其任命為參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對新法強烈反彈。加上全國天災(zāi)不斷,宋神宗的新法實行的決心也有所動搖。?[46-47]

熙寧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鄭俠的官員向趙頊上呈一幅流民圖,圖中景象慘不忍睹,宋神宗因此受到極大震撼。第二天宋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項法令。盡管這些法令不久之后得到恢復(fù),但宋神宗與王安石之間已經(jīng)開始不信任。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后來變法派中的官員呂惠卿肆意妄為。王安石因此回京復(fù)職,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堅決阻撓。熙寧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長子去世,王安石借機堅決求退,宋神宗于十月再次罷免王安石的相位。?[47-48]

后人對熙寧新法的評價非常兩極,新法的推行效果遠不如王安石預(yù)想。新法的實行雖然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和耕地面積,但是卻嚴重增加了平民的負擔(dān)。熙寧新法在軍事上的改革也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軍隊?wèi)?zhàn)斗力無明顯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過急,將需要很長時間社會演進才能完成的十余項改革在短短數(shù)年內(nèi)全盤推行,使變法陷入了欲速則不達的困境?[49]?。而且,新法實施到了后期,條文與執(zhí)行效果相差越來越大,一些措施從利民變成擾民。新法執(zhí)行過程中用人不當(dāng)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變法派中如呂惠卿曾布李定蔡京等都是人品相當(dāng)有爭議的人物。有的更被視為小人。對于這次改革,以“大歷史”著稱的史學(xué)家黃仁宇評論這次變法:“早我們之前九百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47]?[50]

廢除變法的司馬光?[51]

王安石被罷后,宋神宗繼續(xù)改革事業(yè),號為“元豐改制”。元豐改制雖與熙寧變法并稱為“熙豐新法”,但改革力度無法同熙寧變法相提并論。

伴隨著國力的增強,宋神宗將焦點轉(zhuǎn)移到外患上。他決心消滅西夏。熙寧五年(1072年)五月,宋神宗開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勝利,也大大鼓舞了神宗的信心。元豐四年(1081年)四月,西夏發(fā)生政變,宋神宗借此再次征討西夏。結(jié)果卻遭到慘敗。宋神宗因此一病不起。

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立六子趙傭為太子。而宋神宗頒布的新法雖然曾短暫被其母高太后廢,但不久又陸續(xù)恢復(fù),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時期?[52]?。宋神宗駕崩后,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對剛即位的宋哲宗趙煦嚴加鉗制。高太后信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并冷落宋哲宗,結(jié)果引發(fā)嚴重的新舊黨爭。宋哲宗親政后,貶斥舊黨,信用新黨,變法事業(yè)因此得到了持續(xù)。?[47]?[53]

靖康之恥

參見:六賊當(dāng)政宋江起義方臘起義、宣和北方大暴動、海上之盟、靖康之恥

宋哲宗沒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弟弟趙佶?[54]?即位,是為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專好享樂,對朝政毫無興趣,他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等。趙佶的生活糜爛,喜好逛青樓。還大興土木,聽信道士所言,在開封東北角修建萬歲山,后改名為艮岳。艮岳方圓十余里,其中有芙蓉池、慈溪等勝地。里面亭臺樓閣、飛禽走獸應(yīng)有盡有?;兆谶€在蘇州設(shè)立應(yīng)奉局,專門在東南搜刮奇石,是為花石綱,引得民怨沸騰。?[55-56]

宋徽宗不理朝政,政務(wù)都交給以蔡京為首的六賊。蔡京以恢復(fù)新法為名大興黨禁,排斥異己。蔡京即位次日,就下達了一個禁止元祐法的詔書。此即謂元佑奸黨案。正直的大臣因此全被排斥出政治中心。

宋徽宗本人好大喜功,當(dāng)他看到遼被進攻后,便于重和元年(1118年)春,派遣使節(jié)馬政自登州渡海至金。雙方商議兩國共同攻遼,北宋負責(zé)攻打遼的南京和西京。滅遼后,燕云之地歸宋,過去宋給遼的歲幣改繳金。此即為海上之盟。?[56]?但宋朝軍隊卻被打得大敗。最后金兵掠去燕京的人口,并克扣營、平、灤三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分兩路南下攻宋。趙佶嚇得立刻傳位其子宋欽宗趙桓。宋欽宗患得患失,在戰(zhàn)和之間舉棋不定。后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啟用李綱來保衛(wèi)東京。雖然一度取得了勝利,但是金朝并未死心,二度南下。?[56-57]

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太原淪陷。十一月,開封外城淪陷,金軍逼迫宋欽宗前去議和。閏十一月卅日,宋欽宗被迫前去金營議和,三日后返回。金人要求索要大量金銀。宋欽宗因此大肆搜刮開封城內(nèi)財物。開封城被金軍圍困,城內(nèi)疫病流行,餓死病死者不在少數(shù)。?[56]

宋欽宗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六日,宋欽宗被廢,貶為庶人。七日,宋徽宗被迫前往金營。金朝另立張邦昌,建立一個名為“大楚”的傀儡政權(quán)?[58]??;諝J二帝被金人掠到五國城。北宋后宮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給金國,其中大部分被沒入金國官妓院—洗衣院,史稱靖康之恥靖康之禍。?[59]?宋徽宗被封為昏德公,宋欽宗被封為重昏侯。最后兩人客死異鄉(xiāng)五國城。?[56]?[60]

宋徽宗在朝政上毫無建樹,但他在書畫上的造詣頗深,徽宗的書法和繪畫都在中國藝術(shù)史上有重要地位?;兆讵殑?chuàng)瘦金體,并重視書畫事業(yè)。翰林書畫院的地位大幅提高,《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是其提拔。就連其子趙構(gòu)也受到熏陶,成為杰出書法家。?[56]

建炎南渡

參見:建炎南渡岳飛北伐、紹興和議

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趙構(gòu)是其

在江南地區(qū)重新建立宋朝的宋高宗

中的一位漏網(wǎng)之魚。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gòu)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yīng)天府即位為宋高宗,于鴻慶宮謁太祖廟?[61]?,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半年之后,為避金兵進攻,以巡幸為名,先后流亡至揚州、蘇州(后升為平江府)、江寧府(后升為建康府,今江蘇南京)、越州(后升為紹興府)、杭州等地,均以“行在”名之。

金朝也一路南撲,直逼杭州,宋高宗無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溫州沿海漂泊了四個月之久。由于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金主帥完顏兀術(shù)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zhèn)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后路,結(jié)果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八千人之兵力圍困金兵十萬,雙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撤退,金軍又在建康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62-64]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臨安府,實為“行在”。?[65]

臨安是行在

宋金戰(zhàn)爭

在南宋“中興四將”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飛。他通過北伐奪取了金朝扶植的偽齊政權(quán)控制的土地。一直打到距開封僅四十五里的朱仙鎮(zhèn)。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yīng)岳飛。以至于金人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并一度打算放棄開封,渡河北逃。但此時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班師,北伐之功毀于一旦。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達成《紹興和議》?[66]?。宋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后借口“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宋高宗生父宋徽宗的靈柩和生母韋皇后才被送回南宋。?[64]

宋高宗任用秦檜為相,他

宋高宗南遷路線(5張)

上臺后,迫害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官員,聯(lián)姻外戚,結(jié)交內(nèi)臣。宋高宗對于秦檜的行為也只是默許。后期由于秦檜權(quán)勢太大,引來宋高宗的警覺。例如宋高宗親下命令,使秦檜的孫兒失去狀元。秦檜的權(quán)勢日漸下降。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重,他又策劃讓其子接替相位,被宋高宗否決,不久就一命嗚呼?[67]?。?[64]

秦檜去世后,宋高宗一方面打擊其余黨,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員。宋高宗因喪失生育能力,他從太祖趙匡胤的兩名后裔趙瑗和趙璩中選擇繼承人。紹興卅二年(1162年),趙瑗被立為太子,并改名趙昚。

紹興卅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擊退。此事讓宋高宗萌生退意。紹興卅二年六月,五十六歲的高宗下詔退位,太子趙昚即位,是為宋孝宗。他自己則稱太上皇,居德壽宮,高宗成為太上皇后,縱情享樂,花費巨大。?[64]?[68]

宋朝中興四將

偏安江南

參見:隆興和議四木三兇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圖恢復(fù),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fù)中原。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令李顯忠、邵宏淵等出兵北伐。北伐雖然一度勝利,但由于各路將領(lǐng)不和加上輕敵思想,北伐歷時僅二十日就告失敗。之后,宋孝宗不得已與金和談,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簽定和議,史稱隆興和議。?[69-71]

但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復(fù)中原,繼續(xù)整頓軍備。不過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的辭世,最后北伐事業(yè)不了了之。在內(nèi)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quán),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總體說來,宋朝的內(nèi)政形勢有所改觀。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對政治日益冷感,最后決定讓位于其子趙惇,也就是宋光宗。然宋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加上他對自己非常不孝,讓宋孝宗十分傷感。紹熙五年(1194年)七月,宋孝宗去世。?[69]?[72]

宋光宗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兩年后就日漸瘋癲。宋孝宗病死后,宋光宗竟然不服喪。臨安城內(nèi)混亂不堪,局勢不穩(wěn)。宗室趙汝愚趙彥逾便開始秘密策劃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詔,宋光宗被奉為太上皇。他的兒子趙擴即位,是為宋寧宗,改元慶元(1195年)。六年后,宋光宗去世。

史載宋寧宗“不慧”,智商低下。宋寧宗一朝都被兩名權(quán)臣——韓侂胄史彌遠操控。?[73]?盡管宋寧宗智商低下,但總體而言尚算一名忠厚之主。?[69]

內(nèi)憂外患

宋寧宗

參見:開禧北伐、端平入洛

宋寧宗初期,趙汝愚任宰相。趙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職宰相本就不合禮法,加上韓侂胄煽風(fēng)點火,最后他被罷去相位。但是,民間依然十分懷念他,臨安城門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詩文。韓侂胄為了徹底清除趙汝愚的影響與排斥異己,假借學(xué)術(shù)之名,制造慶元黨禁。將理學(xué)稱為“偽學(xué)”,而朝中信仰理學(xué)的大臣又多反對韓侂胄。韓侂胄借此將信仰理學(xué)的士大夫全部趕出政府。?[74]

慶元六年(1200年),韓侂胄見理學(xué)已構(gòu)不成威脅,便解除黨禁。但是,黨禁不得人心,為了籠絡(luò)士人,韓侂胄又借北伐的名義蠱惑人心?[75]?。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貿(mào)然進行北伐,結(jié)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北伐的失敗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借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集結(jié)成聯(lián)盟。而金人又以殺韓侂胄作為和談條件之一。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從此之后開始了史彌遠專政時期。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jié),大權(quán)獨攬。?[74]?[76]

宋寧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兒子趙竑為太子。趙竑對史彌遠的專政非常不滿。因此史彌遠廢趙竑太子之位,改立趙昀為皇位繼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閏八月三日,宋寧宗去世。趙昀接替即位,是為宋理宗。但是,史彌遠繼續(xù)其的專政,而宋理宗也奉行韜光養(yǎng)晦的策略。?[74]

宋理宗

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去世。宋理宗終于擺脫了史彌遠的陰影。次年,宋理宗改元端平,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理宗將史彌遠舊黨盡數(shù)罷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觀。同時在北方,金朝正面臨蒙古的步步緊逼,面臨亡國。朝中的對外政策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應(yīng)該聯(lián)蒙抗金;另一派認為應(yīng)該銘記唇亡齒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訓(xùn),援助金朝,讓金成為宋的藩屏。?[74]?[77]

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來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當(dāng)朝大臣大多贊同,只有趙范反對。宋理宗答應(yīng)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諾滅金之后將河南還給宋朝。但是這只是口頭協(xié)定,沒有留下書面協(xié)定,因此埋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節(jié)來宋朝陳述厲害,希望聯(lián)合抗蒙,但被宋理宗拒絕。宋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滅金事宜。

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宋軍攻克鄧州。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縊,金朝滅亡。宋將孟珙將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宋理宗將金哀宗遺骨供奉于太廟,以告慰徽、欽二宗在天之靈?[78]?。?[74]

抵御蒙軍

通向合川釣魚城城門的石梯小道

金朝滅亡后,蒙軍北撤,河南空虛,理宗意圖據(jù)關(guān)(潼關(guān))、守河(黃河)、收復(fù)三京(東京開封、南京應(yīng)天、西京洛陽)?[79]?,光復(fù)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復(fù)南京。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但由于糧草不濟,貽誤戰(zhàn)機,宋軍進攻洛陽時被蒙軍伏擊,損失慘重。各路宋軍全線敗退。端平入洛宣告失敗,宋在此役中損失慘重,大量精兵與物資付諸流水,也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宋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聲色犬馬,朝政大壞?[80]?

宋度宗

宋理宗兩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擇其弟趙與芮之子趙禥為皇儲。由于趙禥其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過墮胎藥,因此趙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詔立趙禥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宋理宗去世,趙禥即位,是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右丞相賈似道因此擅權(quán)。賈似道結(jié)黨營私,排斥異己。終日在葛嶺別墅中與妻妾玩樂,由于他好斗蟋蟀,時人稱他為“蟋蟀宰相”。他禁止讓前線戰(zhàn)事讓宋度宗了解。襄陽、樊城被圍三年后,宋度宗才得知此事。?[81]

端平二年(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并不甘心失敗,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于宋軍奮勇作戰(zhàn),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而后,南宋軍民又在抗蒙將領(lǐng)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揮下,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不企圖繞道而行。

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戰(zhàn)合州時受宋軍的流矢所傷因而死于軍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與宋軍交戰(zhàn),聽到消息后,立即準備撤軍以便奪取大汗之位,賈似道借機派人與忽必烈議和,以保太平。?[80]?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國號為元。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九日,年僅35歲的宋度宗去世。?[80]?[81]

崖山海戰(zhàn)

宋度宗去世后,其長子趙顯即位,為宋恭宗。當(dāng)時,宋朝的統(tǒng)治已進入

文天祥

癱瘓狀態(tài)。德祐元年(1275年)春,元軍攻克軍事重鎮(zhèn)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賈似道能出征,結(jié)果宋軍大敗。賈似道被貶,在赴任途中被監(jiān)押官鄭虎臣所殺。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常州淪陷。不久平江也告淪陷,臨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臨安城里舉行受降儀式,宋恭宗被俘。南宋滅亡?[82]?。宋室和廣大的愛國軍民始終沒有投降,拼命抵抗。?[81]

趙顯之弟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文天祥在陸地組織軍民反抗元軍侵犯,而朝臣陳宜中、張世杰、陸秀夫等人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和宋室在海上漂泊,組成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達雷州。四月十五日,年僅十一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改元祥興。?[81]

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崖山(廣東新會)。元軍在漢人將領(lǐng)張弘范領(lǐng)軍緊追在后,對崖山發(fā)動總攻,宋軍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余人集體跳海自盡?[83]?。張世杰率領(lǐng)水軍余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聽說陸秀夫背負帝昺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杰悲痛不已,墮身入海,愛國軍民紛紛投海自盡。至此,宋朝至此宣告徹底滅亡。?[3]?張弘范特于此立“張弘范滅宋于此”碑。?[84]

崖山海戰(zhàn)極為慘烈,戰(zhàn)后,有十萬人自殺殉國,海上都是尸體。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fēng)吹鬢華?!?[81]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224評論 6 529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7,916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014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466評論 1 30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245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795評論 1 32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86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10評論 0 285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524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48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634評論 1 366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173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884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28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54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236評論 3 38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23評論 2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