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寫作不再是神秘事件,文字、思想、情感和經驗,都可以經由網絡分享平臺,迅速傳播開來,這是件極好的事。
借著互聯網知識分享的颶風,也是跟隨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今年6月,我在簡書注冊以后,閱讀了許多關于寫作經驗分享的文章,在這里,我想分享一些關于寫作之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1.寫作之前,要有明確的垂直領域
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迅速而廉價,知識本身的價值從量的角度被逐漸淡化了。
不像我們父母這一代人,沒有網絡,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是他們的父母、朋友、同事、領導等等,也就是說,知識本身和周圍環境聯系得十分緊密。
互聯網時代,知識積累呈現爆炸式增長,知識獲取不再局限于“經驗圈”,我們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各行各業、各門各類都需要廣泛地涉獵、獲取。
在這樣的時代大環境下,人人都是知識型居民。
寫作這件事,需要在知識更加廣泛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加深,也就是“垂直領域”,關注垂直領域或特定需求,更加深入,更加專業化,持續不斷,這是未來知識工作者的發展趨勢。
2.寫作之前,要有明確的寫作思路
垂直領域確定了以后,寫作方向也就確定了,這時,我們需要整理寫作思路。
寫作給我的感覺,是一件特別宏觀的事情,不是“提筆就寫”,在寫作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要傳遞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要傳遞的價值是什么?
構建文章的框架結構
組織各個部分的支撐材料
總結和提煉
沒有準備工作,僅憑一腔熱情,腦袋里有那么個概念性的東西就要開始寫作,以這樣的狀態進行,是難以持久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那什么時候可以開始動手寫作?
寫作之前,我習慣用筆在一旁羅列出文章的題目和框架結構,思考文章的具體模樣,循著細化出的思路去組織材料,即在動筆之前,一篇文章70%—80%的模樣已經影約可見時(留20%-30%的空間給新的思路和想法去發揮),就可以動手寫作了,這是對文章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3.寫作之前,要指向特定的讀者群體
寫作可以是一件特別私密的事情,動手開始寫作時,全世界也是我自己,我自己也是全世界。
互聯網平臺上的寫作,面向讀者公開發表,除了寫作本身,我們還需要關注讀者群體,和讀者換位思考。
通過閱讀,讀者能收獲些什么?這是終極目標
什么樣的文體結構令讀者思路清晰?
什么樣的語言表達方式令讀者樂于接受?
我們需要精心安排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劃出重點,富有邏輯,并進行歸納整理。使讀者在短時間內獲得較佳的閱讀體驗和知識積累。
寫作之前,多做一些準備工作,于讀者、于自己,將大有裨益。
感謝您的閱讀,我會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