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并不是根本問題,是你能不能看清自己的問題,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三個階段的自己都不是完全一樣的。
疫情就是老天爺用砍刀,劈開一道鴻溝,它把我分成疫情前,疫情后的你兩個人
人人都想知道疫情什么時候結束,但是我想的是疫情前你的狀態是否和疫情后是一樣的嗎?
前的美好
前面自己好像都是活潑好動的而且想了很多的計劃。讓我能夠去更好的完成這些計劃。寫了很多的攻略,想象著自己自由的樣子,就像我已經想好了去廟會。北京這座城市,每年春節當中也會有很多讓我驚艷的地方,每年必逛的還是廟會。雖然我每次春節假期都是在正月初八以后才過,但是每年的廟會總是吸引我的眼球。廟會每年都是熱鬧非凡,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北京廟會都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好是在人不多的時候我去逛逛,大家都上班,我來逛廟會。
北京人嘛,對廟會情有獨鐘,每年的廠甸、地壇、龍潭湖等等的廟會,都會讓我自己感覺又回到了童年。時不時的逛逛,沾沾春節的喜氣兒嘛。
不過最終吸引我的還是各個廟會的美食和玩意兒,我通常是扛著大風車;唆著糖葫蘆;啃著羊肉串;托著驢打滾;戴著假面具;舉著小糖人兒;拎著響空竹……一逛就是一整天,吃喝玩樂開心的不得了。
中的焦慮
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量,對于我來說還沒達到我的極限,而進來的患者們已經絡繹不絕了,很多人都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所以在初期人聚集很多,人流量也不斷增加,可以聽見孩子的哭聲。老人的詞語上還有很多。人在大聲的喊叫,仿佛就災難就要降臨了,雖然醫務人員都在跟他們說,讓大家放心,不要亂。但是很快就淹沒在嘈雜的人聲中了,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突然一下安靜了,外面的人流也稀少了不少。嘈雜吵鬧不在了,有的只是安靜,就像大戰前的安靜一樣。真的來了,就好像一腳踩空掉進了一個大的裂縫,裂縫下面就是水,而水上又是一個救生法,直接掉在這個上面順流而下,之前策劃一切變的越來越遙遠了。當我奮力和激流搏斗時,也不會再想那些不切實際的計劃,只想著能夠堅守崗位。
至于其他人呢宅在家里不出門多,那么家里就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么健身要么欣賞美食,要么刷劇都是另一種存在了。
都能找到某種大家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做,那有人說刷具有什么生命的意義?其實你在家呆著就是不添亂,最大的貢獻了,這個意義還不夠重大嘛。有人不同程度的在朋友圈或者是其他地方發牢騷,已經宅在家很多天了,宅在家中干了一些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情,比如說數葡萄干,數頭發,一數就成千上百。其實并不是真的無聊,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十幾天只在家中的生活,改變了許多。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許思考原來更多了,行動比原來更少了,但是腦子還是在轉的,所以是不是想好了疫情結束以后怎么辦了嗎?思考是最重要的,腦子不是用來去數數的。
后的放飛
如果真的要結束了,那么我想爆滿的不只是餐廳,有可能是各個旅游勝地也會人滿為患。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疫情結束以后,我要把我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很多時候大家都不去想到底為什么要這么做,反正就是覺得放縱,就像有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一樣,已經結束了,福氣也來了。
有一個詞叫做報復性增長,這是針對旅游業的,我也可以把這個詞用在疫情后的我們身上,這種感覺也許所有的人都會出現,為什么我們已經開始復工,工作線上為主,線下接觸少,疫情一旦過去大家就會放飛自我。到那時候心情是多么的歡暢,我們都會讓自己沉浸在這種歡樂的氣氛下持續下去。生活固然有各種的溝溝坎坎,但是持續下去一直往前走,越來越好,才是我們最終能達到的目標。
不管是疫情前疫情后,你真的想好自己要干什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