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同學聚餐的時候,偶遇以為當年不見的兒時朋友。朋友是一名語文教師。原來在一所郊區一所中學任教,后來辭職不干,創辦了自己的機構教育公司。
幾年前國家取消很多教學機構, 就連新東方這樣的著名教育機構都得改行直播賣貨了。朋友的公司也不能幸免,是解散了。這下公職沒了, 公司也關閉,還到了上有老要照顧,下有小要撫養年齡。
我問她:“那你是怎么調整的?”
她說:“當我辭職的時候,就在心里告訴自己,如果真有干不下去的一天,我就在家里自由自在的讀書。”
朋友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真的就因為沒事干就剩下讀書了!
從聚餐回來之后,我反復回味這句話:“如果真沒事可干了,我就讀書。”
說的多好啊!不愧是語文老師呢?無意中的一句話,就給所有迷茫、焦慮的人,指出了一條突圍之路——讀書。
?01
如果你無路可走了,靜下心來讀書吧讀著讀著,也許路就來了
1000年前,大文豪蘇東坡就說過: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起起伏伏,是人生常態。
每個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要遭遇至暗時刻:生活沒有希望,未來沒有出路。
這個時候,怎么辦?
無它,唯有讀書!
著名編劇、作家六六就是這么做的。
有那么一段時間,她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時候,她還不是編劇,還沒開始寫作,每天都特別焦慮、迷茫。
后來,她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要不停地讀書,讀不同領域的書。其實一開始,她也沒想好讀完要干什么,就想著多讀總沒壞處。
就這樣,堅持讀了三年后,她的機會來了。有人向她約稿,請她寫劇本。
于是,她一發不可收拾,接連創作了多部備受好評的經典小說、電視劇,如《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心術》、《少年派》等。
和當下的很多爽劇寫手相比,六六的創作量并不算特別高,平均每兩三年才出一部作品。但每一部的評價都不俗。
這樣的口碑和成績,可以說都是讀書打下的底子。
跟六六有同樣經歷的,還有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
盧梭出身貧寒,母親早逝,父親逃亡國外。20多歲了,他還在四處流浪,彷徨無助。
有一天,迷茫的盧梭,讀到伏爾泰的作品。那一瞬間,他灰暗的世界好像打開了一扇窗,他終于找到人生的方向——成為伏爾泰一樣的偉大作家。
于是,他躲到鄉下開始瘋狂讀書,讀伏爾泰、讀柏拉圖,讀洛克、讀笛卡爾、讀萊布尼茨,閱讀范圍涵蓋文學、自然科學,神學、藥學、化學等各個領域。
就這樣,專心致志閱讀幾年后,盧梭終于有了自己獨特的思想,也有了面對未來的力量。
再次出發的盧梭,不僅成了偉大的作家,還成了哲學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著作,影響著幾代人。
正如六六所說,讀書能給人帶來好運氣。
如果你正在經歷至暗時刻,不知道路在何方,那就讀書吧。
也許,讀著讀著,路就來了。
02
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多讀書,是變得更好的捷徑!
如果你經常上網,一定刷到過類似文章:“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留下!”、“小心,你正在被同齡人拋棄!”
之前,我一直覺得這些文章就是販賣焦慮的“毒雞湯”。
可現在看來,雞湯雖毒,也有幾分道理。
這個時代,更新迭代的確很快,一個不小心,真的可能被拉下。
比如,職場中的“35歲危機”:很多企業,不愛招35歲以上的員工。
那么,被招聘企業“嫌棄”的35+,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用一個金句來回答——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喊出這個金句的人叫剽悍一只貓。這句話,也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剽悍一只貓,原來是某三小城的英語培訓教師。2015年,因為某些原因他“失業”了。
那年他28歲,離35歲不遠,也不近。
但他決定重新開始,他帶著僅有的積蓄10萬塊錢,和16個編織袋的書,到了大城市上海。
再次出發,他選擇的方向是自媒體,做成長社群。
幫別人成長,首先得自己學會成長。
于是,他開始瘋狂讀書、學習,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和書睡覺的,床的一半是書,一半是他。
為了更好的輔導學生,他5年時間看了將近3000本書。
現在的剽悍一只貓早已成為自媒體圈的牛人,知識付費領域的IP,年收入超千萬。
他曾經寫文揭秘自己成功的10個秘籍,其中第一條就是讀書。
是啊,讓自己變得更好,還有什么方法,比多讀書更簡單,更直接,效率更高呢?
《經濟學雜志》進行過一項讀書與收入關系的調查。
調查對5000名60歲和96歲之間歐洲男性的閱讀數量和收入高低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青少年時代自愿閱讀至少10本書的人,日后收入比同行業平均收入高出21%。
也就是說,年輕時候讀書多,以后的收入會高于社會均值。
注意,這里有一個詞:“自愿閱讀”。
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上學必修課本和讀物之外的書籍。
所以,你看,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真不是瞎編亂造的。
03所有美好的事,都不會自然發生,除了讀書之外!
這些年,有個物理概念特別火——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被認為是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它專業的定義:
在一個孤立的系統里,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聽起來很晦澀,是不是?
其實,通俗來說就是:人生所有美好的事兒,都不會自然發生。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辛苦(做功)才能得到。
當你不努力,不做功,一切順其自然的時候,所有的事情就會越來越糟糕,直至消亡。
比如,你想變瘦,你就得自律,得控制飲食、得堅持運動。
比如,你想考高分,你就得點燈熬夜,得看題背書。
宇宙規律決定了,美好的事兒不會自動發生,自動發生的事都不會美好,比如長胖、變丑。
但是讀書不一樣,只要你愿意讀,讀得書多了,美好的事會自然而然發生。
就像董卿說的:“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讀一本兩本,可能還看不出差別。讀得書多了,把知識吃進肚子,融化進骨血,思維、見識、格局,自然而然就會提升起來。
所以,各行各業的牛人們,都是愛讀書的人。
據說,巴菲特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都在看書。
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更是手不釋卷的讀書人。
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說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為什么每次都是一個觀點被別人提出后,才發現知道了和不知道時不一樣?為什么自己沒有總結觀點和洞見的本事呢?
萬維鋼回答: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多讀書。
真是一語中的。
如果你覺得無路可走了,多讀書。如果你想變得更好,多讀書。如果你想變得睿智,多讀書。
讀書,應該是這世上為數不多的,穩賺不賠的投資。
寫在最后
就是前面講到的那位朋友,當她沒了公職, 公司有關門之后,正趕上國家這幾年提倡全名讀書的時代,她憑借這幾年讀過的不少于300的書為底氣,成立讀書會,當讀書博主,帶領近萬名喜歡讀書愛好者一起創業。她們在各大網絡平臺當讀書主播,傳播和分享讀書經驗,傳播中國文化,大放異彩,掙的盆滿缽滿 。
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她的事業,她的生活,要比大多數人精彩,做什么事兒也比較順利?
或許,這正是閱讀帶給她的能量。愛讀書的人,過得一定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