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金三銀四求(tiao)職(cao)季,筆者也借這個時期跳了一把。經歷了一年多的打怪升級在謀求一個中級段位的產品崗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東西,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切實體會來聊聊產品經理求職中的那些事兒。不過還是溫馨提示下各位朋友,這篇文章可能比較適合1~2年級的產品同學閱讀,其他年級的同學選擇性閱讀。
一、去哪發現工作機會?
相信大家對各種求職招聘產品都不陌生,像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這樣的老站,大街、拉勾、BOSS這樣的后起之秀。剛好筆者之前做的行業領域也屬于互聯網招聘這方面的,對此也有一定研究,那么對于互聯網行業中的崗位求職筆者還是建議多去BOSS、拉勾看看機會。
雖然前程、智聯的職位量確實很多,但是整體職位質量一般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職位。相比之下,BOSS、拉勾這樣有明顯垂直傾向的平臺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質量不錯的互聯網行業職位。不過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拉勾的職位量偏少而且大中型公司居多對人才要求也會偏高一些,對自身能力很有信心的同學可忽略提醒。
二、產品經理的簡歷應該怎么寫?
其實一份簡歷中不外乎會包含基本信息、工作經歷、項目經歷、教育經歷、具備能力、求職意向、自我評價等模塊。但是簡歷的內容結構如何設置、怎么表現內容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這里筆者就主要圍繞簡歷的內容結構、內容表現這兩方面來聊聊產品經理的簡歷怎么寫。
1.內容結構
在設計內容結構時一定要注意有邏輯有層次,基本信息、教育經歷通常都是放置在第一部分,讓面試者快速獲取到你的基本情況。
接下來的第二部分可能大多數朋友都會設置為把工作、項目經歷,但這里筆者有些不同的建議。如本文開篇也提到了,這是寫給1~2年級的產品同學的一些建議,那么1~2的工作經歷、項目經歷基本是比較少的,所以能展示的內容也不會很多。那么這里筆者就建議,將自我評價設置為第二部分。雖然面試者可能更多地注重實際經驗的內容,但在求職者的角度是更希望先讓面試者看到自我評價的內容,目的是告訴面試者即便經驗較少,但成長潛力很大。
那么在緊接第二部分后就可放置工作經歷、項目經歷了。具備能力其實也體現在自我評價和工作經歷中了,但把這一部分單獨列出來是為了能讓面試者再次明確你具備哪些能力,等同于把前面幾個部分所體現的能力作為總結呈現出來。而最后你的簡歷展示了這么多內容,還要說明的就是目前你的實際意向如何。
2.內容表現
好的簡歷結構能讓面試者看著舒服、順暢,但要綜合判斷求職者還是要了解其具體情況。這里筆者就聊聊前文也提到的對于1~2年級產品同學來說比較重要的兩部分簡歷內容,自我評價、工作經歷。
在寫自我評價時切忌一味地籠統抽象地表述,比如:邏輯能力強,善于思考,善于溝通。如果直接這樣表述似乎誰都可以用這一套,而且面試者也不清楚你邏輯能力強體現在哪里,為什么說你善于思考,怎么善于溝通的。所以這樣內容的沒有問題,但最好要結合實際表現,比如可以這樣寫:喜歡探索新事物善于思考,會時刻關注業內熱點、新生事物(獲取渠道主要為科技資訊),思考其中可能潛在的市場機會并習慣于記錄idea形成產品創意。平時會不斷體驗各類有趣的互聯網產品。
而對于工作經歷的描述,筆者建議按維度劃分分條來寫,每一條都有相關的簡單描述,比如這樣:需求管理,主導采集內外部用戶需求并建立需求池,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梳理并挖掘潛在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劃分其需求層次,根據其重要性緊迫程度排定優先級列入迭代計劃(日常迭代需求例行每周一提交至開發同學)。
而后要展示下主要的產出成果,對于產出成果如果能有數據佐證是最好的。但如果原來是小公司的情況還沒有完善數據分析體系,也可以定性地來描述產出成果,比如這樣:4個重要項目的落地完成(O2O招聘會模塊、職業規劃大賽、職規賽實戰營、優職廣東專題)
三、面試你的都是些什么人?
產品崗的面試官不一定都是產品老大,在面試中遇到的角色可能會受公司規模、公司業務、公司產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不同,這里筆者也總結了如下幾類。
1.HR同學
通常情況下HR同學大多會出現在初面、終面或者初面終面都出現。
在初面環節出現的HR,一般情況是這個公司沒有產品老大,部門負責人或CEO也不是產品出身。這類HR一般會多少懂一些產品,會聊一些產品相關的內容。不過也有比較例外的,就是HR基本不懂產品在初面環節出現主要考察個人基本情況有無什么明顯的如性格缺陷這樣的問題。
而在終面的HR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這里基本上都是談薪資情況的,無論公司規模大小,薪資的確定一般都是由HR來完成。
2.部門(項目)負責人
這里筆者所說的部門(項目)負責人,一般是項目管理出身的部門老大或者說項目老大。規模較大的公司里這類角色多會出現在初面,小公司一般會出現在二面(當然有可能小公司的初面即二面)。其所聊內容更偏重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理解,對產品本身的深入交流不會太多。
3.技術負責人
技術負責人的角色一般都會出現在二面,這樣的情況多為一個技術為核心的小公司,也就是說產品崗也是被歸為開發部門的。這類角色可能很懂產品也可能專精于技術,如果是個懂產品的技術負責人可能會對產品聊得較深入,如果是專精技術的負責人聊得多為比較基礎性的產品問題。
4.產品負責人
這個就是大家常說的產品老大角色了一般是產品總監或者說產品負責人,通常情況下小公司的初面即產品老大來聊,規模較大的公司會出現在終面前的環節來做最后把關。產品汪和產品汪聊的基本上就會涵蓋產品的各個方面,多會從做過的產品中來聊,主要考察對產品的理解及實際產品能力。
四、面對各類面試問題怎么“機智”作答?
在接到面試邀請的時候,電話那頭的HR同學總是會和藹可親地說邀你過來聊聊,但通常情況下“聊”的過程中還是招聘方占據了一定的主導權,所以“聊”的過程其實是在一問一答。那么這里筆者也結合切身實戰,總結了一些出現較頻繁的產品經理面試題和一些比較冷門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下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問題該怎么“機智”作答。
1.過往經歷類
這一類的問題基本上任何一家都是會問到的,不同于校招,在社招時最為看重的還是工作經驗。這里會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很多,如:“你之前做的是一款什么產品”、“哪些功能模塊是你主導的”、“你做了哪些重要的迭代”、“你的產品運營數據表現如何”、“你參與過哪些項目”等等。
問題分析:這類的問題其實是想考查產品經理在實際工作中相關的產品能力如何,在工作中的具體表現怎樣。
作答思路:那么對于這種問題,通常可以采用這樣的思路來回答:我曾經在XXX公司負責(參與)一款XXX產品,主要的幾個功能模塊/幾次迭代改版是XXX,做這幾個模塊/幾次迭代的目的是XXX,做了XXX的需求分析,上線后運營數據表現是XXX,與預期相比的結果是XXX,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是XXX,后續調整是XXX
所以這里的回答重點是要體現你做的過程,結果是好是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能體現出你的哪些產品技能以及如何思考(這里展開來說的話可以聊很多)。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最終的數據表現呈現是很重要的一環要體現數據驅動的意識。
實例還原:
Q:你剛才說到這款產品已經迭代到3.0了,那么在這個改版過程中,有哪些是你負責的模塊做了怎么樣的改動?
A:其實3.0的改版整體上是一次重構,我們重新對需求進行了分層,這次的改版目的就是要突出產品的核心能力砍掉當前階段不適合的功能模塊(社交、活動等)。那么我主要負責的就是首頁、招聘會、簡歷這幾個模塊。首頁從原有的單一列表模式調整為組合入口式的首頁,有固定的分類、個性化推薦及運維編輯的包裝模塊。增加了招聘會這一求職場景并獨立為一個導航欄目。優化了簡歷結構,將原來冗余復雜的近20個簡歷內容項,精簡提煉為不到10個。上線后的月活所有提升,大概較未改版前的月活數據提升20%,也驗證了本次改版突出核心能力的正確性。
2.對過往的總結
這種問題出現頻率也是比較高,諸如:“過去一年里你覺得你的收獲是哪些”、“對過往的一年做個總結的話你有哪些想說”、“你覺得過去一年里你個人有什么成長”。
問題分析:這種問題主要是想考察你是否真正地在工作中有沉淀、有積累,如果是碌碌而為只為了工作而工作是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的。
作答思路:前提是自身必須真的一定的沉淀積累,但也不要侃侃而談,可先考慮好要從哪幾個層面去聊自身有哪些提升有哪些收獲。
實例還原:
Q:你覺得過去一年里你個人有什么成長?
A:我從兩個方面說吧,第一就是工作能力了,產品方面硬技能的提升,對于需求的管理、產品設計、用戶體驗的設計、文檔撰寫能力等等。軟技能方面就是與產品團隊的成員間、部門同學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順暢同理心更強大了。而第二個層面就是為人處世,個人的性格更沉穩了一些,更會控制情緒,更愿意去接受,與人相處也不再那么鋒芒。
3.臨場產品創意/設計
這類問題的出現頻率不高,多為已有趨于成熟產品的公司可能會出這樣的問題。問題的形式多為針對現有產品,有哪些改進創意,或者對于某一方面有哪些優化想法。
問題分析:這類問題都是直接與具體某款產品相關的,而且是招聘方在運營的這款產品,所以意圖也很明顯就是要考察是否有能力有想法改造既有產品。
作答思路:那么這里的作答思路仍可按照常規做產品的流程去思考,從實際需求出發做切合場景的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紤]能為用戶創造什么,那么要設計怎樣的功能模塊;考慮能為公司創造什么價值,通過什么手段實現商業化??紤]好這些后,最好能快速地勾畫一個簡單的產品原型,畢竟口述中很多內容都還比較抽象,呈現在紙上的簡單原型就能把想法具象化一些。
4.對“我司”產品的了解
這類問題與上一個有相似之處,但不需要臨場的設計,各種面試角色都可能會問到。
問題分析:這類問題主要是考察面試者來之前是否對公司的產品有過了解,態度是否認真。還有就是了解后,是否個人有意愿做“我司”產品,對這類產品是否有興趣。
作答思路:那這類問題其實也很容易回答,只要認真做好準備在面試去體驗下產品思考下產品邏輯就沒有太大問題。在聊的時候可以從幾個維度來談,比如從行業角度聊聊這款產品所處行業中一個怎樣的位置,市場、用戶角度來談談對這款產品的目標市場、目標用戶是怎樣的認知。而且這里筆者有個小建議,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可以寫一份簡單的產品體驗報告(注意哦不是分析報告),包含產品概述、產品介紹(信息架構、功能流程、核心功能)、產品分析(產品迭代歷程、產品定位、用戶體驗分析及建議)即可。
5.對產品經理的理解
這種問題其實很少會有產品負責人問,較多出現在HR同學的問題列表中。
問題分析:其實這個問題算是最簡單的過濾篩選方式,考察這個人做產品經理是否只是混飯吃,對職業本身有無自己的見解。
作答思路:這里其實沒有什么特別固定的回答格式,但筆者個人建議最好也是分不同層面去聊,這樣會顯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實例還原:
Q:你覺得產品經理是怎樣一個職位?
A:這個問題可以說100個產品經理就有100種理解,因為每個產品經理可能所在的細分領域都不盡相同。那么其實我也有自己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理解,就2個維度說說吧:第一所做的工作都是產品管理相關的工作,從產品的定義、需求的分析、產品的設計、跟進開發測試、上線運營、持續優化迭代、創造收益,那么產品經理就需參與到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每個環節。第二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是一個引導者,能夠規劃出一個清晰的前進方向引領大家前行,協調成員間互相配合達成目標,保證團隊在做正確的事。
6.對職業的規劃
這類問題類似于上一個,也是HR同學最常問到的一個問題。
問題分析:這類問題一來也是考察是否做產品經理這份工作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再者就是考量其穩定性有多高。
作答思路:這里筆者建議可以“虛”、“實”結合來回答,具體怎么個“虛”、“實”法,請看下面的實例。
實例還原:
Q:你對未來有怎么樣的一個職位規劃呢?
A: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我是打算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上長期發展下去,未來的3-5年內做到一個高產段位,5-10年內做到產品VP這樣的段位(所謂“實”就是有具體些的包含時間節點的規劃)。還有從產品角度來說,想我的產品能達到的狀態就是看到有那么一群人津津樂道地用著我的產品是很有成就感的,而且它還能創造收益(所謂“虛”就是談一些沒有那么量化的但仍能體現產品能力提升的內容)。
7.上一家公司離職原因
想必這類問題是很多朋友都比較頭痛的吧,而且幾乎90%的HR同學都會問到這個問題。
問題分析:其實問離職原因,主要還是想考察下是否因某種劣跡被辭退,或者與公司發生了什么不可緩和的糾紛
作答思路:首先如果真的是被辭退但非自身劣跡原因也可直說無妨,如公司運轉問題而導致的批量裁員。那么如果是主動辭職,盡量避免出現的原因就是與上級不和或者與公司鬧矛盾。當然筆者這里也不是鼓勵大家編瞎話,只是很多時候站在HR同學的角度來看,你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離職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對公司不利的。那么比較好的回答邏輯就是,圍繞個人發展來聊,既不是自身有問題也不是公司有錯,但切忌說的太空泛、抽象。
實例還原:
Q:你為什么從上家公司離職呢?
A:其實是這樣,由于今年節后回來的話公司的整體戰略方向就有個比較大的調整,包括一些高層比較大的變動。從原來的線上偏重,可能現今的戰略是把80%的資源都投入線下的新開業務了。那其實我個人的話,通過線上產品能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空間就很有限了,自己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也比較受限了。所以最終還是決定另求發展吧。
8.比較冷門的問題
前文也說了不少經常會遇到,出現頻率很高的問題。那么這里也來聊聊大家今后可能也會碰到的筆者已經歷過的一些比較冷門的問題。
筆試題
這是筆者此次求職經歷中僅遇到過一次的問題,筆試題的內容也并不多,多是一些邏輯題、名詞解釋,在僅此一次的筆試經歷中還發現了那道很經典的問題:1999年2月推出Beta1版的QQ只能選3個特性優先實現。但筆者覺得對于產品經理的考量,筆試題比較雞肋。雖然可以通過豐富問題來考察產品經理的某些能力,但仍無法深入了解。那么筆者對于回答筆試題的建議就是,平時多看多想多積累就可以了,基本上面對筆試題目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To B產品和To C產品的區別
這個問題看似比較常規,但其實是很大的一個話題,如果想說的面面俱到可能整場面試都可以說這個話題了,所以筆者將其歸為較冷門的問題。那么不僅是這一個問題,如果面試者出的是比較大的話題,筆者建議選取一兩個維度來深入聊就可以了,切忌大而全的長篇大論。
你喜歡/常用的一類產品中,具體的都體驗過哪些
這類問題看似也比較常規,但筆者將其歸為冷門的原因是這類問題多會用來考察應屆生就是說校招產品過程中會很大概率出現的問題。因為這個肯定不是考察工作經驗相關的,更多地的是考量產品感這樣一個比較虛的概念。那么想回答得比較出彩,仍是需要平時的多看多用多想,體驗的產品多了思考的多了,自然就會形成所謂的產品感。
五、結語
其實求職(不單單是產品崗的求職)這件事仍然可以用產品思維去做用迭代的方式實現??赡苣愕牡谝话婧啔v存在很多瑕疵,可能你的第一次面試很糟糕。但每經歷一次面試都可以總結出哪些方面表現得不好,簡歷中哪些內容需要優化調整,而后不斷在下一次的面試中表現得更好,這就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記得筆者的第一次面試只聊了不到10分鐘就結束了,因為面試前的準備確實相當不充分以至于本來可以好好表現自己的問題變得腦子一片空白,結果可想而知。而后的每一場面試中,只要是發現之前沒考慮到沒準備到的問題筆者都會記錄下來,即便當時說的不好回去思考后總結出來也可以為下次可能的出現做準備。所以自我迭代的過程還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預祝各位產品同學能找到心儀的工作,跳槽成功!
又是那句老話,希望各位產品朋友能在產品的路上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