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上一下地搖擺,茫茫群山左右傾斜,空曠寂靜的世界像巨大的搖籃,只為孩子們的一架秋千而悠揚晃動。”
曾經爬過老家的大山,去往深處的時候,你會感到自己并不置身于中,周圍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形態、用它們的方式生長著。
你是來客,大地的生靈靜悄悄,沒有歡迎,也沒有送別。萬物仍舊以它們的方式在浩瀚山野之間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輪回。
這種孤獨讓人更為清醒,感官被喚醒,變得更加靈活和敏銳,對于周遭事物有著更為深切和細致的觀察。群山間水汽消融,陽光無視云層,像滑滑梯一般無所阻擋,灑落在山野間;枝葉舒展著筋骨,花兒在和自己的眉頭較勁,花蕊上的水珠在和陽光呼應,留下了光影;鳥兒們也不甘示弱地加入這場沐浴中,展開翅膀,飛向空中。
正是這種孤獨讓我們有著與大地融為一體的姿態,對待萬物的生長衰落持著平和的心態。
“實在難以想象,如果有朝一日,牛羊不再依靠青草維持緩慢踏實的生長,而借助黑暗粗暴的力量走捷徑的話……那種東西才是最骯臟的東西。 ”
如今的食物有多少帶著泥土的芬芳,經受過大地的孕育、饋贈和祝福呢?肉身與大地脫離,人類對于大自然的敬畏也就少之又少。在現代社會,粗暴而直接的追求和創造美麗,似乎與人們越來越急切和貪婪的心理離不開。對于自然的索求也更加放肆,人性的自私在此刻彰顯。而大地從來都是靜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