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晨有些許寒氣,生物鐘的作用不容小覷。室內有些缺氧,在陽臺上大口換了幾口氣又鉆回被窩。寢室門上已經結了重重的霧,手握成拳頭側面按上去,在用食指在上面點出五個點,儼然一個小腳丫的模樣。一個又一個印成串玩的不亦樂乎。
遠處不時傳來煙花爆炸聲,好像很遠又好像很近,斷斷續續。記憶中,煙花爆炸的聲音總是能和糖果春聯春晚棉襖聯系在一起。無論在哪座城市,快過年了都會有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蕭索的街頭把自己包裹嚴實的路人好似都在為這一節日準備。
年幼時,春節那天的早晨都變得勤快,早早的起床,帶著弟弟給爺爺奶奶幫忙。奶奶會在年前一兩天把一些食材準備好,爺爺趕早去菜市場買菜買早餐回來,每年都會抱怨肉價又上漲了,但又得意地說他擠過了多少人才搶到,邊說邊用嘴哈著氣給手取暖。灶臺上奶奶慢慢地用面粉調著漿糊,雖然家里也有各種膠水,但他們仍然堅持用這個方法粘春聯。春聯代表著來年的運勢,要粘的牢粘的平整。弟弟給爺爺幫忙我給奶奶打下手,忙得不亦樂乎。
老家的春節習俗吃年飯的時間是中午。廚房的女人們老是從一大早就開始準備,臨近中午時候,斷斷續續就有鞭炮聲響起。奶奶這會兒老是會著急,生怕慢了別人一步,又在笑呵呵地數還剩幾個菜,菜上齊點燃鞭炮仿佛一個重大儀式。四方桌上圍坐著四個人,卻有六副碗筷。四人舉杯共賀新春,他鄉的爸媽來了電話,彼此寒暄。電視里的新聞主播不斷講著各地的春節軼事,遠方的姑姑們也打來電話提前拜年。酒足飯飽后爺爺會變出一堆紅包,除了我和弟弟奶奶也有,爺爺對每人都有賀詞,我兩永遠都是好好學習,對奶奶就是要好好的。簡單的三個字聽著奶奶一臉嬌羞,笑著接過地說你也是。相濡以沫那么多年已近金婚的兩位老人,早已把對方當做自己的另一半了。
有關春節的習俗很多,比如吃飯奶奶會說要剩一點年年有余,此后每次吃不完飯的時候就會調皮地跟奶奶說年年有余然后跑開。比如大年初一要吃素吃面條,貪吃的我只能靠零食解饞。比如晚上每個房間都要開燈,不能黑漆漆要亮亮堂堂的。比如過年就要大團圓,不論親人在何方都要趕回家。
這是爸媽不在家的春節剪影,后來的幾年,桌上終于不用空出碗筷,爺爺奶奶也不用忙得不可開交,春節也不用通過電話才能說上話。
漸漸年邊了,遠處的煙花聲還在斷斷續續地響著。你準備好回家過年了嗎?給家人做一盤菜購置一副春聯陪小孩玩一會兒仙女棒。不論怎樣,回家就好。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是為你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