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二奶奶的葬禮】03? 壽衣
1、分派任務
蔣大娘出門看到本家又來了幾個人,正在往里走。
蔣大娘叫住幾個人說:“你們進去哭一哭你二奶奶,幫著你大川叔把后事辦辦,我看他也沒經過這事,有點亂,只知道哭”。
蔣青海接口說:“放心吧,大娘,肯定幫著大川叔把這事辦的體體面面的,讓二奶奶好好的走。大娘,你給我們分派分派。”
蔣大娘想了想說:“這樣,青海,你一會問問大川,親戚們都通知道誰,你負責通知,大川想不到的,你給提個醒。青山,買菜做飯這些事你在行,這幾天人也多,你給大川商量商量,該怎么辦,人來人往的,別讓人笑話”。
兩個人聽了話,都說:“這沒問題,一會就辦了。”
蔣大娘又說:“現在人老了,都興響器,大川十幾年不在家了。這事估計他也不知道,青河,你一會給大川提點一下,我也會給他說這事,如果大川讓請,這事得落你頭上。來了之后,咋吹咋打,一天多少錢,吃喝一應的,你都得招呼著。”
蔣大娘說完,看了看青佑說:“你經常在外走,對人來情往的在行。鞭炮、煙酒、孝布這些一應物件,一會你給大川說說,得買什么。人來了該怎么辦,接待磕頭之類的禮節你都懂,你管這個,可別讓人笑話咱。一會咱們進去,我把這些事也給大川說說,你們就按著辦。”
幾個人聽了,都說沒啥問題,蔣大娘看著幾個人說:“馬燕和楊紅來了,你們這幾天得在這守著,青河和青佑一會也把你們媳婦叫過來,都守著。我看大川媳婦一個人,也不行。”
青河接口說:“圓圓已經來了,讓她幫忙,來人了,裁個孝布,扎個元寶、紙人什么的,她懂得這些,再找幾個人幫幫她。”
幾個人一言一語,這件事大致都有人辦了,這才進里屋去。到了里屋,屋里幾個人正在給二奶奶穿壽衣,下身已經穿戴好,正在穿棉襖斗篷。這幾年二奶奶跟著兒子媳婦在城里,風不刮雨不淋的,養的也是白白胖胖的,這會雖然襪子鞋子還沒有買回來,但是老太太這一身,看著就是氣派,好看,老太太看著也很安祥,看著象睡著了似的。
這身壽衣也是昨天現趕的,前天回來,下午本家來了很多人來看二奶奶,都知道二奶奶這是快不行了,所以建議大川先給二奶奶把壽衣做了,也算是沖沖喜。
在農村有個說法,為家中的老人做壽衣,一是沖喜,是為人兒女,祝福老人長壽之心的大善真摯體現;二是表示孝順,幫助老人臨終時安詳順利的西去,這是大孝之舉。
2、買壽衣料子
二奶奶的兒媳婦晴晴說,她在家時,也常聽媽媽說,有的家里有老人過了六十大壽的都會提前準備壽衣,很多家里老人過了八十大壽也都提前準備。這會看二奶奶精氣神越來越差,也就先準備著。
本來大家說鎮上有一個壽衣鋪,去那里買,都是現成的。可是晴晴說,老人家受了一輩子的苦,對自己特別好,象親媽似的。這些年跟著他們一塊過,也是天天忙忙碌碌的,也沒有真正的享什么福。這老人的最后的衣服,她想親手給婆婆做。
當時在場的幾位叔伯嬸娘,還有幾個親族媳婦的都非常感動,大家想著人家城里姑娘,大學生,哪會做這些。所以都說來幫著她說,晴晴說,“以前在家里時,媽媽也常教她做些針線活,這些年跟著婆婆也學了一些,粗淺的針線活還是會做一些的,做的也不好。但是也是做兒媳婦的一點孝心。但是真要做,還得求各位嬸娘嫂子幫幫忙。”
這番話說出來,幾個嬸娘當場就讓她放心,先把東西買回來,幾個人搭個幫手,做的也快,當時蔣大娘也在場,聽著晴晴說這些,激動的淚都出來了,直嘆二奶奶好福氣。
幾個嬸娘都年紀大了,就讓幾個年輕的媳婦幫著晴晴去鎮上把棉花布料買回來,到時幾個年紀大些的嬸娘幫著做。
昨天上午,蔣青海的媳婦馬燕,蔣青山的媳婦楊紅,兩個人就陪著晴晴去鎮子上買棉花布料。
晴晴開車拉著兩個侄媳婦去鎮上,一上車楊紅就說:“這車可真氣派,我還是第一次坐這么高檔的車子。”
然后轉頭對馬燕說:“嫂子,你也是第一次坐這車吧”。
兩個人說了一陣,又和晴晴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蔣家村離鎮上很近,也就五六里的路程,十幾分鐘就到了。昨天不是集市,街上的人很少,開著車也不擠,晴晴在兩個人的指路下,很快就到了一個專門賣布料的地方。
門面看著不大,但是進去卻是很寬很深,兩層樓,上下都是賣布匹的,各種各樣的,什么都有。幾個人在一層先看了看,都是一灰的、黑的等顏色一看就是做黑服、褲子之類的衣服,還有一些花布,一看就是做床單被罩之類的床上用品。幾個人正在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婦女走過來說:“幾位想看點什么,是想扯布做衣服還是做床單被罩,是給大人做衣服還是小孩,我們這里很全的”。
馬燕和楊紅看了看晴晴,晴晴接口說:“家里有老人,年紀大了,想買點布給老人做壽衣。”
中年婦女隨手指一下前面的樓梯說:“那你們上二樓看看,上面有,從前面的樓梯就能上去。”
幾個人道了謝,走樓梯上去,上面的布料種類一看就比下面多,顏色也更鮮艷。幾人剛走到一個賣稠布的柜子前,一個五十多歲的大姐,剪著齊耳的頭發,瘦瘦的,但是看著很精干,一看就是經常做生意的,走了過來,問:“幾位想看點什么,我們這里的布是最齊全的,想要什么都有,只要能說出來的都有。”
晴晴又把剛才的話說了一遍,大姐接口說:“你看看想要什么料子的,我這里棉的、桑蠶絲的,柞蠶絲的,也有人造絲,還有各種緞子的,你看這些花軟緞、素軟緞、織錦緞,都非常漂亮,那邊還有很多棉麻類,顏色也多。”
大姐說完,看著幾個人都不說話,正想再介紹介紹其他種類的布料,顏色什么的,只見晴晴手摸著那個褐色的桑蠶絲,來回的摸來摸去,又看了又看,便沒再說話。楊紅和馬燕只是跟來幫忙,她倆知道買東西決定權在晴晴,再說這是給二奶奶買壽衣的布料,晴晴不問兩人也不便多說,所以兩人只看不說話。
晴晴又看了看說:”這個褐色的桑蠶絲給我扯夠做一個棉襖一個棉褲的,老人身高一米六,給扯的稍微寬松點。“
大姐一聽,立即拿著尺子剪刀就量了起來,三個五除二就量好剪好包起來,遞給晴晴,然后又說:”看看還要點什么“。
晴晴看了看那邊的棉布料,說:”這個純白色的,扯一個夠上衣和褲子的“,然后又指著一個紅色的純棉布料說:”這個也是,夠棉襖和棉褲的里子。“
晴晴說著,向前走了兩步,在一個黃色的布料前站住,用手摸了摸,又細細的看了看。那位大姐一看這架勢,知道來了個大主顧,并且是個懂行了,所以也不再吭聲。
晴晴正在摸的這個料子是雙宮稠,她看了一會說:”這個給我扯一個夠做一個褥子的,兩面都是這個布料。“
大姐答了一聲立即又開始量了起來,晴晴繼續看,又指著那個白色的宮絲稠說:”這個也給我扯夠一個被子的,被里被表都是這種料子的。“
就這樣,一會就把要買的布料買完了,一旁的馬燕和楊紅看的目瞪口呆的,這也太快了吧。既不問價,也不講價錢,買的都是這么貴重的,兩人看的直砸舌。
大姐麻利的把晴晴要的布料全部準備好,使用一個袋子裝好,一算價格,1480元,馬燕和楊紅倒吸一口氣,可真是貴死了,可是晴晴直接付錢走人。走時還問那位大姐:”這里有沒有賣做壽衣的斗篷的?“
那位大姐很爽快的告訴她:”出門右拐,往前走三十米就有一家壽衣店,那里什么都有賣的。“
幾個人從那里出來,直奔壽衣店,到了店里,楊紅和馬燕感覺有點陰森森的,就站在門口柜臺邊看了看,沒有往里走。晴晴一個人往里看了看,店家給介紹了一大通,最后晴晴買了一個紅色的、繡有五福捧壽圖案的斗篷。馬燕和楊紅看了,雖然沒聽見多少錢,但是也知道不便宜。
兩個人都在心里嘀咕,這個晴晴給婆婆買壽衣可真舍得花錢,看來也是有錢。然后幾個人又到賣棉花的鋪子里,買足了棉花,又買了針和線,最后打道回府。
3、壽衣的講究
回去的路上,馬燕忍不住的問:”嬸子,剛才咱們買布時,咱左手邊有不少布料,好象也是絲稠的,圖案好看,摸著也光滑,我看了價格比咱買的還便宜點,您為什么不買那幾個呢?“
晴晴扭頭看了她一下,然后說:”那邊所有的料子都是緞子的,不能買。“
”啊,這是為什么?“,楊紅和馬燕幾乎是同時問道。
晴晴說:”那個寓意不好,緞子的諧音為斷子,所以不能用。我買這個是稠子的,綢子寓意為子孫后代稠密、家丁興旺的意思,稠子面料也高檔,這是做壽衣最佳的面料。“
兩人一聽,還有這么多門道,馬燕接著說:”您怎么知道哪是稠子,哪是緞子,我看著都一樣的。“
晴晴聽著她問,就說:”古代人常說的綾、羅、綢、緞,其實統稱為絲稠,也都是絲織物,只不過是不同的種類。稠子都是平紋的,經緯交錯緊密的織品。而緞子都是緞紋組織,綢面平滑光亮的織品。知道了這兩點,再看這些布料就知道怎么區分了。“
兩個人聽了連連點頭,楊紅又接著說:”嬸子,我看你選這幾樣的顏色,和咱們村老人壽衣有點不一樣,有什么說道嗎?“
晴晴一聽,癥了一下問道:”有什么不一樣。“
楊紅說:”咱們村人老了,穿的壽衣大多是藍色的,里子都是白色的,褥子有時是黃色的,有的也是白色的。被子有的是白色的,有的也和壽衣一樣,是藍色的。“
晴晴聽了問道:”村里的老人壽衣是這幾種顏色,有什么風俗或寓意嗎?“
馬燕接口說:”不知道,反正都是這幾種,還有都是藍色的,有的家里沒錢,褥子和被子都和自家常用的差不多,有的直接就是老人生前用的被子和褥子了。嬸子,我看你選這幾件的顏色,好象有什么寓意,給我們說說。“
晴晴聽了,好象自己選的和村子里的風俗也不犯沖,所以才開口說:”老年女的過世,一般是藍色或褐色,我媽喜歡紅色的,我就給她選了個褐色的。棉衣棉褲里子是紅色的,使用純棉的布料,外衣里子用紅布做,寓意子孫后輩會紅火。里衣里褲用純棉布料,棉料穿起來舒適、溫暖,也有緬懷的意思在里面。至于褥子用黃色的,被子用白色的,象征著老人鋪金蓋銀,后輩紅紅火火。“
兩個人一聽,真是倒吸一口氣,就這布料和顏色的選擇,就有這么多道道。這也真是有文化的人才能說出來的,楊紅有點不理解晴晴怎么會知道這么多,于是問道:”嬸子,你怎么知道這么多,我看你也不象經過這些事的。“
晴晴從后視鏡中看到兩個人只是好奇,并沒有什么其他意思,就笑了一下說:”都是書上看的,有的是從網上看到的。“
馬燕好奇的問:”書上有這個,就那電腦上也有說這個的,你怎么會想著弄清楚這些事,為了俺二奶奶的事專門查的?你可真孝順“
晴晴接過話說:”我前幾年看過一本書叫《穆斯林的葬禮》“,晴晴說到這里,看到兩個人好象有點不解,又解釋說:”穆斯林就是回族。“
說到這里看兩人有點理解,才接著說:”我當時看那本書,看到穆斯林的葬禮有很多規矩和漢人不一樣。就上網搜看不同地區的葬禮文化,這才知道,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的葬禮都是不同的。也都帶著當地的風俗文化,葬禮上用的物品,器具、壽衣的選擇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有不同的寓意的。不同地區的葬禮儀式也有所不同,當時看這些只是好奇,想弄清楚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沒想到,現在倒派上用場了。“
兩個人聽到這里,看晴晴的眼神都有點不一樣了,帶著佩服,帶點對文化人的崇拜。
幾個人說著就到家了,又寒喧了一番,幾個嬸娘開始忙著幫做壽衣了。
4、上學從娃娃抓起
馬燕回到家,看到丈夫蔣青海正在院子里修自行車,就把陪著晴晴去買壽衣的經過說了一番。最后又把晴晴說的壽衣的那些寓意學說了一遍,蔣青海聽的那是相當佩服。
直說:”本來想著她不懂這些,讓你們跟著,適時的給她提點提點。這倒好,人家是行家,到底是有文化的人,懂的多。“
馬燕接著說:”嬸子還說,她看了什么回族人的葬禮,說是和漢人不一樣,才在書本、網上查這些風俗的。還說是各地都不一樣,這些壽衣的面料和顏色可有講究了。“
蔣青海沒有說話,朝著蔣大川家的方向看了看,說:”還是二奶奶有眼光,當時二奶奶多難,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重活都沒有人幫著干,自己一點點的做,愣是要供大川叔上學。那時我、大川叔,還有青佑年齡都差不多,我學習還比大川叔好,可是爹說家里窮,我就不上了。現在想想,那時再窮能有二奶奶家里窮,還是眼光的問題呀。“
馬燕看著丈夫那樣子,知道他羨慕蔣大川了,也沒理他,停了一下說:”大娃已經不上了,咱好好的供二娃子,現在二娃子剛上五年級,以后勒緊點,現在聽說考大學比以前好多了,二娃子只要努力,也能考上大學。到時,你我也能跟著享享福了。“
這話一停,蔣青海一下子覺得自己也有盼頭了,對老婆說:”你說的對,以后別讓二娃娃子天天放學回來就外面野了。我在家好好的看著他,我要不在家,你拘著他點。讓他收收心,好好學習,不說將來有多大出息,起碼不種這幾畝地了。“
兩口子倆說的熱火朝天,想著怎么管好二娃子,好象這樣二娃子也能考上大學了,說到高興處,兩個人還大笑起來。
這邊楊紅回去也正和丈夫蔣青山說著晴晴如何大方的買壽衣,那些壽衣的顏色和面料有多好多好的寓意。說的時候也是一臉的羨慕,蔣青山想著那個穿著時髦,說話溫溫柔柔,知書達禮的嬸子,對著媳婦說:”還是有文化不一樣,你看看人家,大川叔不就是比咱們多上幾年學,你看看,小汽車都開上了。嬸子也是,不就是有文化,你看看買個壽衣都是一套一套的,就是咱知道這些,能說出來嗎?“
楊紅聽著也是這個理,于是說:”咱家妮子明年該上初中了,我看她考上重點初中沒啥希望。要不然,咱也給她報個補習班,說不定能考上重點初中了呢?“
蔣青山一聽有理,以前他總說:”上那么學干什么,不都是一天吃三頓飯。還是早早出去打工是正理。“
自從這次蔣大川回來,又是汽車,穿著又汽派,說話也是文縐縐的,比自己還大四五歲,可是自己看起來比人家象是大四五歲呢。今天又聽媳婦這么一說,越發覺得自已的孩子也得好好學習有出息了,想到這里說:”行,你打聽打聽,給她報個班。明年考不上,咱找找人,花點錢,無論如何,也讓她上個重點初中。“
說到這里,想了一下又說:”當年大川叔也沒有考上重點初中,還是二奶奶托人給他弄進去的。要不是他也和咱一樣,天天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一樣的風刮日頭曬。“,說完嘆 了口氣,又說:”還是二奶奶有眼光呀。“
兩家人都在羨慕討論著二奶奶有眼光,想著怎么供自己家的孩子也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大學,過上好日子。
6、李大爺吊孝
蔣大娘這邊想著昨天做壽衣的事情,那邊蔣二寶已經回來了,帽子、鞋子、襪子這些衣服都買回來了,給二奶奶一一的穿戴上。二奶奶躺在那里,穿著褐色的棉衣棉褲,披著繡有五福捧壽圖案的斗篷,躺在黃色的褥子上,頭上戴著繡有祥云的帽子,腳上穿著底子上繡著長長的登天梯子、腳面上繡著朵朵荷花的鞋子。看著二奶奶躺在那里,象個觀音一樣,很安祥。
大家把二奶奶穿戴好,留著人在這守著,其他人出去要各忙各的。這時聽見外面有哭聲,有人吊孝來了,蔣大川趕快帶著兒子出去迎接,壯壯象個小大人似的,跟在爸爸旁邊,有人來了就跪下來磕頭。
一個下午,人來人往的,哭聲,鞭炮聲,請的兩班子響器也到了,這兩班子響器象要比賽似的,起勁的吹著。本來沒有哭意的,聽著那喇叭吹的嗚嗚咽咽的,眼淚也跟著下來了。
看著天有點黑了,想著這會不會有人來了,突然外面又響起了鞭炮聲,這次的鞭炮不象其他的響一兩分鐘就完了,這次響了足足有五分鐘。鞭炮過后,又聽到一個老年男人的哭聲:”她二嬸,你怎么這么早就去了呢?“
大家正在詫異,蔣大娘聽出這是村里的李大爺,跟著兒子出去干泥瓦匠,已經有兩三年沒有回來了。這會怎么會突然回來了呢,這消息也太靈通了。
蔣大娘還正在想著,李大爺已經進院子了,進到門口跪下就磕頭,大川和壯壯也趕快跪下來陪著哭,陪著磕頭。這邊就有人過來扶起李大爺,這李大爺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干干巴巴的,哭的特別傷心,眼淚鼻涕都分不清了。
李大爺走到二奶奶的靈前,看著二奶奶,更加傷心的哭起來,哭的好象死了親爹似的。
旁邊幾個守靈的年輕媳婦都覺得很奇怪,悄悄的碰蔣大娘,指了指李大爺,問這是怎么回事。
蔣大娘看著哭的傷心的李大爺,也是心酸不已。心里想著,這也是一段孽緣。
2017-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