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易錄【8】
【原文】
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顧田間禾曰:“能幾何時,又如此長了!”
范兆期②在傍曰:“此只是有根。學(xué)問能自植根,亦不患無長。”
先生曰:“人孰無根,良知即是天植靈根,自生生不息。但著了私累,把此根戕賊蔽塞,不得發(fā)生耳。”
[注釋]
①禹穴:浙江省紹興市東南6公里的會稽山麓,據(jù)《墨子》、《史記》記載,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墓穴所在。
②范兆期:范引年,字兆期,號半野,青田縣教事,王陽明晚年弟子,曾主講天真書院。
[譯文]
有一天,先生去大禹墓游覽觀光,看著田間的禾苗說:“這才幾天工夫,禾苗又長高了。”
范兆期在旁邊說:“這是因為它有根。做學(xué)問若能自己種根,也不用擔(dān)心它不長進。”
先生說:“人誰沒有根,良知就是天賦的靈根,自然能生生不息。只是被私欲牽累,把這靈根殘害蒙蔽了,不能正常地生長發(fā)育罷了。”
[解讀]
良知就是人的靈根,這是人人具有的,王陽明一再強調(diào)這一點,正是怕人犯了自輕自賤的毛病。人需要發(fā)愁的不是自己沒有靈根,而是這個靈根被私欲所蒙蔽。
王陽明說,人人都有良知,不管你如何對它,它都泯滅不了。正是這種思路,才有了下面這樣的故事:王陽明曾審訊過一個強盜頭目。強盜頭目很有英雄氣概,開門見山地對王陽明說:“要殺要剮隨便,就別廢話了!”王陽明說:“那好,今天就不審了。不過,天氣太熱,你還是把外衣脫了,我們隨便聊聊。”強盜頭目說:“脫就脫吧。”過了一會兒,王陽明又說:“天氣實在是熱,不如把內(nèi)衣也脫了吧!”強盜頭目說:“光著膀子也是經(jīng)常的事,沒什么大不了的。”又過了一會兒,王陽明又說:“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內(nèi)褲也脫了,一絲不掛豈不更自在?”強盜頭目猶豫起來:“不方便,不方便!”王陽明說:“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還在乎一條內(nèi)褲嗎?看來你還是有廉恥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無是處呀!”
良知人人都有,而且伴隨你的生命始終。那些做了許多壞事的人,不是沒有良知,只是良知被物欲遮蔽了。其實很多時候,良知一直在他們身上起作用,只不過,私欲太重致使良知無法沖破籬笆成為正能量的主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