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就是干貨,他已經被榨干了水分,又如何能解救眾人的饑渴。他就像是葵花寶典一樣吸引著我們,而我們只有練了之后才會發現那并不適合。如果《道德經》有干貨版,應該叫做《老子告訴你的50條人生定律》;《孫子兵法》有干貨版,應該叫做《孫子教你如何十招決勝千里》;海明威的《老人與?!纺蔷驮撌恰队赂疑娴钠邆€要領》;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就更簡單了,一句話“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得粉碎”。瞬間,失去了對偉大作品的敬畏,換來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
我們看不到老子的由天道及人性的宏偉格局,看不到孫子用通篇戰術來反對戰爭的博大胸襟,欣賞不到海明威絕妙的故事情節及拍案叫絕的語言藝術,也領略不到莎士比亞基于人性深處了不起的思考與探索。如果世界的復雜僅用干貨就能回答,那我們每個人懷揣一本500字的《干貨總結》就足夠了,何必還去讀那么多書,給自己平添苦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