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一個問題,專業上的本事和表達能力,你覺得哪個更重要?
很多人都看不起只會表達的人,覺得他們不實在,覺得人要靠本事,靠硬實力。
我們先來看一個大家可能都會遇到的例子:
一個項目組中有三個人,第一個人擅長于做專業工作,組里最重要的工作都是他做的,其他人也經常要靠他來指導;第二個人擅長把大家組織到一起,當大家遇到困難時,他能夠鼓舞大家的士氣,帶領大家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第三個人能把他們組的工作講清楚。
如果老板要從這幾個人中提拔一個人,誰的機會最大呢?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是那個專業能力特別強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第三個人被提拔的機會最大。
為什么呢?我們假想一下三個人去做匯報的場景——
第一個人去做匯報,他講了一堆專業細節,領導聽得無趣,最后他既沒有讓全組的工作被上級認可,也沒有爭取到什么資源。也許第二次大家就不推舉他做代表了,或者這個項目受不到重視解散了。
如果是那個善于組織的人去作報告呢?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行政管理人員,在具體的項目上一直在外圍轉悠,指手畫腳,細節根本講不清楚,當然匯報的效果也好不了。
如果是大家找那個會講的人去匯報,那么全組的工作最有可能得到認可,而且還爭取來很多資源。于是大家都有好處,接下來還會讓他代表大家去匯報。久而久之,在外人的印象里,他的功勞第一。
這不是編造的故事,大家在單位里看看周圍,就會發現情況大同小異,這是在一個單位里自然選擇的結果。
通常由表達能力好的人去匯報工作和作報告,這樣的人也因此更容易被看見,被提拔。
表達好,能夠提高你的曝光度。人們更喜歡他們熟悉的東西,熟悉產生偏好。在很多情況下,人們記住了你,就等于他們選擇了你。職場上,專業能力幫你“成事”,但成事之后也要學會報喜。試想一下,你的領導正在期待你的喜訊為他的位置增添光彩,你的部下正期待你的喜訊給他的位置得以承認和肯定。你卻總是成功得悄無聲息,讓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你還指望別人繼續支持你嗎?所以定期報喜,包含"工作成功了""成功的重大意義""指導的功勞歸領導""具體的功勞歸手下""配合者的功勞也要提一提。"
交流中,尤其是與掌權者,還可以考慮訴諸亙古不變的人類情感。即感到被需要和被崇拜。以一種可以展示你的能力,并表現你控制了局面的方式來尋求幫助,是對掌權者的有效恭維。
為什么我們常看到,"啥也不懂,沒有文化的銷售人員,比很多專家掙得更多?"難道領導不知道尊重技術人員嗎?銷售的核心能力是溝通能力,銷售擅長表達,這項看不見的能力比專業能力更重要。
怎么提高表達能力呢?
1.重點突出。最重要的主題講,其余都不講。
2.講清楚,講明白。能講清楚的講,講不清楚或者太花時間的不講。
3.講自己的獨到之處,別人都有的東西不講。
4.對自己和朋友有利的話講,對自己和對方沒有好處的話不講。
5.有對象感,有吸引力。要增加講述魅力,善用對比,引導聽眾的想像,提問跟好奇。
以上是學習吳軍老師課程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