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之所以能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我的半推半就了。
? ? 因為,面對在座的這么多優秀美術老師,我突然就覺得自己沒有特長了。有點局促的自己,經過“百千計劃”的培訓,越來越堅定了自己美術專業職業生涯的方向。
? ? 如果說原來是口頭的不放棄,那現在就是實際行動地踐行了。
? ? 大家都知道,一個規模不大的學校通常只會配備一名美術老師。放眼全校,好孤獨,但好在這個培訓給了我們一個知道彼此的機會,知道了還有更多的美術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
? ? 如果說之前是一個人的獨行,那現在就是一群人的結伴。人都是有惰性的,今天會因為有朋友邀約而放棄基本功的練習,明天也會因為工作的事情而懈怠基本功的精進,后天更會因為家庭的瑣碎不開心而放假一天……長此以往的自我寬容,就只剩下了虛空的架構,華而不實地職業倦怠迎面襲來,漸漸就默認了“教書匠”的身份。
? ? 但徐老師提出,我們可以是一名研究型學者,以一名學者的心態去研究自己的美學教育工作,化被動為主動的心態,就能看到更有趣的一面,主動收獲認知,然后成為這個領域的精英!光是想想就很心動了,這不還有則心靈雞湯就說過: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改變是成長。既然想要進步,就得下苦功夫鉆研。不倒逼自己一把,怎么能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這么優秀啊!
? ? 也正是有了這個培訓的存在,瞬間就感覺沒那么孤獨無助了,結伴而行的這一路,壯實了自己的羽翼,也豐富了內心的歡愉。
? ? 找對人,做對事,就會走得又快又穩,滿滿地踏實感!
? ? 一個人或許會偷偷懶,但通過參加這個培訓后,身邊有一群人在陪伴著做同一件事,在大環境的無聲感染下,借口多的自己,似乎也被這種沉浸的氛圍所同化了,也愿意抽出越來越多的時間去關注自己的專業,提升自己職業的專業性。
? ? 長達4年的養成培訓,許多的專家級老師講課的精彩還停留在腦海最深處,而每一次培訓后,都會激發一股知恥而后勇的余勁兒。想著回去后,有個學習規劃,雖然現在快半年過去了,但我還想把今年初的目標和現如今的實施情況給大家匯報一下,感興趣的可以監督:
1、學習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手工(上半年在眼花繚亂的手工中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掐絲琺瑯,預計下半年花時間操作)
2、練習書法(因為工具和具體實操不復雜,目前正在練習《智永真書千字文》)
3、學習國畫山水技法(了解了些臨摹的書籍,最后敲定了康熙版本的《芥子園畫譜》,再查找相關的視頻,正準備落實配合練習中)
4、完成2幅四尺三裁的工筆作品(本來是預計上下學期各完成一幅,但意外總是趕超計劃,現改為即將到來的暑假安排完成)
5、訂閱美術雜志學習(由于不確定自己感興趣的期刊,就在圖書館借閱了一些相關的期刊雜志,目前改為定期在圖書館借閱也不錯,后續再根據自身實際狀況調整繼續借閱或者訂購)
? ? 生命漫長,時間總要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上,才會不覺得度日如年。今后還有很長的職業之路呢,我想每年都能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年年更新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 ? 這次的培訓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在成為研究型學者的專業性道路才剛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油!
? ? 最后,我引用一句先秦《詩經·淇澳》里的一句話作為我樸實無華的發言升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是說:高雅的君子,學問如象牙鉆研打磨得更加精湛,品行如璞玉被雕琢得更加良善。
? ? 感謝大家聽我絮絮叨叨了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