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原計劃是準備寫一篇《未來簡史》的讀書筆記,工作太累,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和精力。這本燒腦又費時的書還沒有讀完……
為了能扛住加班和生活的壓力,有個強壯的身體是非常必要的。生活是個馬拉松,最起碼要熬到下半場。回想了近1年的訓練成績,似乎沒有質的飛躍,在上肢力量和柔韌性方面,甚至還有倒退。也是,近1年都沒有研究過訓練知識了,還是依賴以往的經驗。
應了這句話:瘋狂就是重復做相同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嗯,有必要回顧動作要點了。
一、胸部
胸大肌呈扇形,使上臂內收、水平屈和內旋,使手臂在身前運動。嗯,不多說,是肌肉的門面。
1?上斜杠鈴臥推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上部
次要:三角肌前部、肱三頭肌
訓練重點
傾斜角度決定運動軌跡,靠背與地面成30°~45°時,胸大肌上部得到最佳訓練。傾斜角度加大至60°以上時,重點將轉移至三角肌前部。
2?上斜啞鈴飛鳥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上部
次要:三角肌前部
訓練重點
傾斜角度決定運動軌跡,靠背與地面成30°~45°時,胸大肌上部得到最佳訓練。
3?壓繩滑輪飛鳥
?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上部
次要:三角肌前部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采用前傾站立姿勢以使滑輪稍稍在深厚,從而能產生更好的訓練胸肌的運動軌跡。
?
4?杠鈴臥推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
次要:三角肌前部、肱三頭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軀干平躺,肩部與臀接觸椅子,兩腳平穩放在地上。如果腰部彎曲或臀離開椅子,訓練重點會轉移至胸肌下部。
握距:與肩同寬或比肩略窄。窄握距主要訓練胸內側和肱三頭肌,寬握距主要針對外肌訓練,肱三頭肌參與做功最小。
?
5?啞鈴仰臥飛鳥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
次要:三角肌前部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啞鈴放的越低,胸肌牽伸越大,但受傷的可能性也越大。當啞鈴至胸部位置時,停止下降更安全。
6?拉力器胸前十字交叉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下部
次要:三角肌前部、肱三頭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軀干挺直或稍稍向前彎腰。兩手接觸的高度決定重點訓練的肌肉。采用低軌跡,兩手在臀或腰的前方交叉,主要針對最下面的胸肌。采用高軌跡,兩手在胸部交叉,主要針對中間的胸肌。
?
7?曲臂撐
參與肌肉
主要:胸大肌下部
次要:三角肌前部、肱三頭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身體略向前,能更好的訓練胸肌。挺直姿勢,訓練重點將轉移至肱三頭肌。軀干下降時,肘部外展能最有效地發揮胸大肌原動肌的作用。
二、背部
背部由三塊肌肉組成。上背部斜方肌,中部背闊肌,下背部豎脊肌。
1?杠鈴聳肩
參與肌肉
主要:斜方肌(上部肌纖維、中部肌纖維)
次要:肩胛提肌、三角肌、豎脊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或比肩略窄,主要針對斜方肌的訓練。較寬的握距可以同時針對三角肌的訓練。
運動軌跡:沿垂直上下方向舉桿,不要擺動或旋轉肩。
2?杠鈴直立劃船
參與肌肉
主要:斜方肌、三角肌
次要:肩胛提肌、豎脊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或比肩略窄,主要針對斜方肌的訓練。較寬的握距可以同時針對三角肌的訓練。
運動軌跡:為了重點針對斜方肌的訓練,訓練時將杠靠近身體。
3?坐姿拉力器劃船
參與肌肉
主要:斜方肌(中部肌纖維、下部肌纖維)、背闊肌
次要:菱形肌、三角肌后束
訓練重點
握距:寬握距主要針對斜方肌外側訓練、窄握距主要針對斜方肌內側訓練。
運動軌跡:沿著高軌跡想胸部拉,主要針對斜方肌訓練,沿著低軌跡向腹部拉,主要針對背闊肌訓練。
握法:正握針對斜方肌上部和中部、對握針對斜方肌中下部、反握針對背闊肌。
3?寬握高位下拉
參與肌肉
主要:背闊肌(外側)
次要:三角肌后部、斜方肌下部、菱形肌
訓練重點
握距:寬握距,重點轉移至背闊肌外側。
運動軌跡:軀干挺直時,利用肩內收垂直下拉桿,主要針對背闊肌外側訓練。軀干后傾與垂直屏幕成30°,利用肩伸展產生的運動軌跡,主要針對背闊肌內下側。
動作范圍:盡可能將肘部向下向后拉,在最上方拉伸背闊肌、在最下方擠壓背闊肌。
4?杠鈴劃船
參與肌肉
主要:背闊肌
次要:豎脊肌、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后束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或比肩略窄,主要針對背闊肌的中內部訓練。較寬的握距主要針對背闊肌外側訓練。
運動軌跡:將杠朝胸部上舉很高,主要針對背闊肌上部和斜方肌訓練。將杠沿著低軌跡運動接觸腹部,主要針對背闊肌下部訓練。
身體姿勢:脊柱挺直。不要為了將杠放的更低而弓背。
5?啞鈴劃船
參與肌肉
主要:背闊肌
次要: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后部、豎脊肌、肱二頭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將啞鈴朝胸部拉,主要針對背闊肌上部和斜方肌的下部訓練。將啞鈴朝腹部拉,主要針對背闊肌下部訓練。
6?伸腰
參與肌肉
主要:豎脊肌
次要:背闊肌、臀肌、腘繩肌
訓練重點
手的姿勢:雙手在腰部后方扣在一起或在胸前交叉。
阻力:將杠鈴片放在胸前,可以增加阻力。
動作范圍:軀干沿90°弧度上下移動。不要過度拉伸脊柱。
7?硬拉
?
參與肌肉
主要:豎脊肌、臀肌、腘繩肌
次要:斜方肌、背闊肌、肱四頭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以便使兩手沿著大腿外側垂直方向。
握法:正反握、以避免杠滾動。
姿態:雙腳正好在髖部下方固定,腳趾正對前方。
運動軌跡:杠鈴在身體附近做上下垂直運動。
動作范圍:杠鈴從地上拉到大腿最上方,手臂伸直,肘部繃緊。在運動過程中,豎脊肌用以穩固和伸直脊柱,臀肌和腘繩肌伸展臀部。整個運動過程中,脊柱保持挺直,不要向前過度屈和向后過度伸脊柱。
8?負重體前屈
參與肌肉
主要:豎脊肌
次要:背闊肌、臀肌、腘繩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膝蓋微屈有助于動作的完成。
動作范圍:軀干上下活動范圍應為約90°。脊柱挺直,頭向上,屈體的最大程度不能低于與地面平行的水平線。在運動過程中,豎脊肌用以穩固和挺直脊柱,臀肌和腘繩肌則可以伸展臀部。
三、手臂
手臂分為上臂和前臂。上臂由一塊肱骨組成,而前臂由橈骨和尺骨組成。肘關節位于肱骨、橈骨和尺骨之間的樞紐關節。
1?杠鈴彎舉
參與肌肉
主要:肱二頭肌
次要:肱肌、肱橈肌、三角肌前部、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寬握距針對肱二頭肌內側,窄握針對肱二頭肌外側。
運動軌跡:杠鈴在身體附近,沿弧形上下移動。固定肘部,不要使用肩部借力。
動作范圍:當杠鈴放低時,肘部沒有完全伸直時停頓一下,保持肱二頭肌的緊張狀態。
?
2?牧師椅臂彎舉
參與肌肉
主要:肱二頭肌
次要:肱肌、肱橈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將上臂支撐在椅子上可以防止肩部動作,有助于分離肱二頭肌。杠鈴下降的時候,肘部伸展不充分,可以保持肱二頭肌的緊張狀態。
3?三頭肌下拉
參與肌肉
主要:肱三頭肌
次要:三角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窄握距主要針對肱三頭肌的內側訓練,窄握距主要針對肱三頭肌的外側訓練。
動作范圍:上臂緊貼身體兩側,可以防止肩部動作,為了有效發揮三頭肌作用,應該只允許肘部動作。
身體姿勢:脊柱挺直直立是最標準的姿勢。當使用大重量時,軀干在腰部向前微屈,可以產生更好的穩定性。
4?仰臥肱三頭肌伸展
參與肌肉
主要:肱三頭肌
次要:胸、三角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肘部朝上,上臂垂直,不要將杠朝臉或下巴方向向下拉。這樣會導致肘部下降,使得三角肌和胸肌協助做功。
動作范圍:動作只能出現在肘部,不能在肩部有動作。
4?啞鈴肱三頭肌后伸展
參與肌肉
主要:肱三頭肌
次要:三角肌后部、背闊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手臂與地面平行,肘部靠近體側。
身體姿勢:軀干略高于水平面。
動作范圍:動作只能出現在肘部,不能在肩部有動作。
5?腕彎舉
參與肌肉
主要:前臂屈肌
次要:指屈肌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或略窄于肩,手與前臂在一條直線上,減少腕關節的壓力。
動作范圍:在重復向下放杠階段,將杠從手指滑下,可以擴大運動范圍。
6?啞鈴錘式彎舉
參與肌肉
主要:肱橈肌
次要:肱肌肉、前臂伸肌和前臂屈肌、肱二頭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腕部在垂直平面做功,當啞鈴上舉時,拇指向上翹。
運動軌跡:為了重點針對肱橈肌訓練,不是在體側,而是在胸前舉啞鈴。
四、腿部
腿部分為大腿和小腿。大腿前側為股四頭肌,后側為腘繩肌。
1?腿屈伸
參與肌肉
主要:股四頭肌
次要:脛骨前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膝蓋彎曲不要超過90°。
2?深蹲
參與肌肉
主要:股四頭肌、臀肌
次要:腘繩肌、內收肌、豎脊肌、腹肌
訓練重點
腳的姿勢:腳尖與大腿和膝蓋保持在同一方向。
身體姿勢:整個過程保持脊柱挺直,抬頭,手一定要握住杠。下蹲前吸氣,在屏住呼吸,快到最高點時呼氣。軀干不要向前彎,這樣會導致背部受傷。
動作范圍:當杠鈴放低,屈膝與地面成90°,大腿與地面成水平時,要停止動作。與地面成水平時繼續下蹲,會增加關節和脊柱受傷的風險。
3?剪蹲
參與肌肉
主要:股四頭肌、臀肌
次要:腘繩肌、大收肌
訓練重點
腳的姿勢:向前跨步時,腳尖正對前方或稍稍向外,后腳在地面的位置不變。
動作軌跡:向前跨一小步,主要針對股四頭肌訓練,向前跨一大步,主要針對臀肌和腘繩肌訓練。
身體姿勢:向前跨步時,重心在前腿,軀干和背部保持挺直。
動作范圍:向前跨步時,膝蓋彎曲成90°,大腿與地面平行。
4?仰臥腿彎舉
參與肌肉
主要:腘繩肌
次要:臀肌、小腿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上上動作時,盡可能屈膝。在最下方完全伸展前挺直動作,可以保持腘繩肌的緊張狀態,使膝關節的壓力最小。
5?直腿硬拉
參與肌肉
主要:腘繩肌、臀肌
次要:豎脊肌、股四頭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杠應該在身體附近做上下垂直運動。
體資:膝可以彎曲,但應該保持緊張以發揮腘繩肌作用。在整個過程中,背部挺直。
五、肩部
肩關節是位于上臂肱骨和肩胛骨之間的球窩關節。肩部主要有6種運動:屈、伸、外展、內收、內旋、外旋。
1?杠鈴推舉
參與肌肉
主要:三角肌前部
次要:三角肌側部、肱三頭肌、斜方肌、胸大肌上部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的握距針對三角肌前部訓練
動作范圍:繃緊前,挺直推舉較短時間可以保持三角肌的緊張狀態。
姿勢:與站姿相比,坐直這種訓練更嚴格,可以防止假借兩腿產生的動力推舉杠鈴。
2?單臂啞鈴側平舉
參與肌肉
主要:三角肌前部
次要:胸大肌上部、斜方肌
訓練重點
握法:掌心向內,重點訓練三角肌前部,掌心向下,重點訓練三角肌側部。
3?站姿啞鈴側平舉
參與肌肉
主要:三角肌前部
次要:三角肌側部、三角肌后部、斜方肌、岡上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啞鈴抬高至肩高處時,主要是三角肌側部做功。如果抬得更高,斜方肌代之做功,因此在肩高處停止向上舉,可以保持三角肌緊張。
1?杠鈴聳肩
參與肌肉
主要:斜方肌(上部肌纖維、中部肌纖維)
次要:肩胛提肌、三角肌、豎脊肌、前臂肌
訓練重點
握距:與肩同寬或比肩略窄,主要針對斜方肌的訓練。較寬的握距可以同時針對三角肌的訓練。
運動軌跡:沿垂直上下方向舉桿,不要擺動或旋轉肩。
?
4?俯立啞鈴側平舉
參與肌肉
主要:三角肌后部
次要:三角肌側部、斜方肌、菱形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機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軀干與地面平行時,主要是三角肌后束做功,如果胸部挺直,軀干傾斜,三角肌側部參與做功。
5?拉力器反式飛鳥
參與肌肉
主要:三角肌后部
次要:三角肌側部、斜方肌、菱形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肌
訓練重點
運動軌跡:針對三角肌后部訓練,手臂應直接向后,與地面幾乎水平。
六、腹部
1?足固定下斜仰臥起坐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股四頭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坐姿時,軀干挺直,腹部幾乎接觸大腿。軀干向后倒,直到幾乎與地面平行,下斜3/4左右,不要向后傾斜過多。因為當腹部緊張解除時,會對腰部產生壓力。
?
2?屈膝上舉仰臥起坐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上部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斜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腰部始終接觸地面,臀部保持不動。
3?拉力器跪姿收腹下拉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前鋸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軀干從直立姿勢變為幾乎與地面平行姿勢。
?
4?上斜仰臥屈膝腿上擺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下部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軀干上部與椅子接觸。腿上擺時,將骨盆微微抬離椅子以使腹部收縮最大化。
動作范圍:抬腿時,為了使肌肉收縮最大化,將膝蓋盡可能向胸部方向太高。為了使腹肌保持緊張狀態,不要將腿完全放下或讓腳接觸地面。
5?懸垂舉腿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膝關節盡量往高處抬,從而使肌肉做功最大化。當腳往下放時,膝關節微屈,保持腹肌的緊張狀態。
6?屈膝收腹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微微后仰,軀干與椅子成45°~60°。
動作范圍:向上抬膝直至大腿幾乎與腹部接觸。放下腿時,在腳跟將要接觸地面之前停止動作,從而保持肌肉的緊張狀態。
?
7?下斜仰臥起坐轉體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
次要:前鋸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最高位時,軀干應該挺直,一只肘幾乎接觸另一側的膝蓋。軀干往下放時,之際幾乎與地面平行,下斜3/4左右。如果向后傾斜太多,腹肌緊張狀態會減除,腰部壓力會更大。
8?單手持啞鈴體側屈
參與肌肉
主要: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前鋸肌
次要:腹直肌、腰方肌
訓練重點
動作范圍:屈體側屈成45°左右或屈體直至啞鈴與膝部水平。
阻力:不要使用較重的啞鈴做練習,腹外斜肌過于發達會導致腰部臃腫。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微微后仰,軀干與椅子成45°~60°。
動作范圍:向上抬膝直至大腿幾乎與腹部接觸。放下腿時,在腳跟將要接觸地面之前停止動作,從而保持肌肉的緊張狀態。
6?屈膝收腹
參與肌肉
主要:腹直肌
次要:腹外斜肌,腹內收肌,屈髖肌
訓練重點
身體姿勢:微微后仰,軀干與椅子成45°~60°。
動作范圍:向上抬膝直至大腿幾乎與腹部接觸。放下腿時,在腳跟將要接觸地面之前停止動作,從而保持肌肉的緊張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