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人心本善。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人的天性原本的面貌就是慈善和友愛,此謂“人性本善”。
那為何又逐漸生成了是非與善惡呢?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念妄動”,一念之間產生了錯誤的思想,以自我為大、自私自利,由此“一念妄動”,人心便開始走向善惡之別。
隨著私欲的膨脹,善念減少,惡念增多,形成了惡的習氣。這惡的習氣擴展開來,在社會上形成了是是非非、你爭我奪、你強我弱、爭強好斗等等惡的行為;在家庭中形成了懷疑猜忌、爭風吃醋、攀比、虛榮,等等。而家庭教育從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更加強了孩子的對立、討巧,或是失望、自卑,或是外強中干等,各種行為與情緒。
我們如何能恢復到最初的人性本善呢?說到底還是要從家長的自察開始,把惡的分別念從意識里揪出來改正,把固化的腦回路重新改良。
要知道,人的一生都可以不斷地學習,特別是我們家長可以有機會回歸本真,和孩子們一起重新開始。即便是到了六七十歲、八九十歲,只要愿意我們都可以下決心重新學習,重新開始,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做人。
人性本善指導著我們向善良的方向出發,回到善良的本初。沒有爭奪、沒有恃強凌弱,只有平和、自尊和自愛,在踐行中開展家庭教育。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耍,平等相處,不以家長自居,也不以知識的多少而自傲,和孩子手牽手共同面對風雨和考驗,共同成長。
孩子的事與我息息相關,我可以做孩子背后支撐的力量,觀察他,呵護他,支持他。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他會想到背后有支持的力量,他會回來向你請教。當他向你請教時,一定不要吝嗇你曾經的經驗,那將對他有非常非常大的幫助。因為我們也都是從兒童開始成長,我們也有可能面臨過同樣的波折。將你曾經的囧事、曾經的挫折和磨難,以幽默的方式與孩子侃侃而談,輕松而自信。孩子會睜大他的眼睛,驚喜地感嘆:原來我的父親和母親同樣有過這些經歷!他們也曾受挫,也曾經受過打擊。
通過自身鮮活的事例,我們以人生的經歷告知孩子:人生不會永遠是一帆風順,可能會出現痛苦,出現磨難,但它只是一道一道考題,就看我們如何去面對,如何去通關。
隨著你的娓娓道來,孩子的心結開始化解。他會感嘆有這樣的父親和母親,他們曾經有著和自己現在同樣的經歷,生活帶給他們的是成長,而我現在也面對這些,相信我自己也有能力去解決。
這是在非常巧妙地傳授你的人生經驗,更重要的,它是在傳授你良善的本性。“你看,你的父母經過了如此多的挫折之后,還能這樣信心滿滿,以善意去對待周遭,不怨恨、不埋怨,坦然接受,幽默轉彎。”
這就是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極其重要的人性之課。
所以,我們永遠可以做孩子的臂膀,可以做孩子的港灣,將他納入懷中,學會傾聽他成長中的種種心路歷程。只有敞開,只有孩子愿意向你——他最愛的爸爸媽媽開始傾訴,開始交談,真正的信任和友情才由此展開,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德育也由此開始。
始終給予信任,而不懷疑。信任你的孩子,也信任你所在的集體,更信任你所生長于此的國家。以更加寬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國家和社會中出現的種種事物;始終以正面的關注、正面的解讀去看待周圍的一切,而不以批判、貶低、苛責、狹隘的心去審視某些事件。
比如這次疫情的發生,你是如何解讀,如何看待?你可否看見當疫情襲來時,人心的重塑、互助與共建,人與人之間伸出溫暖的手,相互扶助。你可看見在抗疫一線,眾醫護人員是如何勇敢地沖在前面,為人民豎起了一道道防護墻;你可看見疫苗的研制,有多少醫護人員在實驗初期伸出了他們的臂膀,勇于面對生死的考驗。這都是人間的溫情,人心的良善。
當你對一件事情能夠正面解讀,以正知正見來傳遞、陳述事實,陳述你的理解,陳述你對社會的支持,你會發現,你的孩子也會對整體社會的建設充滿了理想,充滿了信心。你的正知正見鼓舞著孩子們勇往直前。他可能會從此樹立為人類貢獻的理想,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小時候,我們也經常說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那么何為貢獻?就是深刻理解到:無私的付出和給予是一種幸福,是一種價值的體現,是一種寬厚的心胸,更是培植福德的基礎。由此擴展開來,當你愿意為整體人類的進步去做出努力,你才會有一切良好的人際關系,才會擁有附加的名利和地位。這里的名利和地位并非你所求,而是社會對你所作貢獻的一種自然的回饋。
就如袁隆平老先生的一生,一心只為了人民不再受饑餓之苦,社會回饋給他的不僅是金錢、名利,甚至在天上也有一顆小行星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但袁老并不以此為傲,始終淡泊,終身勤儉,這才是他的風格與風骨,是值得我們全體人民向他學習的。
試想,當我們的孩子有了這樣的志向時,對他來說,一切困難與險阻算得了什么?他還需要怎樣的教育?是的,他需要的只是你的認可與支持,他需要的只是你的正知正念與良善,他需要的是找到他本初的人性本善,并在日后的人生中為之踐行。
當他有了這樣的理想和志向之后,一切困擾和磨難對他來說都是毛毛雨。袁隆平老先生在進行雜交水稻攻關研究的時候,也曾有嫉妒者將他的科研成果一夜之間毀掉。但袁老所堅持的信念,使上天也為他感動,在艱難時總是能奇跡般地峰回路轉,支持他最終科研成功,為全國人民造福,帶來高產豐收的糧食。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他成長路上所經過的考驗。經歷考驗,只會促進他更加善良與堅定。
所謂“人性本善”,我們要時時回顧自己的初心,時時檢視自己每一次的發心,在成長的路上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