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曉老師,你好!
你的作品取法《勤禮碑》,略有《大字麻姑仙壇記》的形態,非常好!字有敬慕容,筆從古意出。你學到了顏體的大體特征,小作品,大氣象[強][強][強][強][強][強]
從作品里看出來,你的這個學習方法、學習路子很正,必須支持你!
每每看到古人優秀碑帖、看到有人在臨習碑帖,我都非常喜悅,內心生出敬意、佩服和支持。
多聊幾個細節上的事情吧
①點。古人講點法,除了“高山墜石”,還有一句話“點如攤餅”,特別適合于顏體,分享給你深思之。
②前人有“顏筋柳骨”的說法。你把作品里大的橫筆再增加點彈性,起碼不要收筆回描,體現千里陣云之勢。《勤禮碑》小筆畫多用鏨力,這是《勤禮碑》的精髓所在,也是筋力的外顯。六祖說,從心而見,感無不通。你體會一下。
③作品中字形方正端莊的同時,再增加一些開張的勢態。作品中的飛、花、東、斜、煙幾個字有點正氣不足。
④暮、散、入的捺筆收筆遲滯了,不要這樣學,這是清朝學顏體的書法家寫捺的方法,不是顏真卿性格的映射。自學書法,謹慎自學誤區。
⑤建議用生宣,提示控筆能力,體驗顏體的那一份特有的敦厚沉雄、正大氣象,此為自適。如果是正式大賽投稿,可以用不太吸墨的紙和特濃發亮的墨書寫,迎合展覽效果和評委眼球,此為外求。
⑥名字兩個曉,可以寫的略有不同就行了,古人曉的寫法挺多,這個你回頭查一查,主要還是右上角部分的變化。顏真卿清遠帖是三個土,魏碑的曉還有加點的。曉字的豎彎鉤也可以有不出勾和出勾的區別,只要相同字書寫變化有致就行。但是不要用簡體字。
其余細節不再一一冗言贅述。與天為徒、與古為徒、從理、從心、從趣,你的勤奮和努力一定能換來加倍豐盈的收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