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一則分享,其中寫到:
“深夜闌珊,忙碌了幾天終于又回到嘈雜的城市,雖是如此,卻也感覺到這個城市的誘惑,又能去哪?有時總想自欺欺人,遠離喧鬧嘈雜的城市。每每一醒來,就奔波在金錢道路上,為此消耗一生,直到死去。疫情三年其實已經深刻的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許多人有錢的人走了,連一根毛都沒帶走,他們在死去時什么也沒搞明白,活著爾虞我詐,而今什么也不是,最多給天空上飄上一些煙霧,看到前者。真的想重新好好活一遍,不枉來世,既然來了世界,就該好好走一遍,為了沒有白來!如有一技之長,為需要幫助人,付出自己的愛,也算勉勵自己,此行沒白來,總感豐富自己生活,話說簡單,做起來如若登山,活起來卻大有不同,人生的路就是這樣……….彎彎區區。深夜所思。
其實我還算好。”
讀到一則分享,其中寫到:
“為什么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有不同的結果,每個人的福報不同,緣分不同,發心不同,結果自然也不同。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表面,卻看不到背后的無形力量。”
合上一本書,其中寫到:
“如果成不了恐龍
就做三葉蟲吧
但愿
千百年以后
也有化石的價值”
“在一些農村基層,執法者對農民群眾的普法宣傳并不怎么積極,而等到農民群眾違了法,卻不舍晝夜、不遺余力地制止,制止的目的大多在于罰款。”
“群眾對干部的態度是:走南闖北不理你,手里有錢不甩你,遇到事情他找你,事不辦成他罵你,心里有氣他告你。”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在村里基本是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傳統的孝道文化遭到了弱化、中斷和失落,傳統的養兒防老方式受到嚴重挑戰。”
“以突出自然生態,挖掘文化內涵為重點,引導農民群眾利用農業與生活資源,大力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摘農家果”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旅游項目,延長傳統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休閑農業品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
“不管誰忽悠誰,結果都會兩敗俱傷。”
“好的政策為什么一到基層就變了味,走了形,打了折扣呢?我認為,一是少數政策的制定脫離了農村的客觀實際,導致水土不服,難以執行到位。二是部分基層干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工作投機取巧,敷衍了事。”
“首先把自己的親朋好友列為發展對象,其次把能力低下、唯自己馬首是瞻的平庸之輩介紹入黨,而對思想政治素質好、群眾公認度高、培養發展潛力大的人卻擱置一邊,不去發展,其秘而不宣的理由是:擔心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置。”
“群眾并不是智慧的化身,更不是先知先覺,特別是農村群眾,由于文化程度低、知識面不廣、視野不開闊,思維方式較為保守和僵化,對一些事物的認知能力并不高。,,,群眾公認的東西,有時不一定是正確的,也不一定是與事實完全一致的。,,,群眾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民意也是一個寬泛的內容。我們要警惕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民意的幌子,達到個人目的。,,,他們所表達的民意,到底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還是一小撮人的意圖,委實值得思量。”
“一個黨員如果連最基本的黨費都不愿交,你還能指望他積極參加組織生活、體現先進性、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嗎?我看不太可能。,,,黨員不交黨費,所在的黨組織負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責任。”
“送錢送物,爭資立項修路建橋,固然重要,但這畢竟是一時的“輸血”,而從長遠來看,送技術送信息,培育扶持當地產業發展,則是治本之策。”
“艾草才回來后,先是將它洗凈,然后加堿放入鍋中煮至爛熟,濾干水,搗成艾泥,再對半配上面粉和干糯米粉揉勻,接著分成小坯,包餡上蒸籠,旺火蒸熟即成(艾米果)。”
“在我居住的房間里,一溜擺放著五雙鞋子:皮鞋、雨鞋、運動鞋、拖鞋、棉布鞋。它們隨著不同的季節和工作生活環境而輪番上場,見證了我駐村工作的難忘日子。”
“山村的生活條件雖然比較艱苦,但這里的天是藍的,水是清的,空氣是新鮮的,連吃的飯菜也是綠色無污染的,在農村待習慣了,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建新房、娶新娘、生貴子,被稱為農村的三件大好事。,,,一家有喜事,全村來祝賀。,,,客家人很淳樸,也很團結。除了建材要付現錢,人工費是計帳的,甚至是在下次你家建房時相互抵消。”
“一人升學,全村祝賀。,,,現在大學升學率很高,就業率卻不高。原先是十個人只有兩三人能跨入大學門檻,畢業后百分百分配工作,如今顛倒過來了,十個人中有七八人能上大學,畢業后能找到滿意工作的不過兩三人。”
“蛇膽蛇血用高度白酒浸泡后生吃,蛇肉則要切成小塊后和雞肉一起燉湯吃。自己沒養雞,甲將蛇提到乙家,由乙貢獻一只土雞,共同烹制“龍鳳湯”。”
“將黏米磨成粉,和著白糖揉成團,然后捏成方形,用粽葉包好,放入蒸籠里,約莫半小時,香噴噴的客家米馃就端上了桌。”
“因為長期在家務農,他們與外界聯系不多,碰到困難也不知如何反映,最多就是找村組干部求助。駐村干部的到來,使他們多了一個反映的渠道,求助的對象。,,,黑夜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包裹著我,手電光只能探尋到前方幾米遠的路面,我睜大著眼睛看腳下,步履是那么的遲緩和沉重,我心里堅信身后沒鬼,但誰敢保證前面沒蛇?”
“我體會到,農村的許多矛盾糾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處理不好就會釀成大禍。其實,誰吃點虧都沒什么要緊,只是人人都要面子,誰都不想主動示弱服輸。”
“看病難看病貴依然是困擾人們的一大社會難題,特別是對農村群眾來說,一人生病,往往導致全家致貧返貧。“沒什么別沒錢,有什么別有病”正是當下社會的普遍心態。”
(“駐村民情日記” 周鴻著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小黑生病了幾天,在前天早上的那頓大餐之后。當天的晚上顯得有些疲軟,但還不怎么顯,回來后,對于放在眼前的狗糧沒有興趣。一夜過后,早上更加地疲軟,對于狗糧繼續不感冒。晚上,能吃一點了,走出去還是很疲軟。試圖帶它走大圈的,走了不到四分之一,看它那樣子,實在不忍,轉身往回走。又一夜過后,似好了一些,可以試一試:今晚它能走多遠?
見到茄子長在地里,會覺到有點異樣。出去之前,因了見著它,想象過:回到鄉下,到地里,拍下來這樣那樣的蔬果,結果好像什么菜花都沒見著。回來之后,因了見著它,每一次見到,都會想起:城里可以吃到的蔬果比鄉下多得多。
我還記得那個詞:青黃不接。倘若用它來問你,你肯定會一臉茫然:它是什么意思?
煩冤瞀容,實沛徂兮
---2023年05月11日
===
(以前寫的文字,在20220802的這個早上,想起來要以卷積的方式與新的文字交織在一起。過往隨文的附圖,就不去管它了,去掉好啦。對于自己而言,最有味道的,始終是文字。一天一篇吧,讀一遍,修訂下錯別字(若見到)。)
拂拭塵埃(一二八)?2020.10.19
早上出門前,見到一則分享出來的畫面:一位年輕男子,他的右手是他的妻子,他的胸前站著一位小丫頭,他的左手挨著另一位小丫頭---頭上戴著過生日的冠,再左邊是又一位小丫頭---頭發在腦頂上扎起,最左邊是一位中年男子,是三個小丫頭的爺爺或者外公吧。兩夫妻臉上笑盈盈的,他為這畫面旁白了一句:“其實,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沒有跟他面對面地聊過他這生活過,只是透過他時有時無的這些分享,大致地了解到:他是獨自在這座興旺的大城市設法謀生,承擔著妻兒老小的養育所需。他的生活似乎不易,他的生活就這么簡單。以前會以為像他這樣的,大概總有相當的比例,就像先前,見到一位年輕男子分享出來的畫面:在他小兒子的滿月過后,他又要獨自上路,去謀生路。
那次見到的畫面,讓自己覺到有隱約的悲傷,妻子和大兒子的有笑的臉,小兒子被大哥哥抱在懷里的柔性模樣,對照著他臉上的那份堅毅,襯托出他內里的那不舍和那不得不上路的糅合,那里面蘊含著一份悲壯,他那有些神傷的面容,讓自己看到一位英雄,就像是那吟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荊軻畢竟久遠,他則鮮活地挺立在天地之間。
那會,他們三個坐在我的對面,我的左手是J君、右手是Q君,Q君的右手是L君,L君的右手是Y君,Y君的右手是M君。他們三個年齡相當,雖然由于出道早,三個人初到一起的時候,L君是另外兩位的師傅,到如今他們像是兄弟。L君是Q君的老鄉,都是吉林人,不高的身材--和自己兩個也來自吉林的同學的不高的身材很好地一貫起來。
他的面部輪廓顯得有深度,不像自己的面部輪廓那么平面模糊。他的長相算是俊秀中透著男子漢氣概的那種,從對面看過去的時候,能夠隱約地覺到一絲倦意。開他玩笑,說他或有其他族群的血緣,他替他自己辯解,上面沒多遠的祖父輩是從山東遷過去的。再追問,他的祖母輩是本地人來著。他們所居住的是其他族群的老村子。脫不了干系。
他說了他的小家的情形,夫人是海南的,兩口子育有一大一小兩個小孩,大的放在東北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在讀書,小的還很小目前跟在兩口子身邊。他買了兩套房,在兩口子各自的老家。問他,他們老家那邊怎樣?回:所見,到處是老人。問他:以后,打算回老家嗎?搖搖頭。猜:女兒或就留在老家,長大成人,那套房子預做以后的嫁妝了吧。
小兒子他會盡量讓他在父母身邊長大。最先,他是和J君認識的,一個偶然的機會:J君的一個同事搬家,他也是去幫忙的,相互有了第一次的相遇,后來就陸續有來往。按照他的說話,J君是那種善于交友的,這桌吃飯喝酒,他可以竄到隔壁的桌上去寒暄聊天。看他說的那些,可以想見他自己也是同類,人和人能聚到一起,正所謂:人以群分。
Y君臉上架一付眼鏡,說來奇怪他的面容是自己覺得有些熟悉的那種,就好像以前在什么地方相互打過照面。他來自湖北的魚米之鄉,他的夫人是河南的,他說他把小孩留在了老家的,有些猶豫,還是追問了一句:誰的老家?我的老家,我老婆也在那。他的膚色是我們六個人當中最白皙的,他的肚腩也是最凸顯的。他后來跟換了好些個東家。
每一次更換意味著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個新的學習機會。他雖然和另兩位不再共事,卻依然和他們是朋友。M君和Y君是老鄉來著,他也是把老婆和小孩留在了他自己的老家,忘了問他夫人來自哪里,就當是他老鄉好啦。他的長相最有個性,讓自己聯想起成吉思汗,到這會則聯想起屏幕上的那個劉關張中的關:長長的臉,單眼皮的細瞇眼。
才入座的時候,Y君有掀起M君的上衣,露出那濃密的胸毛。M君被另外兩個揭密出一些東西來:公司里很多女孩喜歡他,追他,當然不是一次幾條船,每個追他的是串著的。有一次L君在外面遇到他和未來的妻子散步,本來牽著的手一下子分開了,像是有些不好意思被對面看見兩個的親密。他們三個都是有女兒的爸爸,三個女兒的年齡都是個位數。
有一次,給他們三個敬酒,名義就是:為了我們共同有女兒。聊到其他的一些,比如:女兒天性會傾向于跟爸爸親一些,兒子天性會傾向于跟媽媽親一些。他們都是三十出頭,遠走他鄉,在外打拼。他們都是要獨自或者與老婆一起,去扛起養育小孩的擔子,義無反顧。一如早上自己見到的那個畫面中的爸爸,一如更早前那個要離開妻兒老小的爸爸。
他們看上去很陽光,一如這座城市,又或者這座城市的陽光正是有千千萬萬個他們這樣的人在盡心做事。他們充滿青春活力地從我們三個邊上走開了,去爬他們本就要去爬的那座山。后來,我有見到Y君分享出來的,他們輕松登頂的畫面,那兒人頭攢動,很恰合自己走在去山腳的人行道上所見到了那人群,很恰合那一個媽媽領著兩個孩子走的景象。
Q君說,她結識的那些長期跑步的人,他們看上去都顯得很年輕,他們最好的保養就是跑步,他們都是在內里如她自己一樣,愛著跑步的人。可以理解,看著坐在身邊的她,她自己就是她所說的這些的一個活證。還是在他們三個才加入沒多久,她在邊上已經看出我很喜歡這樣的場景,很享受有他們三個在。的確,他們的加入,讓我感受到青春活力。
早上站在柵欄墻外,看著學校里面操場上的本學期第八周的升旗儀式。這也是寒假以后,今年的第一個升旗儀式。看著她們班級的隊伍,給自己最深刻印象的是,班主任老師走在兩列同學之中,走著走著,后面身材高的同學就將她高出前面身材矮的同學的頭給遮掩了。也許是太久未在操場上見到的緣故,感覺是:很多同學在這段時間悄悄地長大了。
試圖去想象,他們才入學時的那幼稚模樣,矮小的身形,老師走在隊列之間,顯現出絕對的突兀。走著,走著,幾年過去,他們已經長大,老師還是如往日地走在隊列之間,看到一張張日益成熟的面孔。忍不住想去猜,她會怎么想?在她看著這些和自己一起,共同渡過了過往的這些時日的孩子們時?她是不是看到了她家里的那個小寶寶也長成了這樣?
孩子們站在上面講話,關于九九重陽節,要珍惜老人的夕陽時刻,讓他們覺到幸福。校長站在上面講話,強調的是健康,他領著同學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喊出,那掛在南面墻上的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他說體育成績將和語文數學的分數一樣成為這些孩子未來被考核的對象,他說體育也將有家庭作業,這讓自己看到嶄新的一個畫面。
這讓自己聯想起那個比她低一個年級的弟弟,問他的成績時,他很自豪地說到體育當然是優。他問過自己一些類似于腦筋急轉彎的問題,在這個情形下,什么最重要?結果是體育;在那個情形下,什么最重要?結果是體育。就像這一次校長站在上面講給所有的孩子們聽的,不管你要做什么,健康總是列在首位的那個1,其他都是不斷添加于后面的那個0。
看著前面的墻頭上的那一行字:為了孩子的明天,忍不住又想起他們三個,又想起其他的那些年輕的爸爸,那讓他們能夠、樂意去奮力往前拱進的,在他們走過單身一個,獨自快活,在他們走過了兩人牽手,散步浪漫的人生旅程之后,終究是走到了養育小孩的境地,他們未必會預先就想明白了日后的生活是怎樣子,他們能夠在孩子來到這個世上之后,看著孩子的可愛與無助,慢慢學會去心甘情愿地承擔他們所要承擔的:為了孩子的明天。
如是,可不可以說:不管你要做什么,孩子總是列在首位的那個1,其他都是不斷添加于后面的那個0?站在柵欄墻邊看著操場上的情形,左手是一位婦人,手里抱著個七個月大的小女孩,她也在看著里面,還有很多的和小女孩這般的嬰兒在看著墻里。她們看到的是什么呢?雖然抱著她們的大人在講說是哥哥姐姐們在升旗,她們能想象自己也站在那嗎?
小貓花貝的故事又添了新的內容:黃老斜和小灰兩個生活在了一起,他有了新的想法:要設法養一些老鼠,能夠提供持續的肉食。他帶著小灰出去,出去找老鼠,不同于以前是為了逮著立馬吃掉,這一次他想帶回一些小老鼠來飼養。他預先準備好了一個養老鼠的小屋子,也就是在空地上找了一小塊地,壘砌四面墻,上面平齊,能夠用一塊木板蓋住。墻底有一些細孔,可以通氣通水。經過一番跟蹤觀察,他們找到了一個老鼠窩。
他讓小灰去撿一根棍子來,讓小灰慢慢地往洞里伸入,直到觸到底了,他讓小灰開始讓棍子動起來,在洞里攪和,棍子的攪和讓洞里的老鼠們到處亂竄,大的跑出了洞,他放過,小的跑出了洞,他抓住,塞進了預先準備的雙肩包里。這一次,他們抓到了四只小老鼠,他們把這些小老鼠帶回去,擱在了那個小屋子里,小灰每天出去找到帶回老鼠的食糧。
過了一段時間,小屋子里就有好多好多老鼠了,大大小小。黃老斜知道可以開始享用了,從那天起,他們每天都總能夠吃到老鼠肉了,黃老斜很滿意,日復一日;小灰越來越不滿意,老鼠肉越吃越難吃了。有一天他終于向黃老斜抱怨:我們能不能養點別的東西來吃呢?你喜歡吃什么呢?豬肉。黃老斜一聽小灰想吃豬肉,又開始動起腦筋,琢磨起來。
他們兩個又出去找豬,躲在暗處觀察豬的動靜和習性。過了好些日子,黃老斜注意到了一點:豬群總在中午的時候,睡很長的一個覺,但也有例外,有幾頭小豬總是很活潑,到處亂竄,不愿睡覺,它們特別喜歡到處尋找那種五顏六色的東西。黃老斜去找了一些彩色的絲線做成了一個球,用很長的一根繩子系在這個球上,他和小灰預先約好了如何配合。
他守在一處,盯著那些小豬,小灰牽著繩子的另一頭在前面,他把那球扔到了小豬可以找到的地方,然后他就守在那里,等到小豬注意到了那個球,朝著球去,他示意小灰往前走,就這樣,小灰牽著球在不緊不慢地往前走,引著小豬在好奇地跟著球往前走,那個球最后進入了他們倆預先準備的豬圈,小豬自己鉆進了豬圈后,他從后面偷偷地把門關上。
他們就重復著用這種辦法,弄到了好幾頭小豬。有足夠的小豬了,他們不需要再去弄小豬了,他們兩個分好了工:小灰負責每天出去找到帶回豬的食糧,黃老斜負責每天出去找到帶回老鼠的食糧。過了好些時日,有豬肉吃了,小灰喜歡吃,百吃不厭,黃老斜不喜歡吃,吃著吃著就膩了,不再想吃。多余的暫時吃不掉的肉,小灰就弄成了臘肉,慢慢吃。
吃的方面改善了,喝的方面也就想也改善一下。以前每天喝的都是溪水,有一天他們想到要是有奶喝多好。小灰提議:牛奶如何?黃老斜回應:奶牛太大了,我們兩個搞不定。黃老斜改提議:羊奶怎么樣?小灰回應:是啊,本來我就愛吃羊肉的,先前怎么會說喜歡吃豬肉?我本喜歡吃羊肉了,羊奶當然也喜歡。好。兩個一起開始謀劃如何能夠養一群羊。
他們又還是出去偷偷地觀察羊群的習性,很長一段時間之后,黃老斜找到了竅門:有時候,草叢里不知什么在動,一只羊受到了驚嚇就會跑起來,然后跟著其他的羊見狀也跑起來。他告訴小灰,暫時不用管這些羊了,先回去準備好羊圈先,費了好多力氣,他們把羊圈弄好了。回過頭來,又去找那些羊,他讓小灰躲在草叢里,處在羊群遠離羊圈的方位。
他讓小灰叫起來,是真正的狼叫,小灰慢慢地朝羊群去,狼叫聲越來越靠近羊群,直到某個時刻,有一只羊開始慌亂地朝羊圈在的方向跑去,小灰也開始慢慢跑起來,整個羊群在小灰的威懾下,跑起來,一并跑進了那個羊圈。他再在后面將門關起來,兩個合作就弄到了一整群羊。黃老斜開始應該能夠想到卻沒有想到的是:小灰本可以做一只牧羊犬的。
沒過多久,這群羊已經處在小灰的管控之下,小灰儼然成了這群羊的領袖。他們倒不吃羊肉,除非是羊自己死了那種,他們只享用羊奶,他們要的不多,對于這群羊來說幾乎沒有什么損失。并且,很奇怪的,有了小灰的領導,這些羊感覺比以前有了多一些的安全感,就好像小灰是它們所雇傭的一個保鏢似的。
老鼠和豬是前天晚上講的,羊是昨天晚上講的,雖然那時候自己一再抗議,說是很覺得困,想要睡覺了,她還是不依不饒,只好順著她。在樓下走著,講出那些倒很順暢,只是覺到自己在走著的腳步有些發飄,這一天沒有走太多的路,這一天聽了太多的故事,說了太多的話,是這些讓自己覺到困。也許還包括喝了太多的酒,雖然自己不這么覺著,那份困蘊含著酒的作用。完成于202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