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二的百萬富翁計劃活動中,我發現米兔兔回復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對能力也沒辦法很清晰的定義”。
我立刻發現她正在用經驗解釋系統的逃避傾向在面對我提出的內容
(剛剛才發現,桃子竟然說自己沒有能力,忘記抓她了!)
,我對這點是不滿意的,我也沒有留情面地回應了這種逃避情緒,并按照任務驅動的思維方式向她布置了挑戰任務。米兔兔不負所望,在四天后的交流上,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所有活動參與者做了一次分享。從大家的反饋上來看,大家還是受益很大:
為了再進一步,我讓米兔兔把整個過程做一下復盤,她發來這樣一段內容:
“剛開始接這個任務的時候,其實是沖動的。覺得太開心啦,老大給我安排了任務,這是老大給我的機會啊,一定要把握住。但當時我并不是理智的,我想假如是理智的那個我,或者是自卑的那個我,不知道是否還能那么充滿信心的的保證可以完成。
第一天,腦子里什么思路都沒有,我就去百度了一下“能力”的概念是什么。看到百度百科給的概念我整個人瞬間不好了,這解釋的是啥?還是似懂非懂啊。這個時候小情緒就出來了,恐懼,自卑,小我不斷的告訴我放棄吧,去干別的吧。因為沒有明確的思路,所以我像一只蒼蠅一樣四處亂撞,想到什么找什么。
第二天,經歷了第一天的各種情緒,第二天情緒似乎更嚴重了。不知道怎么準備內容啊~腦子里一直轉著這個問題,突然就想到老大說的,“做事要先有思路,不能拿來就做”。“凡事要考慮清楚目的”我嘗試用PORT模型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就這樣一點一點的梳理出目的,目標。確定了目標后,就需要考慮邏輯了,我應該用什么樣的邏輯來分享?老大之前安排任務其實已經給了一個大概的方向,包括資源。因為抄了90天個人成長模型,所以很多關鍵內容不自覺的就出來了。”
這是她復盤文檔中的一小部分截取,這是兩天中自己態度轉變的真實描述。米兔兔在這一個周里做了若干事項:接任務、查資料、準備五個不同版本的分享稿、分享接受反饋、我提要求讓她復盤、她寫完復盤文檔、我繼續要求刻意訓練復盤過程,但是,比較起來,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從一種逃避狀態轉變成奮戰狀態,雖然我不知道她說“突然想到老大說的”中的“突然”是如何發生的,但是,這并不是簡單的轉變,而是結構的質變!
可能,米兔兔并不知道,她的這次轉變,幫她走上了阻力最小的路。
2
什么是阻力最小之路?看看水流就知道了,水的流動就是一種只走阻力最小之路的典型。水流會根據勢能的高低,沿著一個固定的河道自高向低流動,如果你想要改變水的流向,就需要先改變水流動的河道。
按照能耗最小原則(具體解釋見:《如何用三個問題做更理性的決策》),我們的行為絕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遵循著阻力最小的路徑,我們走路的時候,都喜歡走捷徑,抄近道兒,這就是阻力最小之路。舉個例子:你有沒有去過大城市的火車站,觀察一下那里走動的人:他們會根據流線設置,按照電梯、指示牌、大門的方向來走,在公共通道中,人們還會為了避免沖突而自動分為雙向道。車站的結構,決定著我們的運動軌跡。
“阻力最小之路”指的就是這個邏輯:如果你期待獲得改變,最重要的不是給自己鼓勁兒或者提高意志力、執行力,而是直接調整結構,因為決定事情成敗的其實是結構。
再看一個實例來理解結構的決定意義:有個工廠經常發生工人被操作臺砸傷的事故,經調查發現,原來是因為工人有的時候會大意,在按下啟動按鈕時還在操作機械臺上的物件,然后被機械臺的擊錘打到手。該工廠做了無數宣貫、讓工人養成習慣,還要搞什么規范操作評比,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后來,這個問題被一個老師傅解決了,他把操作臺的啟動按鈕改到了機械臺的上方,并且分別位于機器左右兩側,必須左右手同時按下按鈕3秒鐘,機器才可以啟動。于是,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
3
我反反復復提到,成長有兩種驅動方式:問題導向和期待導向。我喜歡談本質,來看看它們的原理:
問題導向。一個個體遇到問題和困擾的時候,他會感覺到不舒服、不爽以及各種情緒,我們將這些情緒稱為痛苦。根據這個人的痛苦承載能力不同,他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
在未達到忍耐的閾值點時,即便是在問題中、在痛苦中,自己也就忍了,而如果突破了閾值后,內心就會產生巨大的改變動機,讓自己逃離當下的痛苦。這就是心理咨詢中一個常見的套路:“誰痛誰改變”的底層邏輯。只要有巨大的動機,改變就會發生,就會把一個人往好的方向推進,這就是問題導向。
期待導向。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越是能夠想得清楚長遠(概念:以終為始),越是能夠產生巨大力量:
當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會一直往前改變,即便路上有障礙,也無所畏懼地不斷前行。這種動機的驅動,會給自己帶來持續、長期的改變力量,這就是期待導向的原理。
如果站在“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的角度來看,兩種成長的驅動方式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從統計數據來看的話,無論剛剛開始是如何成長的,但是,任何一個成功人士,都是以“期待導向”來驅動自己的。你看看那些綜藝選秀節目,評委的問題都是:“來,說說你的夢想。”這就是期待導向的典型話術。
為什么差別這么大?就是因為問題導向的成長方式不符合阻力最小之路的要求。想想看,所謂的“誰痛誰改變”,指的是:當我們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會采取行動,來避免不想要的結果發生。問題輕,自己的行動就會小,問題嚴重,所激發的行為就會更強烈,問題不同而產生的“忍受”,就好像是橡皮筋,隨著拉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那這里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當拉力變小的時候,反作用力也小,也就是說,一旦采取行動問題就會緩解,而自己的行動就會放松,那么結果是:問題又會再回來。
你想,這不就是絕大多數人的狀態么,因為覺得自己有困擾,就選擇學習(各種買買買)、求助(各種找人哭訴)、逃避(各種不出現)。就說學習吧,有多少人報名了課程,當獲得一定認知壓力緩解后,就會認為自己學會了(很多人分不清“知道”和“做到”是不一樣的),然后退回到自己的忍耐狀態得過且過了。要知道,越是這樣,自己越容易形成一種穩定的結構,在一個小范圍內振蕩的結構,如果你了解隨機布朗運動,就會明白為什么這種穩定的結構會限制成長,因為這樣的人會把能量全部都用在來來回回的消耗上了。
這就是一種小格局的狀態,如果不能突破結構,就不能擴展自己的格局,成長的天花板就會很低。(關于格局,請見老文:《徹底解決目標反復失敗的三種方案》)
4
所以,所謂的阻力最小之路,有2個關鍵點:
- 必須是以期待導向的,這個期待越遠越好,如果能夠像我一樣提出人生觀,那就最好了。
- 必須構建起全新的結構,來支持期待的實現。
拿我來舉例子。由于我的人生觀是:求真,返回安珀,所以,我會把所有軸心都確定為助力求真——找到復雜事物背后的本質規律,那我就會考慮如何更好地求真。我的事業發展考慮是:選擇改變這個主題,切入到職場人士的自我管理,以目標管理為抓手來帶動整個模式形成。你看,我之所以會講目標類的課程、要做幸福進化俱樂部、要不斷地寫著看上去很需要耗費精力才能理解的文章,都在圍繞著一個主題——求真而旋轉。
為了支持這個期待實現,我形成了自己的原則和信念結構,比如說我的價值觀:探求事物背后的本質規律、盡可能做出理性決策、和自己的資源現狀保持共振、做高概率正確的事,這四條內容就變成了我決策時的判斷標準:“我做這件事是否找到事物本質規律?是否做出了理性決策?是否和資源共振?是否是高概率正確?”只有符合這些標準,我才會選擇執行,否則,即便有短期收益,我也會考慮放棄。
對比起問題導向的“拉力—反作用力”的模式,期待導向模式下的“結構張力”是一種更具備創造力的模式!你對終點的期待會提供強大的張力,推動你前行、驅動你去行動。
我也說說我的城府:你知道目標管理的核心模型么——GROW,從現狀到目標的路徑分析及行動投放(在后臺輸入關鍵詞:GROW,查看文章),這個GROW模型是不是典型的期待導向式的思考方式呢?來看推論:
- GROW是體現了阻力最小之路的要求;
- GROW可以幫助人們擁有期待導向的思維方式;
- GROW是目標管理的核心模型。
所以,目標管理是符合阻力最小之路的關鍵能力!選擇這個領域深耕,會和那些越來越好的人在一起,我也會高概率地越來越好,想想就會笑。
5
這里有個問題,阻力最小之路,是不是最輕松的路?
還是看看水的流動就知道:水流遇到阻礙、但是又沒有新的結構導流,它就會不斷積累并沖破阻礙。阻力最小之路就是這樣,它并不見得是最簡單的,但是它一定是耗能最小的路徑!
再回到米兔兔的案例,為什么我認為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結構的質變,因為她沒有因為遇到問題而放棄,而是選擇了頂上去、選擇找到自己已經積累的方案去解決困難。這種結構的變化如果固定下來,就是原有格局的打破,形成全新格局,她的發展空間就會出現!這就是我之所以要讓她圍繞著這一個點反復刻意練習的原因。
最后,來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如何高概率正確地選擇學習目標呢?那就是阻力最小之路啊。找到人生的方向,發現哪里有障礙,思考學習什么可以搞定障礙,持續學習就好了!牢牢記著這樣的3條:
- 軸心: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的所有行為的軸心是什么?
- 結構:我構建的決策原則是什么?有什么樣信念支持我?
- 策略:我的選擇策略是什么?(例如:復利、邊際成本、勢能等)
到這里基本上就夠了,不過我再友情提示一下,在走阻力最小之路的時候,會遇到情緒的反撲,主要有這樣兩條:缺少及時反饋、對現實的厭惡。人的感性都需要及時反饋,但是阻力最小的路不見得有那么快速的反饋,結果總是比預期來的要慢一些,所以,要學會跟小我對話,讓它能夠耐心等待一記好球!其次,由于總是看到期待,所以會提高對現實的判斷,可是,真實的現實并沒有想象的好,于是就會厭惡現實,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挑戰。要直面現狀、認真評估,才能迎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暢快感!
好了,今天寫得很多,總結一下,阻力最小的路不是最簡單的,而是有復利的、邊際成本遞減的、圍繞軸心的、期待導向的。我知道米兔兔一定會認真看完的,不知道我不小心忽略了的桃子準備做些什么?還有,不知道看文章的你要不要思考一個問題:你的阻力最小之路究竟是什么?
經過兩天的努力,我們已經確定了幸福進化俱樂部的方向、任務,相關責任人已經開始持續投放思考,來確定半年的期待、3個月的目標、短期的重點任務。我現在想要精專地把之前的產品服務好、把目標達成術做到極致、把幸福進化俱樂部的核心理念一點點樹立起來,心無旁騖!雖然,短期內沒有什么太大收益,可是我堅信阻力最小之路的力量!
希望我的努力,可以幫助更多真正成長的人,也希望,信任我的人,我們可以在變革的時候,互相支持,共同攜手打造茫茫人海中的認知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