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6年,我發現自己的交際圈越來越小了。體制內的工作,沒有多么的復雜,把人混熟了,一周的工作兩天就可以做完。下班回家,照顧孩子、做家務,熟絡的讓人無聊。回想小時候,我也曾立志,要考大學,走出農村,到大城市去工作。現在,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我卻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如何走出這種困頓的狀態,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給我提供了可行性操作方案,讓我找到了方向。
1 積極主動
在學校讀書期間,為了畢業,我要努力做實驗、發表論文。這個目標是學校為學生制定的,完不成就拿不到畢業證。但走向社會就不同了,當工作不能激發你的熱情的時候,你的人生目標就需要你自己去找尋。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能再停留在小職員和家庭婦女的層次了,但到底要怎樣改變我自己也弄不清楚。
為了追尋生命的意義,找到新的人生目標,我開始讀書,瘋狂的讀書,并撿起了丟下了15年的寫作。今年以來,已經讀了50多本書,在簡書上寫了80多篇文章,共計13萬多字。通過閱讀寫作,我對人生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我不再像以前那樣糟賤自己,破罐子破摔,而是積極面對現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開啟健身計劃,去學習游泳,堅持每周游泳3次,身體狀態逐漸變好。
雖然我還是不知道到底該如何改變,但我不再焦慮不再迷茫,因為我已經開始主動尋找生活的樂趣,在尋找的過程中,改變自然而來。生命本沒有意義,意義是你自己賦予它的。熱愛工作、熱愛家人、熱愛生活,你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2 以終為始
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那就是出版一本書。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是多么的遙遙無期!但,這個目標讓我有繼續寫下去的內在動力,我只是暫時寫得不好,但我在逐漸變好的路上。
我最初在簡書上發表的文章,簡直不忍直視,邏輯不清、語句混亂,并且寫得無比痛苦。但現在,我能夠根據給定材料,連續10天寫出500+的晨讀感悟,這個進步是非常大的。
3 要事第一
事情可以根據緊急重要程度,劃分為四類: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和重要又緊急的事。真正能夠改變我們命運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讀書、寫作、健身等。我們應該時刻把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擺在第一位,勇于對瑣事說“不”。
柯維介紹了踐行要事第一的4個步驟:確定角色、選擇目標、安排進度、逐日調整。自從開始寫作,我就讀了很多書,并嘗試把自己定位成寫作者,以作者的角度去評判一本書,而不僅僅沉浸于書中的故事,看作者如何寫作一本書,分析作者的邏輯思維方式、架構布局等等。同時制定“輸入必須輸出”的原則,讀完一本書務必要認真思考,輸出讀書筆記。進度宜先慢后快。前期,我也嘗試寫讀書筆記,結果變成了原文摘抄。要改變這種模式,宜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今天分享了我踐行高效能人士的3個習慣:積極主動尋找人生意義,實現對人生的掌控;以終為始,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要事第一,堅持寫作,一切為寫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