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琦發微信跟我吐槽,比如佩琦媽媽愛在旁人面前議論她的私事,比如她覺得在家得不到她想要的關愛,比如她想有個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家,這樣就可以施行她的家庭不社交論……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她說的這些話,多半都是帶著情緒的,不理性的。她一個人噼里啪啦的發了一長串信息,不回吧,有些不好意思,擔心她說我不尊重她;我回信息吧,人家說我說教她,說得都是些她早就清楚的道理,還有她書讀得比我多,懂得不比我少。我也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作為傾聽者不需要你贊同我的觀念,但是這種有意的嘲諷我是不能接受的。什么叫做書讀得比我多!什么叫做懂得不比我少!我是躺著也中槍,對吧!再說了,走在大街上,誰關心你的學歷背景?個人談吐舉止不能完全反映問題,但多少可以洞察一個人的品格與修為。她見我很生氣,就借口說有事,粗暴地中止了聊天。我也不在乎,回復了兩個字“嗯嗯”。
平時工作累點忙點我都無所謂,心情也不受影響,反而很開心。在家庭的是非關系中,我比較無助。簡單點,多好!家長里短,多無聊!關鍵是耗損精力。我拜托佩琦媽媽早上少和佩琦說話,說不到一塊兒就少說,吵架總是不利于家庭和諧的。吵一下,馬上和好,我也不喜歡這種相處模式,總歸是傷和氣的。能好好說話,為什么要吵架?就為了用氣勢壓住對方,讓他閉嘴?!即使這樣,你又得到了什么?
一下午,我的心情都被她弄壞。她是那種一不爽,要全家人陪著不爽的人。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忽視好了,反正她不需要比她low的傾聽者,我也不想再聽她說壞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