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門,大多都是陪同。很少有過自己心向往之,主動出門旅行的地方。
有句歌詞:“……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這兩個問題對我來說都不存在,因為我既沒錢也沒時間。
但并不妨礙我一次又一次的作為陪同,走過很多地方。到處風景如畫,美景美人好像對我,并沒多大吸引力(東華寺除外)。
還有在保康深山里,為了一個樹房夢,曾獨自尋冒險去尋。樹房夢沒圓,卻深愛上那里。
經歷了最原始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劈柴燒火,吃野果喝溪水。還有兒時才能看到的璀璨星空,美麗銀河。
晚上,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恐懼蔓延到身體里每個細胞都顫抖。為了第二天還能夠見到太陽,不被自己腦中幻相嚇死。
整夜用靜坐來驅散恐懼,讓正念靜心占領身心。當黎明的曙光來臨,突然發現喜歡上了夜的黑。
那一瞬間成了深山中的女王,一草一木都散發著愛涌向我,身心自在喜悅富足,在城市是無法體驗到的。
城里,外在物資太豐富,一直被各種滿足。久而久之,向外追逐太多,便忘了和自己相處的美好。
這次行程為了陪女兒,女兒馬上高三了,暑假補課,只有一周假期。相約在彌勒玩一天,到她家度假房看看。這里四季如春,氣候宜人。
看到爺爺姥姥晚年幸福,爸爸和劉媽媽恩恩愛愛,由衷的感到高興。自己從小就生活在恩愛的大家族中,才有了長大后內心的富足。
所以,看到長輩們的相親相愛,就知道女兒會成長的非常富足,內心會裝滿寶藏,跟隨她一輩子。
劉媽媽很寵女兒爸爸,看到她就看到了自己,對靖哥哥也是如此寵愛。和女兒中午動車,離開彌勒去大理玩。
爸爸說中午到素食館吃,我說不餓,早上被劉媽媽做的好吃的,吃撐著了,女兒也說不餓。
劉媽媽和爸爸說:到素食館買好午餐打包,路上餓了再吃。臨出門,爸爸和女兒說,把家里素快餐面帶上。
劉媽媽說打包午餐,就不要帶素面了,減輕負擔。爸爸說:“是給媽媽幾天后回程路上吃,怕她萬一買不到素食,那么遠路程,會餓肚子的。”
爺爺姥姥說,天悅媽媽有空就帶姐姐和小姨們過來玩,打個電話就可以了,這兒不冷不熱的,自家房子吃住又方便。
女兒看到這種景象笑著說:“發現愛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爸爸眼里你和我一樣大,永遠都是孩子。”
劉媽媽這么能干,她家叔叔卻喜歡小鳥依人的老婆。爸爸喜歡各自獨立的,所以他們當一家人就相處的很好。
靖爸爸喜歡你這樣的,所以你們相處的很好。
我既能獨立,也能小鳥依人。無論身邊人事物如何變換,我都能過好自己(及時的在女兒面前自夸一下)。
之所以快樂,和身邊是誰無關。痛苦和絕望,也和身邊任何人無關?都是內心的真實顯現。
透過這些人和事,幸福痛苦,聚散離合,經歷過天堂地獄的內心歷練后,感受到了那個如如不動的無形存在。
比如,當有個“我”時,就會有期待,有期待就會有失望,有失望就會有痛苦。
當“無我”時,只是存在。不管眼前是前夫和他妻子,還是他妻子的家人,在相處時,就很自在舒服,跟自己家人毫無兩樣。
一起玩耍,一起喝茶,一起做家務,大家都自由自在。不需要刻意和睦相愛,就已經處在愛中!
當大家都體驗到這種舒適,都會放下所有的概念理論,輕松自在相處。女兒爸爸和靖哥哥也君子之交,生活在舒適地帶。
前些日子,無意聽到小琴講的覺知,發現早已在兩次婚姻成長中,無意識的生活在覺知中而不自知。
這種感覺,就像自己存有一大筆錢忘了,某日,聽到一個人提到XX銀行(覺知),突然想起自己的那些存款,當下受用,瞬間就富有了。
過去那些錢(覺知),雖然一直在那里,但因忘記便不存在,所以雖富有卻過著貧窮的日子。
透過小琴,得到這些錢(覺知)后,一剎那間,內心就富足了。用它不用它,心都很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