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礎閱讀
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學習一門外語的?
認字,識字,識別句子和段落。
這個過程僅僅是能夠識別字面的意思。
2. 快速閱讀
快速閱讀像你去游玩一個游樂園。
- 你先拿到一張游樂園的地圖
- 然后坐著快速游覽車將所有的景點都過一遍
- 再決定要不要玩,玩哪些景點
所以快速閱讀強調閱讀的目的性和利用帕累托法則尋找最重要的信息。
你發現了,這種快速的去找“是什么”和“步驟方法”的方式,只適用于實用類書籍。
3. 分析閱讀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分析閱讀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一次搞清楚作者的結論是怎么來的過程。
比如我們去讀尼古拉斯·卡爾 《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書名就是一個強烈的結論性標題。
- 作者的結論是怎么來的?
- 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他這本書里是從那幾個角度來論證?
- 為了論證他的這些分支觀點,他又舉了哪些例子?
- 這些例子都恰當嗎?偏頗嗎?
- 所以,他的結論是完全正確,還是部分正確?
你看,分析閱讀會讓我們將作者的思路完全理出來,形成一個金字塔結構,然后再去做評價。
“不要輕易評價一本書,除非你清楚它到底在說什么,以及憑什么這么說”。
分析閱讀能夠讓我們成為一個有責任心的讀者。
4. 主題閱讀
還能想起你畢業論文是怎么寫的嘛?
找一大堆書,這些書你挑選的標準就是,可能或多或少有你要的資料,你可以拿來“引用一下”。
主題閱讀的步驟差不多。
- 確認一個主題或者一個想要學習的知識領域(比如,時間管理,拖延癥,閱讀能力,新媒體寫作)
- 建立自己的書單
- 用快速閱讀的全部掃讀一遍,剔除跟主題無關的內容,標記可能和主題相關的位置
- 提出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然后去這些書中尋找答案
- 整理合并答案,得出主題結論
你看,主題閱讀的方法還是在找答案,但是它不信賴一個人(一本書),而是像一個國王一樣,召集群臣,只要你懂一點這個問題,就都來回答我。
至于最后我會采納誰的觀點和答案,由我自己判斷。
5. 逆向閱讀
最后一種閱讀方式,是我聽完采銅老師在知識IP訓練營的分享之后,體會到的,最近他的微博中他也再次強調了這個觀點: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喜歡畫一個思維導圖還原書中的主要觀點。
還有人會寫一個書評,去分析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對還是錯。
可是,作者的體系是他的體系,你無法直接受用;
而觀點的對錯,對,是他對了,錯,也是他錯了,跟你什么關系呢?
為什么一定要評個所以然出來呢?
讀書時,你更應著眼的是,這本書對你自己的意義。
具體來講,就是從“我”的需要出發,像一個探險家/考古學家/盜墓者/松鼠一樣從各種書里探測、挖掘三種東西:原則、方法、素材。
- 原則:書里有什么做事的原則是我可以借鑒的。
- 方法:書里提供了什么做事的方法。
- 素材:書里提供了什么故事案例可以用來填充我的框架。
這三樣東西有些是在字面上,作者寫明的,更多的是深埋在文本之下,需要用你的洞察力去找出來。
你讀到的書是一個整體,而你需要把它打散,找出你所需要的碎片,或原則,或方法,或素材,然后在你腦中拼接成型。
采銅老師推崇的這種閱讀方式,更像是教我們學習作者去寫這本書的方式。
我斗膽取了一個容易記的名字叫“逆向工程”。
小結
以上就是我現在所能理解的閱讀的五個層次:
- 基礎閱讀 識別字面
- 快速閱讀 了解概括
- 分析閱讀 搞清楚為什么這么說
- 主題閱讀 這個話題大家怎么說
- 逆向閱讀 作者是怎么把這本書寫出來的
你現在的閱讀到了哪種層次呢?
對于不同的層次,你又有什么問題想問小六呢?
歡迎在評論區撩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