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士廉,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的外甥和外甥女,那可是家喻戶曉,那就是大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這兄妹倆在太宗身邊多年,深受信任,而教養(yǎng)出這樣一對優(yōu)秀兄妹的高士廉,又是什么樣的人呢?
史載,高士廉“少有器局,頗涉文史”,家世突出,他的祖父高岳是北齊神武帝高歡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其父高勵,北齊樂安王,也曾任左仆射。隋朝之后,仕途不順,后歸大唐。在貞觀年間,官至尚書右仆射,后為太子太傅。可以稱得上是一門三宰相。
高士廉在隋朝時曾被貶嶺南,交趾太守丘和委任高士廉為司法書佐。后來,大唐建立后,欽州俚帥寧長真率軍進(jìn)攻交趾。丘和打算開城投降,高士廉勸道:“寧長真兵馬雖多,但孤軍深入,肯定堅持不了多久。再說城中兵力足以抵御敵軍,為什么要投降他呢?”丘和于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讓他迎擊寧長真。寧長真大敗,只身逃脫,軍隊全部投降。
由此可見,高士廉不僅是個文人,更是個有眼光膽略的文人。
說到高士廉眼光很好這個事,一定要提到李世民吧,他一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不同常人,主動將自己精心照顧的外甥女長孫氏許配于他。他對長孫家兄妹倆的照顧非常周到,從來不曾有所薄待,關(guān)心長孫無忌的學(xué)業(yè),同時對長孫皇后也認(rèn)真教育。能夠?qū)⒆约哼@么認(rèn)真撫養(yǎng)的晚輩交到李世民的身邊,說明高士廉確實(shí)是慧眼識人。
高士廉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功不可沒,他親自組織了一支囚犯的隊伍,及時支援了李世民,也是玄武門之變中的重點(diǎn)有功之臣。
最為可貴的是,即使他和自己的晚輩們都是權(quán)貴階層,他依然保持著謹(jǐn)慎,每每上奏之后必焚燒原稿,不留后患。
而且高士廉不容易被貶謫影響,即使身處逆境,依然認(rèn)真負(fù)責(zé),在一度被貶到四川時,他保持了一貫的投入,努力開化,最后又因政績極佳重新被重用。
高士廉在重新被重用之后依然小心謹(jǐn)慎,雖然有權(quán)傾天下的外甥和外甥女,卻更是盡守本分,盡忠職守,這在外戚中是很難得的了,連長孫無忌最后都被權(quán)力迷得暈了,高士廉卻依然保持清醒。
高士廉雖小心翼翼,也到底是國之重臣,受到的重用讓他能夠一展抱負(fù),不會每每覺得抑郁寡歡。
他到底是得到了頤享天年的福分,直到七十二歲時方才病逝,這在古代以及算是高壽了。
在他去世時,剛服了丹藥的李世民一聽說就要換衣服去當(dāng)面哭靈,連房玄齡的勸阻也不聽,李世民告訴他,高士廉不僅是自己的得力老臣,更是故舊、姻親,自己是一定要去的。他帶人剛出了宮門,便遇上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把高士廉去世前的話拿了出來,告訴李世民,高士廉并不想被厚葬,希望一切從簡,又是痛哭勸阻,李世民才折返宮中,卻望南痛哭。
高士廉的一生,不僅是一個有得力晚輩的長輩,更是一個讀書人的一生,一個忠臣重臣的一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