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呂蒙正
蓋聞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雞兩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菜;武略超群,姜公釣于渭水。
顏淵命短,原非兇惡之徒;盜跖延年,豈是善良之輩?
堯舜圣明,卻生不肖之子;瞽鯀愚頑,反有大孝之男。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
晏子無五尺之軀,封為齊國宰相;孔明無縛雞之力,拜作蜀漢軍師。
霸王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江山萬里。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韓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運通,腰系三齊之印;白起受命,統兵百萬,坑滅趙卒,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經綸,皓首仍居深山。
青樓女子,時來配作夫人;深閨嬌娥,運退反為娼妓。
窈窕淑女,卻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婦。
蛟龍無雨,潛身魚鱉之中;君子失時,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初貧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昔居洛陽,日乞僧食,夜宿寒窯。思衣則不能遮其體,思食則不能飽其饑。夏日求瓜,失足矮墻之下;冬日取暖,廢襟爐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也。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極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職萬人之上。擁撻百僚之杖,握斬鄙吝之劍。思衣則有綾羅綢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出則有虎將相隨,入則有佳人臨側。上人趨,下人羨,人道吾貴也。非吾貴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恃,貧賤不可盡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譯文:
天上有預測不到的風和云,人也會有早晚遇到的災禍與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卻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雞翅膀雖然很大,卻不能像鳥一樣飛行。馬雖然能行走千里之遙,但沒有人駕馭也不能自己到達目的地。人有遠大的理想,但缺乏機遇就不能實現。孔子的文章寫得沒有人能夠超過卻被圍困于陳國。擁有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也曾迫于生計在渭水垂釣。而盜跖雖然是成年人,卻不是善良人。孔子的學生顏回雖然早亡,但并不是兇惡的人。堯、舜雖然英明,卻生下頑劣不肖的兒子。舜的父親瞽叟頑固又愚蠢,反而生下舜這樣圣賢的兒子。張良原來只是一個老百姓,簫何也僅是縣里的吏員。晏子的身高沒有達到五尺,卻承擔了齊國首相的職務。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卻擔任了蜀國的軍師。韓信沒有什么力氣,確受封為漢朝的大將。馮唐雖有治國安邦的才能,但到老都沒有做官的機會。漢將李廣雖有射虎(虎石)的威名,卻終身都未獲得封侯。項羽雖然強大,但卻在烏江自殺;劉邦雖然弱小,最后卻取得了國家政權。具有高深學問的人,頭發白了都得不到任用;能力差學問淺的人,很年輕就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職。有的人先富裕后貧窮,也有人先貧窮后富裕。蛟龍沒有獲得機遇,只能藏身于魚和蝦的群體里。正直的人沒有機會時,只能屈從與小人。天氣不好時,就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土地沒有合適的氣候條件時,草木都不會生長。水得不到恰當的環境時,就會掀起疾風巨浪;人若得不機遇時,利益和運氣都不暢通。
以前,我在洛陽,白天到寺廟里吃齋飯,晚上住在寒冷的窯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飯抵御不了饑餓。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厭惡我,都說我很賤。我說:不是我賤,是我沒有機遇啊。當我獲得功名,職位達到官職最高層,地位達到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擁有制約百官的能力,也有懲罰卑鄙、吝嗇的權力,出門時前呼后擁,回到家里則有美女侍奉,穿衣服是綾羅錦緞,吃的則是山珍海味,皇上寵愛我,下面的人擁載我,所有的人都恭敬、羨慕我,都說我是貴人。我說:不是我貴,是因為我獲得了好的機遇啊。所以人活在世上,對于富貴的人不要去追捧他,對于貧賤的人不可去欺辱他。這就是為人處世周而復始的規律。
作者簡介:
呂蒙正,公元944年(后晉出帝開運三年)生于今河南洛陽官宦之家,
早年隨生母被父親趕出家門,寄居在洛陽南之龍門山一個寺廟里。方丈可憐他們母子,特別是他看呂蒙正勤奮好學,為人善良,貧賤不移,決非久居人下之人,很是照顧,派人為他們母子在禪院附近山上鑿了一個石洞安身,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刻苦求學,并于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狀元奪魁。呂蒙正考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討太原,呂蒙正被授著作郎,入自史館。
幾度拜相
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拜左補闕,知制誥。公元983年(太平興國八年),呂蒙正拜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太宗罷李防,拜呂蒙正為宰相。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諫官宋沆上疏,忤怒太宗,蒙正受牽連,被罷貶為吏部尚書。公元993年(淳化四年),真相大白,又以原官職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太宗再度罷貶呂蒙正,呂蒙正以右仆射出判河南府,期間,政尚寬靜,事務多委任于屬僚,其總裁定奪而已。公元998年真宗即位,呂蒙正被任命為左仆射,為感先帝之恩,呂蒙正獻家財三百萬助之朝廷。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六年,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