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我是誰?我想要什么?
自打開始思考很多事以后,這三個終極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不斷得想啊想,但還是很少有成果產出。或許我還是太年輕,沒有經歷過很多事情是得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只能說我從不同的人那里,書籍中獲取到接近我內心的答案,在此把我心目中的答案匯總在這篇文章中。
雖然我很討厭一句被用爛的話,但這里還是不得不引用一下,那就是“懂得了許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使得無數人突然悔悟自己讀了太多雞湯,發誓再也不讀那些文章,但他們的問題仍然存在,照樣還是找不到未來的方向。其實我覺得這句話還有下半句,懂得了道理僅僅只是第一步,就像王小波在評《巴巴拉少校》中說道,“明辨是非并不是通往真理的途徑”。并不是所有聽說一個想法的人都會去努力遵守,年輕人都很容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但一個人從接受新想法,到理解甚至原來的動搖了三觀,最后到堅持貫徹思想并且執行,還是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并不是懂得道理就能改變一切,這只是第一步罷了。
最近還讀了埃利希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書中就曾這樣描述現代社會的人類是如何被禁錮自由的:人類的發展從古至今就一直在為爭取普通人的自由而努力,但我們一旦重新獲得自由后,又會受到失去安全感以及孤獨的折磨。自由意味著選擇自己走的路,獨自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條路很長而且還必須由個人所完成,使得許多人心生恐懼,又選擇屈服于權威,回到和其他人中間去,以求獲得暫時的安全感。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買大房子,買好車等等。但這些很多都只是?現成目標模板,就好像大家拿到了一張一模一樣的小傳單,上面大字告訴我們“人生目標”是什么,以及該怎么做。可笑的是我們還把達到這些目標的人稱作為“走向人生巔峰”。但選擇了安全感之后,我們卻遺憾得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個性,失去的是那些心中的星星。
現代人在幻覺下過活,他以為他知道需要什么,而他實際想要的,是他以為應該要的東西。其實,我們必須了解的是,知道一個人需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是件人們必須解決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我們極力設法避免解決這個問題,而接受現成的目標,好像這些目標就是我們自己的。當代人想要達到那些“假定是他的”目標時,他便準備接受若干很大的危險,但是他有深深的害怕冒險,害怕擔負起使他自己有自己的目標的這份責任 -- 《逃避自由》
解決這些內心疑慮的不能靠光想,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行動,行動,還是行動。我從做出打工旅行的選擇到今天已經快要有一年了,除去辦理手續等待機會之外,其余的時間都要和周圍的親朋好友進行溝通。這個階段很漫長也很復雜,我自己也時常做夢也會問自己是否真的要這么做,但每次想到這個想法體會到那種興奮感是我堅持想法的主要動力。?畢竟,最壞的結果又能怎樣呢?
最后用別人的一句話總結,我們所能用從外界見得到聽得見的“人生意義”都是假的,這一切好與壞的選擇來源于內心,人生意義只有一條,那就是?以完整的自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