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山路,聽見有人吆喝,“臺灣大腸包小腸,不好吃不要錢?!?br>
看他們像是臺灣人——墻上還貼著創始人臺灣身份證的復印件,便要了一份。
老板做好之后,教我旋轉著紙袋吃。連吃法都這么不同, 正宗的臺灣大腸包小腸 就是正宗,?味道極佳,咸甜適中。臺灣人做的果然不同凡響,同樣的價錢卻比別處的好吃多了。
十字路口發現了一個歷史游覽圖,發現原來我要看的景點都集中在市區——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清凈寺和關帝廟等都相距不遠,徙步可到。于是把本來不在計劃之內的承天寺、天后宮也加行程中。
夜幕降臨,我按照路口的花燈分布圖,尋找最近的——圍著泉州影劇院轉了一圈,連個花燈的影子都沒找到。聽到身旁一對情侶的對話,他們也在找花燈?!安皇钦f在這里嗎?怎么沒有,沒有干嘛寫?!蔽蚁胧且驗橄掠?,收起來了。悻悻而歸,今天又沒看成花燈——福州的花燈也沒看到。不過,我找到了花燈的指揮中心——基督泉南堂子里臨時搭建的大棚,算是小小的安慰吧。
一家土筍凍店門口赫然寫著“舌尖上的中國所拍攝的泉州美食”幾個字,我正猶豫要不要冒險嘗試下。幾個小伙吸著煙走來,看著招牌,對外地的同伴說普通話,“你要吃正宗的泉州小吃?”同伴默認。他們進去了,我也跟著進去了。
“土筍凍”是用“土筍”做成的凍品。“土筍”學名叫作“星蟲”,是一種環節軟體動物,生長在海邊的灘涂上。它含有膠質,身長兩三寸,肥圓細長,狀如蚯蚓,其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細者似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著一條長有一二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土筍之所以能夠成凍,是因為此物中含有膠質,經過熬煮,膠質溶于水中,冷卻后就成了凍品。
看完店內介紹——土筍凍是海星蟲做的,心里有點發毛,要不就別吃了吧?
老板娘從冰箱里拿出土筍凍,問我:“你打算什么時候吃?”
今天嘗了很多泉州小吃,肚子已經裝不下了,所以我回答,“明早再吃。”
老板娘聽后說:“那可不行,一個小時之內要吃完。”
“好吧,就現在吃?!?/p>
在店里找個位子坐下,盯著白花花的海星蟲,硬著頭皮小嘗一口——味道鮮美,配上蒜泥醬油,更香了。有生以來第一次吃蟲子,還吃得這么香。以前覺得蟲子惡心,不敢吃,現在我竟然敢吃它了。大概是心里作用:海里的蟲子,比陸地上的干凈些。
本想再來一份,擔心胃承受不了——天氣有點涼,便作罷。出門喝了碗湯圓,暖暖胃,頓時感覺好多了。
抄近道回去。下著雨、黑黑的,沒有路燈,沒有行人,讓我覺得很恐怖。只想快快走完,回到酒店,甚至忘記了腳下的是石板路還是水泥路。迷路好幾次,曲曲折折,太多岔路口了——像迷宮一樣。不敢問路,依賴地圖,走錯,再走回,一直盯著定位地圖上的箭頭,半小時后,終于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