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晚上好,我是胡喜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書籍是《非暴力溝通》,也許你會感到奇怪,我只聽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怎么還有個非暴力溝通?不打不罵就是非暴力吧?不是的,凡是給別人情感帶來傷害的語言,都是暴力的。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二月寒。既然如此,怎樣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呢?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聆聽心靈深處的聲音”。
01簡介
本書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的創始人,是非暴力溝通的專家,他的寫了許多相關作品,其中《非暴力溝通》一書,至今暢銷不衰。作者多年來致力于幫助人們化解糾紛、解決沖突。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他曾阻止過美國黑幫的火拼,他曾深入仇恨美國人的巴勒斯坦的難民營演說,他曾勸美國高中的混混們坐下來與校方談判。而他的學員們在學會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后,不僅獲得了家庭的幸福、工作的順利,有的還免于被罪犯折磨。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暴力溝通呢?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如何呢?非暴力溝通又叫“愛的語言”,就是轉變我們的談話和聆聽的方式,聆聽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呼聲,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從而使得彼此幸福。非暴力溝通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我認為要做到非暴力溝通,至少要有兩點,第一“用心聽”,第二“誠意說”。
02用心聽
我們每天都在與他人交流,但在這個過程中,你真的聽懂對方的意思了嗎?
用心傾聽,才能了解隱藏在我們言行背后未獲滿足的需求,有助于減少敵意、減輕傷痛,改善人際關系。
(1)傾聽他人
如果有人說你愛使用暴力,相信大多數人都立刻反駁,怎么可能呢?我看到螞蟻都要繞著走,怎么會使用暴力?沒錯的,朋友,別看你不輕易地動手實施暴力,但是你卻經常不自覺地動口使用暴力。來,聽聽這些話吧?
a這么簡單的事,你怎么還不會?
b你太小氣了,我不就是用喝點咖啡嘛!
c為什么每次我生氣時,你都是漠不關心?
如何類似的話,你有沒有說過?這些都是暴力的溝通方式。
下面再聽一個故事吧!一次作業引發的慘案……
孩子放學回家,生氣地抱怨,:今天的作業怎么這么多?
正在忙碌的媽媽不滿道:就這點作業還抱怨,我上學那會兒比你辛苦多了,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省心?我們天天那么累,都是為了誰?還不快點寫?
孩子氣哼哼地寫到12點,致使第二天上學遲到,此時他滿腹怨氣,怨作業多、怨媽媽煩、甚至怨老師。
正好班主任走過來說:小張,你怎么天天遲到?
小張立刻不滿地反對:我才沒有,老師你不公平,小王也遲到你怎么不說他?
晚上,小張爸爸接孩子時: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小張爸爸,你家孩子最近總遲到,我教育他還不服管教,這樣下去可要學壞的啊!你們家長得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p>
怒火沖沖的爸爸對媽媽說:這就是你管的好孩子,不好好學習,還學會了和老師頂嘴!我今天都丟死人了。
媽媽立刻反駁:難道這和你沒關系嗎?我天天起早貪黑照顧家,你怎么不說?你除了喝酒上網看手機,還會干什么?
好了,不必再講下去了,下一幕是不是就要上演家庭大戰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就是因為語言表達的暴力方式,暴力隔膜了每個人的真正需要,因而引發了彼此的痛苦。類似的情況,是不是也在你的生活中出現過?那么如何避免類似地悲劇發生呢?只要我們學會用“非暴力的方式溝通”就可以了。
盧森堡博士指出:使用非暴力溝通,要清楚地表達觀察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說出自己的感受,明確雙方的需要,提出請求就可以了。現在,讓我們再還原到的上文的故事中,嘗試一下,看看非暴力溝通是否有效。
孩子:今天的作業怎么這么多?
媽媽:是不是因為今天主科比較集中,所以作業多了一些?你有點累了,是嗎?你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棒了。我期待你完成它,因為我更看重你迎難而上的勇氣!我相信你能做到。我可以在你的書桌旁讀書嗎?無論多晚,我都陪著你。
孩子其實只是想表達寫作業很累,如果家長對他的需求表示了合理的回應,肯定他付出的辛苦,那么即使寫到再晚,孩子也不會遷怒了。
后面的故事自然就不再發生。不過,故事中的爸媽的對話,也提醒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不要進行道德批判,也不能回避責任,翻舊賬當然更要不得了。
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第一點,用心感受對方的言外之意,聽出他真正的需求。
(2)傾聽自己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男朋友連續熬夜加班,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和他說:“這破公司,給那么點錢,還天天加班,怎么就你這么忙?”想想看,本來就疲憊不堪的男友,聽了這樣的話是發火還是發火呢?其實你只是想表達你的心疼,可是由于沒有把自己真正的需求說出來,反而造成了誤解。
因此,在每一次的溝通之前,我們需要三思而后行,想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然后再溝通。
03誠意說
在學會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非暴力溝通四要素后,我們該如何說才能促進彼此的理解呢?首先,不評判只陳述事實。遇到攻擊就反擊回去,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假如你說的是事實,自然不會有那么大的反彈。接著說上文的小張,假如你是老師,見到他遲到不是說你怎么又遲到,而是說小張,你這周遲到了三次。是遇到什么問題了嗎?因為老師說的是事實,相信小張自然不會再攻擊回去了。
這里有一首小詩,可以幫我們區分評判和事實。
我從未見過懶惰的人,
我見過
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
在雨天不出門,
但他不是一個懶惰的人。
請在我胡言亂語之前,
想一想,
他是個懶惰的人,
還是他的行為被我們稱為“懶惰”?
我從未見過愚蠢的孩子,
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
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
請在你說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個愚蠢的孩子,
還是他懂的事情與你不一樣?
第二、改變自己的信念。
“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我們自己,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p>
這一點可以得到心理學專家的驗證。美國“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阿爾伯特?埃利斯認為,所有因情緒引起的困擾都是不必要的,也是可控的。我們的不良情緒,不是由外界直接觸發,而是來源于我們對事件的看法。用一個數學公式來表述,就是A*B=C.A代表事件或困境,B代表我們的信念,C代表我們的情緒。當B是一個非理性的信念時,就會產生不健康的情緒。B是理性信念時,C自然也不會是焦慮或憤怒等負面情緒。
也就是說,從A到C有個B,B如果是真的嗎?讓我來試著代入一下!
事件A:學生在學校或課堂中的不良表現。
信念B1:自從開展反思課程以來,成績落后的孩子也發誓努力,我很有成就感,這小小的紀律問題糾正就好了,我的心情不受影響。
情緒C1:陽光很好,天空很藍,我的情緒一直是良性的,即使是兒子練琴哇哇大哭,我也沒有生氣,而是很有耐心地提醒。
還是事件A:學生在學?;蛘n堂中的不良表現。
信念B2:既然學生已經要努力了,他就應該做到,他課上做得不好,我就要提醒。為什么反復提醒還是不行?下周就要期中考試了,怎么能還是分散注意力?
情緒C2:生氣、憤怒,焦慮,天氣很好,但我卻覺得陽光太強烈了;兒子高高興興練琴,而我卻覺得他對自己要求太低。
果然如埃利斯所說,我的情緒實際上就是被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左右。既然如此,何不矯正之?
第三,要學會有效地反饋。其實反饋也是分等級的,請你嘗試為下面的反饋打個分數從0-2.
下班回家,老婆做了你最愛吃的菜,吃完后,她問你味道如何?你的回答:
A:嗯,很好!
B:還行吧,我還得忙工作,就不洗碗了。
C:你做的魚味道剛剛好,特別和我的胃口,我知道你一定是為我用心做的,謝謝老婆。
如何,ABC三個選項,哪一個回答,下一次老婆接著給你做的可能性更高?當然是C啦!
0級反饋:哦,我知道了?!o予冷漠地反應。
1級反饋:哇,真好吃!——給予表揚。
2級反饋:你專門為我用心做得,實在太好吃了!——表揚,并鼓勵其行為。
二級反饋是最有效的。二級反饋的技巧在于表揚對方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對方愿意繼續做這件事。不僅家庭適用,職場同樣適用哦!
最后說一個我自己聆聽內心的聲音,改變生活的例子吧!去年九月,我到本區最成績最落后的一所學校交流輪崗。去之前心事重重,那里的家長會接受我嗎?那里的學生能夠交流嗎?我能夠適應這么大的落差嗎?后來讀了《非暴力溝通》,我才明白自己的焦慮,來自恐懼,我害怕會遇到難纏的學生,害怕開始新的人際關系。于是我對自己說,害怕是沒有意義的,既然事情已經沒有轉圜的余地,不如安心踏踏實實工作。付出就好了。沒想到,僅僅一年,我和那里的老師學生們就親如一家了。我和老師們一起讀書,和他們分享我的讀書心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交流,老師們都喜歡與我咨詢閱讀以及教育孩子的技巧。我給學生每周寫一封信,把他們在課堂中的情況,把我對他們的期待,把有效的學習方法都寫在信中,不僅贏得了學生的喜歡,更獲得了家長的信任。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帶給我的巨大改變。
書友們,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讓我選擇魯斯貝爾梅斯的詩歌片段來結束這次分享吧!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墻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感謝大家,再見!
簡寶玉讀書挑戰打卡——《非暴力溝通》
日更79天,讀書感悟第10篇,書評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