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自家孩子不想學習,哪怕打罵他也不肯學的經歷!這時家長不要馬上批評教育他,用極端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只會讓他心里的積怨變重,只會讓他更討厭學習。讓孩子從苦學、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父母的循循善誘,耐心指點。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辦?”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橋梁!父母一方面要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窺測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要通過溝通打開孩子心靈的窗戶,找出孩子不愛學習的根源,使孩子愿意向你傾訴真情。然后,針對孩子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家長再慢慢引導孩子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一、刺激孩子學習動機的欲望
刺激孩子學習動機的欲望,最常用也最有用的就是獎勵。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常以金錢或物質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學習。這種方式非常不可取的,不要用金錢和物質來作為刺激孩子學習的手段。可以給予孩子精神獎勵,比如考得好帶他們看電影、帶他們出去旅游!
二、鼓勵孩子,給予信心
一個學習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久而久之,他就不努力!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當他們表現好時,家長不要吝嗇地鼓勵贊美他們,滿足孩子那種渴望被關注的心理。注意,關注孩子要把握一個度,不要時時刻刻勒令他們學習,給予孩子太大的壓力,不然這種“關注”反而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家長要常常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他能做得比別人好,只是他不愿做而已!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比如找幾道孩子肯定能做出來的題目給孩子做,做出來后贊美孩子聰明,適當給予一定的獎勵!接下來慢慢增加難度地“慢火煮青蛙”,父母要有耐心。
三、不要對孩子看管過嚴
對孩子看管過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當你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時,容易給孩子造成了無形中的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感甚至厭惡感。某些家長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監視孩子的所作所為卻造成管得過寬過嚴。父母動機是正確的,但有時手段不正當,會造成孩子苦惱、煩躁、情緒低落。有些家長要孩子學習,不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特長、激發學習熱情,而是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例如孩子學鋼琴,爸媽一廂情愿地犧牲雙休日陪孩子學鋼琴,以為孩子會因為自己的艱辛而更加努力學習,但是實際結果卻是累了孩子,孩子需要休息,孩子更喜歡玩,所以孩子開始討厭學鋼琴!凡是被強迫學習的孩子都缺乏學習的動力,學習的主動性差。
四、不要把學習延伸到以后生存層面
學習目的是獲取知識、認識世界,但很多父母在學習目的引導上存在很大的錯誤,例如低年級孩子學算術,有些父母經常這樣教育孩子:“你一定要學好算術,學不好算術以后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以后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你就等著去討飯吧!學習延伸到生存的層面,這樣會使孩子感到學習只是為了生存,是件辛苦的事情,然后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好成績,讓他們無法體驗學習樂趣,因而扼殺了他們的內在學習動力!
中醫有個名詞,叫做“治標不治本”!若孩子不愛學習,家長用打罵的懲罰方式去逼迫孩子學習,這種方式也許短期內有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厭學的心理,孩子可能小時候無法反抗,到初中后會讓他徹底荒廢學業。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不愛學習的心理,別用極端的方式去強迫孩子學習!這個時候,家長要積極尋找孩子厭學的原因,比如心理不自信,抑或是因為成績不好討厭學習或者想著玩游戲等其他原因。找到原因后,家長可以想辦法與孩子溝通,然后從源頭上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