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1 a 喜悅與平安是在真理內原屬于我之物。這是上主把我創造成的模樣,是祂自始至終且不遺余力地要跟我分享的。
喜悅與平安不是基于二元的無常世界,因為在一個無常的世界里面,不可能真正有喜悅與平安,甚至我越喜悅越平安時,那個時刻就越短暫,而且底下我會越恐懼,不知什么時候會失去這么喜樂的一刻。但在真理內都不會有這些問題,因為真理是永恒的。
b 我只愿追求喜悅與平安。但這個喜悅與平安的前提是在:你愿意放下人間一切你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包括你的自我。
放下幻相、放下小我不能算是一種犧牲。我們放下了虛無,獲得了本有的圓滿富足平安喜樂愛。
喜悅與平安是我的天賦權利。
我內在的靈性本質是圓滿的、無罪的,祂有圓滿的喜悅與平安,這些都是不受任何威脅的。不管外面發生什么事,甚至是天塌下來,祂都是不受威脅的,這叫做「天賦權利」。
c 你把什么東西放在你的心靈,就會決定你體驗到什么,決定你是進入真理還是墮入幻相。如果你讓小我鳩占鵲巢的話,上主是無法進入的。小我給你的一切,哪怕你在人間過得再好、再成功,甚至擁有人間的所謂的“幸福”。在外在所抓取的一切,不論是金錢、工作、成就感,或者是愛情、婚姻、家庭等,你希望別人稱贊你、肯定你…... 這些都是小我的誘惑。這些都不是祂真正要給你的。
祂真正要給你的,只是實相,自性:只是愛,平安,喜悅,富足,圓滿。(喜悅與平安不是無謂的夢想。基于你的生命本質,它們是你的天賦權利。它們是上主對你的恩賜,「恩賜」是上主無條件給予的。而上主所愿之事是不可能失敗的。有上主至始至終,隨時隨地在我內做擔保。)
我們無需等待就能擁有。任何當下一刻,你愿意寬恕的時候,你都能接引到上主的贈禮。因為當下你就能平靜自己,心靈的力量契入完美的平安。
2 歷事煉心,而正念不失。一時失去了正念,一旦覺知,應立即拉回來(憶起實相)。
你的父母,伴侶,孩子,朋友同事,你周圍的一切人,都只是幫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讓你看清自己的“鏡子”。你無法要求他們改變,首先這是非常吃力的事;其次說明你用錯了功,妄想在心外尋求解決之道。你的工作,學習,生活,所有一切發生的遇見的事物,都是幫你修行的“境界”。讓我們歷境驗心。你是心隨境轉、妄加攀緣?還是心無所住?
一切的人一切的事,發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都是你自心妄現的幻相,所以何必糾纏于幻相,而忘失了你自心呢?
自在不在心外,解脫不是他人帶來,只在于你識自心憶真相。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心外用功,時時提起覺照,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
3 你所經驗到的匱乏,并非上天的懲罰,它不過是告訴你,你有一個信念有待修正。
4 a 如果你真正接納:無論如何這都不是“你的”行動,那么,你還會感到內疚么?如果你真正接納:這不是“你的”行動,那么,當這個行動受到別人贊揚時,你還會感到驕傲么?
沒有負罪感,沒有驕傲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明白:除非大我的意志,否則什么都不可能發生——這不是你的行動。那么,你也會知道,通過別的身心有機體發生的事件,也不是“他們的”行動。
一旦你接納:沒有人做了任何事——通過每一個身心有機體發生的行動,都是根據其被大我編程的方式而發生,那么,四件美好的事就發生了:沒有負罪感,沒有驕傲感,沒有憎恨,沒有嫉妒。生活變得簡單。(愛內無怨尤)
b 我們的智慧非常有限,我們的心智非常有限,然而大我的智慧是永恒的。那么,我們,只能以有限的方式看待事物的人,怎么可能理解大我的意志?我們不能。
接納和臣服的是什么?它是:真的沒有能夠做任何事的“我”的存在。真的,實實在在的,沒有“我”。
每個人都只是整個顯現(現象界)的一小部分,而顯現是源頭的倒影。你所能做的全部,就是如實接納人事物(或接納人事物的本來面目)。
物質層面上,沒有什么是真實的,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剛好是它應該是的樣子;沒有什么是好的,也沒有什么是壞的;沒有什么要評判比較,也沒有什么要對抗拒絕。
5 a 活著不需努力,生命只是流淌。
修行只是安心,悟道但無妄想。
大道無須營求,息心轉身即是。
解脫本無繁瑣,松開還是原手!
b 如果你想快樂,想自在,就松一松手,放一放心。
生活不需要目的,不需要用力,不需要價值,不需要意義。
生命不需要你努力,生活放心流淌。打開心窗,迎接心光!生命全是喜悅,哪有一絲憂傷。
6 把「當真」給盛靈,把一切小我的當真都交托出去,你就交托了。
把一切這個由自己這來的當真都交托出去,其它的不用管。
不迷幻,不當真;覺真相,自安然。
7 全然的接納自己,不再有內疚,自責,自我評判 。停止與他人的比較,不在好壞對錯等分離的念頭中自我否定 。 不再依賴外在權威,不再受他人思想的控制,學會說“不”。也學會寬恕,因為我知道生氣、憤怒對我的傷害有多大 。
沒有受害者,所有人都在各自的人生劇本中游戲體驗 。
對自己慈悲,不斷肯定自己。 能敞開自如真誠的表達自己,也開始接受他人的愛,因為愛是需要流動的,接受就是給予 。
感受著祂無條件的愛,慢慢地習慣在寧靜平安中,跟隨祂的指引去做熱愛的事 。
當我看身邊的花草,樹木,海洋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去感受喜悅 ,感受愛? 。
當我看身邊的朋友家人,認出他們的神圣本質,正如我一樣, 去經驗愛? 。
我看到的一切都是愛, 沒有什么不在愛之中,這世界只有愛 。
8 對話Shiiva之72摘抄
a 自信信任,才能安心,才能輕松,才能放下。
從幻象層次來尋找自信,注定是空忙一場。因為真正的自信,是指“信賴你的自性”。
而你通常的理解是——信任那個“小你”。那個渺小的“小你”怎么值得信任?它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卻一邊哆哆嗦嗦一邊壯著膽子向全世界挑釁來宣揚自己的“偉大”。只要是不完整的,都被恐懼與罪惡感包圍,又怎么可能真正理直氣壯?
憑借自己,你什么也做不到。
真正有能力的人,恰恰不靠自己,而是清空自己,成為更高力量的管道。不是懂得“用力”,而是要學會“借力”。
所謂的成就,如果不是以愛(實相)為內涵的,都不過黃粱一場。形相都是剎那生滅的——至少也是可朽之物。唯愛(實相)猶存。
b 一味逃避,也是把它當真。
如果一個人不自信的話,那就去看到“不自信”。并且不與它對抗。你不要去掩蓋“不自信”,不要去證明“我很自信”。
做你該做的。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一些懷疑就好,無論是對你的“自信”,還是“不自信”。
你的“不自信”與任何人無關。當你說“我不自信”時,經常已經與其他人做了比較。你實際上說的是“我不如某某人。所以,跟ta比起來,我不自信”。這樣,你就完全成為了受害者并且逃避了自己的責任。
當你放棄把“不自信的原因”與外面某個“強大的人”關聯起來時,你就會看到“原來‘不自信’是一種自主選擇”。你就有機會承擔起本就屬于自己的責任。從被動,到主動,這就是解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