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親子活動中,有一個環節是孩子們賽跑,三四個孩子在草原上歡快的奔跑著 。
我可以看到我家寶軒是多么的想要贏,也看到了她在努力的奔跑,最終這一場比賽他贏得了第一名。
但是后邊有一個小男孩跑過去對她說:
“你不是第一名。”
寶暄說:“我就是第一名。”
小男孩又說了一遍:“你不是第一名。”
寶暄說:“我就是第一名。”
(以上的這些對話是后來我聽孩子和我描述的現場我并沒有觀察到。)
最后她有點委屈的跑過來到我面前說:“媽媽剛才我跑過來的時候我就是第一名。”
我說:“嗯嗯,是的,看到你是第一名。”
寶暄說:“但是有個小男孩說我不是第一名,還說我是最后一名。 ”
還沒有來得及我回答她,她就開始哭了起來。而且還很憤怒的跺著腳。
我重復了一遍他說的話“嗯,有個小男孩說你不是第一名他說你是最后一名是嗎?”
但是當這句話剛落的時候,她變得更加的憤怒,哭的更加大聲。
我原本想要告訴孩子,那個小男孩并不是評判的標準,他說的也并不是事實。
(但是我會察覺到我自己的內心也充滿了憤怒,有一個聲音在咆哮“哭哭哭一天到晚就知道哭哭能解決什么問題,你直接告訴她她說的不對不就行了嗎?難道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嗎?就沒有點自己的主見嗎?……”
我還有一種沖動想要揍她一頓。覺得這樣的孩子好沒用呀!)
以上這就是那個以前沖動的我的想法,如果放在兩年以前可能這些話都已經說出來了甚至已經動手打了孩子。
但是昨天我就看著那個孩子自己無所適從,我不知道我應該怎么辦?
但此時我知道我和他的情緒共生了,我收到了他情緒的影響同時我自己的內在也有這樣的情緒按鈕被觸發。
但是還有很多家長在旁邊,所以我不可能發火,通過學習我也知道發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一件事情讓孩子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接納自己和孩子。
但是即便學習了兩年的我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你會常常這樣的卡殼,無法從自己的情緒中走出來。
當時,我只能采取了什么都不做靜靜的看著她,我想要伸手去抱她但是她不讓抱。于是我就這樣蹲下來和他平視靜靜的看著他等待他情緒的流淌。同時也不斷的在調整自己的情緒,試著讓自己接納這樣的情緒。
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和孩子的情緒都已經平復了下來,于是我心平氣和的在和他討論這件事情。我想要盡量的了解事情的真實經過。于是他在跟我說了上面的她和小男孩的一番對話,我對孩子說:“那么,現在想想那個小男孩說的是真的嗎?”
寶暄說:“不是。”
我說:“那我們接下來面對這樣的事情,你要這么做呢?”
寶暄說:“我不知道”
聽到這樣的話一下子把我打蒙了,我隱約的感覺我好像少做了點什么?
于是我給他出了兩個主意,但是從我的內心來說我并不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只是在那個時間段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去做了。
在今天一大早我給田老師打了一個電話說了一下事情的經過,給老師聽完一開口便和我說:“你和她描述事實了沒有”
這句話也在讓我明白了,那個時候我需要做的是用情緒三步驟先處理孩子的情緒 ,也一下子讓我看到了我自己是如何跟孩子的情緒共生的,那時候的自己被情緒所控制著。
田老師說:“現在孩子描述事實,然后和孩子說:你跑第一的這個事實被他人否定了所以你很憤怒,你很在意他的說法,那么,這件事情他說了算嗎?他是審判官嗎?”
然后帶著孩子,往內看,事情到底誰說了算,把目標引導到孩子看自己,自己說了算,即便是以后做事情并沒有打到第一即便是最后一名,但是她進了全部的努力那他也算是贏的。自己可以主導自己的人生!
是的呀,每個人都有評判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評判的標準,但最終我們要走完的是自己的一生,這一生評判的標準在于自己!
通過這件事情也讓我意識到了并不是我學習過了就是會了,兩年前我就聽到了情緒三步驟這個方法,但是真正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為我所用,這才是我真正的學會了,與此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更加的平和,不受情緒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