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邊小住·雨

雨中漫步漓江

“漫步漓江,竹葉里

滴滴答答是賜福的雨

江水靜謐而流漓

濕軟的手撫以寬慰和愛意

煙霧在蓮峰里彌漫,灰暗猶如一個秘密

我遠道而來尋找的,就隱藏在這里”

吃罷早餐,我和瑛決定沿江邊徒步至20元人民幣背面景觀。因為昨天下午買菜時寧缺毋濫,所以今天沒有青菜下鍋了。我們自告奮勇說多走一點路去興坪鎮買,就不用表哥再開車去一趟了。我們答應在菜下鍋前趕回。

這首拙劣的“詩”就是我在徒步時,被眼前的煙雨漓江所激發出來的,心有詩意而文字不力,就將記憶中別人的詞句照搬幾個。不知是否算抄襲。想到讀書人竊書不算竊,那么,心中萌發詩意的我拾人幾個牙惠也不算抄吧。嘿嘿,就當作時下常說的致敬咯。

動身的時候還是毛毛細雨,結果越走雨越大。高大茂密的竹林雖已將雨勢減弱許多,但有一陣我們還是有點招架不住。竟然發現土坡上巨大的竹林里有一個雨棚,就趕緊跑上去,結果發現了有趣的撂蛋雞和奇特的竹門屋。

“雨中漫步漓江,滂沱之時尋一處避雨。恰遇母雞桌上生蛋,吾欲以手捧接,未果,跌落于地。母雞彎身俯視,扼腕嘆息之余飛奔而下。趨近,哀悼片刻,旋即啄食,收歸腹中。畢,凝望遺跡,若有所思。”

撂蛋雞

我站在離雞不遠的地方觀察、拍照,而它卻旁若無人似地我行我素。后來聽表哥說,這里的雞和其他動物都不怕人。

我將上面簡短的文字與這組照片發在朋友圈,引來大家捧腹,紛紛點贊并評論,獲得的關注度甚至超過其他風景圖片。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久違了的場景,我想。然而,更稀奇的還在后面。

撂蛋雞長久凝望“遺跡”,我感覺它的身上已無新故事發生,于是打量起四周。

有桌,桌上有高壓鍋;有桶,桶邊有煤氣罐;有灶臺,灶臺上有大鐵鍋。磚墻邊還立著一個燒烤架。雖然凌亂、破舊,但仍看得出有人在使用。

順著眼光游移的方向,好奇心讓我繼續朝里走。木桌對面有幾步水泥臺階,踏上臺階,首先看到的是片片綠影里逆光而亮的點點紅色雞冠,肥肥的雞,一個個或臥或立,在遠處棚頂下的樓梯臺階上,寧靜安詳接受我的檢閱,還不時咕咕咕,或自言自語,或交頭接耳。

綠影里紅色雞冠逆光而亮

它們是跟我一樣來這兒躲雨,還是本來這里就是它們的家?目光向下,竟然是一個偌大的客廳,少說至少有五六十平米的樣子吧。一個臺階的高度把它分成上下兩個區域。

廳里應有盡有。兩三張飯桌及其上面的大鍋蓋,幾條木制長沙發、躺椅和鐵椅,電飯煲,電水壺,暖水瓶,礦泉水,茶杯,垃圾桶,備用的煤氣罐……,靠近廚房一邊的角落里,兩排木椅密密麻麻、層層疊疊,地面干干凈凈。

一個諾大的客廳

看來這里不僅住著人家,而且有可能在旅游旺季時,游客還會來此燒烤喝酒。嗯,一個開放的客廳,一個對外的廚房。我在心里思忖著。

“走咯,雨小了。”瑛的聲音傳來,我應聲走出廚房,下了土坡。回頭瞄了一眼,離廚房不遠的土坡上竟然有一只電動車靠在壘起的磚塊邊。哈哈,停車場。

回到江邊的步道上,抬頭望去,這才意識到,一座獨特的竹門屋矗立眼前。

竹門屋

高大粗壯、密密麻麻的竹子渾身帶刺,黃綠色澤深淺不一,老幼粗細各不相同,仿佛是男女老幼祖祖輩輩的一個大家族,它們手拉手肩并肩,團結一心,高聳入天,巍然屹立,一種不可侵犯的氣勢,守護著身后的家園。

后來聽表哥說,當然他也是從當地人那里聽來的,這是廣西特有的簕竹,俗稱刺竹,也叫牛簕竹。高達20多米,直徑20公分左右,竹桿粗而且直,陽性植物,喜高溫、濕潤,耐熱、耐旱、耐瘠。常用作圍籬或防風林。竹材堅韌不易蟲蛀,用于建筑、家具、農具等。不僅如此,它們還成為構筑漓江兩岸美麗風景線的主力軍。

難怪古往今來無數詩詞文人稱頌它,才疏學淺的我只好從這些故紙堆里挑選出清代孫元衡《刺竹》里的詩句來表達我的喜愛之情。“潤綠編青上拂云,下枝勾棘最紛紜。到門卻步遙成趣,未負生平愛此君。”

后來,我就一直管它叫刺竹居。刺竹居前的臺階引領我走向它的右手邊。本想叫瑛一起,可是早已不見她的身影,說不定她也正在某地發現了什么新奇事物。

站在臺階向江面望去,煙霧仍在漓江和蓮峰里彌漫,晦暗中的那個秘密究竟是什么?

刺竹居前的景象

我拾級而上,刺竹的右手邊,與左邊“停車場”相對應的地方有一個簡易的抽水泵,以及大大小小的桶和盆。想必是用水的場子吧。

場子對面,與刺竹左邊對稱,也有一兩級臺階,所不同的是,臺階上有一個開口處,開在將客廳圍起來的齊腰高的磚墻上。一大張硬紙殼矗立在此,仿佛在宣告:這里是門,已經關上,閑人免進。

從“門”上望過去,用不銹鋼支架支撐起來的客廳對面,就是我剛剛避雨的廚房,一個同樣方式制作的小棚屋。

刺竹邊的磚墻只有一兩塊磚的高度,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尚未砌成墻的墻角跟,高大茂密的刺竹成了客廳朝向江面的真正掩體。

刺竹居的客廳

顯然,這個刺竹居是不設防的。本來想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但若是君子,就沒必要防,若是小人,那也就防不了了。更重要的是,這個質樸得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地方有什么需要防的呢?

沿著客廳邊的石塊路繼續向上走。經過棚下的晾衣區就到了客廳的背面。先前看到的那些肥肥的雞就在鐵制樓道上,它們擺出各種Pose,就像天橋上的模特。

“天橋上的模特”

樓道通向二樓,二樓的門關著,陽臺上擺放了許多木材、竹料等雜物。在這幢二層樓的刺竹居后邊不遠處,是一間土磚房,估摸著只有客廳一半的大小,里面黑乎乎,靜悄悄。

后院的土磚房

從這里開始,石塊路變成了土路。沿著土路,經過土磚房,它的斜角處,一個鐵架上擺放著一個簡陋的衛星接收器,標注CCTV的圓形鐵皮狀的東西靠在幾塊磚上,前面一個剪過瓶底的礦泉水瓶正對著它,大概是為接收頭遮風擋雨吧。

衛星接收器

又一個久遠的東西,讓人想起改革開放之前人們想方設法看電視的場景。前方不遠處有一個小茅房,也應該屬于那個年代的產物,居然這里還有人在使用。

視線越過小茅房,豁然間,一個闊氣的后院展現開來。遼闊的田園和大片的白色野花叢被遠方的房屋和竹林環繞,蓮峰高低大小錯落有致排列在后。煙霧緲緲,雨水剪剪。

刺竹居闊氣的后院

我得意于自己的發現,更感嘆大雨賜予我的異樣“探秘”體驗。想到瑛已走遠,還要去興坪鎮買菜,于是,我依依不舍離開了這里。

我急匆匆趕路,在接近黃布倒影的地方看到了瑛,她正朝我走來。“怎么了?”我問。

“前面的路被水淹了,過不去。”她說。果不其然,步道低洼的地方,漓江水漫上來,攔住了我們的去路。

我們只好回頭,想找條近道,上到公路,但嘗試了好幾條,要么被竹林、果樹堵住,要么被大水溝攔截。

再次來到刺竹居大后院,雨已經停了,那些肥肥的雞全都跑到田園和白色野花叢中撒歡了。沒有發現去往公路的小道。

哦,對了,我突然想起刺竹居左邊停車場有電動車,它能開到這里停,就一定有路通往公路。

于是,我們沿著電動車行走的土路走到公路上,顧不得欣賞路邊風景。但因為瑛是第一次來這里,而且明天要返回廣州上班,所以我們就在20元人民幣背面景觀處匆匆打卡留影,之后,快馬加鞭趕往興坪鎮買菜。

雨中的20元人民幣背面景觀

當我們大包小包買好菜,已經11點半了,走回去,至少得一個多小時,時間肯定來不及,表嫂還等著菜下鍋呢;打車,沒看見出租車,滴滴,還不知道是否有。

好心人給我們指了一輛人貨兩用電動車,說這一輛專門開往馬山村的。問價,30元,還價,20元,師傅爽快點頭。其實最后到達江月閑庭的時候,我們感覺路程太遠就給了師傅25元。

當小貨車嘟嘟嘟開在前往馬山村的公路上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孩童般的興奮。早已不記得什么時間坐過這種車,或者根本就沒坐過?管他呢,好好享受當下這異樣的感覺吧。

這種小型人貨兩用車就是興坪鎮及其附近的交通工具了,相當于大城市里的滴滴打車或出租車。當地人管它們叫“電驢”。據觀察,大概有兩輪、三輪和四輪載客量不同的三種。我們乘坐的是四輪。

駕駛座與乘客座分割開來。乘客座里,兩張有黑色海綿墊的長矮凳相對而放,坐得緊湊點,最多可以容納十來個人,中間空出的地盤放腳和雜物。

人貨兩用電動車

看看腳邊堆放的幾大袋裝滿肉禽、蔬菜和水果的塑料袋,想想即將在這個山青水秀人質樸的自然環境里做飯洗碗拉家常,還有諸如撂蛋雞、刺竹居等等久遠或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現和體驗,我突然覺得這次來陽朔不是旅游打卡,而是生活,是回歸到自然平淡的生活中去。

當然,我以前的生活也沒有多少神奇或不接地氣,只是覺得有些背離自然與初心,有種熟視無睹或“生活在別處”的味道,沒有真正沉浸到眼前的狀態之中。

撂蛋雞、刺竹居、20元人民幣背面景觀前的V型手勢、買菜賣菜的討價還價、電動汽車的嘟嘟聲… …這些人間煙火氣就如漓江的雨滋養、賜福漓江山水一樣滋養、賜福著我們,若是懷著一顆把玩的心,自然地接受它們,就會被撫以寬慰和愛意。

當然,這是基于平淡生活而論,或者說是基于將平淡枯燥的日子如何打發得有趣一點而言,若真是狂風暴雨山崩海嘯之類的大災大難,還能坦然接受并盎然把玩嗎?也許,那會兒,把盎然把玩稱作生命的另類體驗就能坦然接受了吧?但愿如此。

紅色的雨布搭在乘客座兩邊的鐵欄桿外,我只能透過司機座位前的玻璃窗和乘客座后面上下客的敞口觀看沿路風景。

雨已停,蓮峰身上的白紗慢慢褪去,露出形態各異的身形和清麗秀雅的面龐,有些整齊劃一似故意列隊,有些疏密不均似隨意分散,但她們都在道路兩旁,前前后后遠遠近近用同一個節奏,輕輕舞動周身的綠色綢葉,如同大型儀仗隊夾道歡迎著我們,頗為盛情和隆重。

記得有人曾說,“到陽朔不是為了風景,而是為了方向”。煙霧散去,一切清亮如洗,秘密昭然若揭。


——2022年5月27日陽朔興坪鎮馬山村江月閑庭初稿,8月18日完稿

注:文章與圖片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1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85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65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47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4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51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1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89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18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0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16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1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1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2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55評論 2 371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算來,這次是我的第三次漓江行。第一次是在兒子五歲那年,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旅行,我們乘坐游船欣賞漓江兩岸風光,百里...
    悠悠予陽閱讀 3,212評論 56 179
  • “潤,潤到陽朔。有人說潤學征程是大海星辰,而我的潤學征程則是青山綠水和田野鄉村。” 大約下午3:30,出陽朔站,做...
    悠悠予陽閱讀 1,975評論 32 124
  • 11月4號 上午 銀子巖 游了銀子巖,一世不缺錢。。。 買了票之后發放的有電子講解器,對每一個景點的典故都有講解。...
    shog808閱讀 828評論 0 0
  • 8月16日,陪護第三天。仍然不能進食。早晨灌了腸,允許喝點水了,溫白開水。除了消炎藥,生命可以簡化到:維C,氯化鉀...
    阿卿半半閱讀 170評論 0 0
  • 早晨起來,沿著漓江走,很多當地人在河邊洗衣服。有的蹲在岸邊的臺階上,有的在竹筏上,不慌不忙,怡然自得。 有個大哥在...
    軻顏閱讀 298評論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