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個疑問,不知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疑問,還是說大多數人都有,只是覺得就該是這樣所以選擇將疑問埋于心底。
究竟是因為什么,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可以從陌生人變成癡纏不離的戀人?又是因為什么,彼此依舊互不相識,一方卻愛另一方愛的深沉,用盡了一生僅有的勇氣和幸運?
又或者說,什么是愛?為什么愛?
如花的年紀遇上了那個人——或許該說遇到了一生的劫。渡過了,萬幸;未渡過,沉淪。
情竇初開的年紀,身處鬧市,只因為那個人與周遭環境相比,顯得那么特別、那么清爽。在少女日復一日的期盼中,他滿足了她的所有幻想,于是,劫難也就開始了。
那個女孩為了她的愛情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包括身體,而她所愛著的那個他卻從不知道,甚至連她是誰都想不起來。
他看她的那溫潤含情的眼神,足以她感動一年;他給他所有女人的一樣 她只是其中一個。
她是他的全部,她只是他被遺忘的白玫瑰。
如果不是因為那個死去的可憐的她的孩子,或許他永遠不會知道,她也不會于絕望中寫下這一切。
在她被他遺忘的歲月里,她悄悄生下了他倆的孩子,獨自撫養著這個凝聚了她所有愛意的小家伙。為了他長成像他父親一樣優秀的人,也是由于她對他們濃濃的愛意,她委身于一個個有錢的人。因為對他的愛與忠貞,所以即使那些有錢有勢對她很好的人對她求婚,也依舊被她拒之門外。
這么多年過去,她還依舊記得,兩年后重逢,他用他脈脈含情的眼神看著她,帶她回到那個她之前曾從對面房門小孔里無數次窺視的房間,還記得第二天早上離開時,他對她說“你帶幾朵花去,好嗎?”
于是在以后的每年里,在他生日這天,總會收到一束來自陌生人的白玫瑰,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
看了這篇文章后,一面替這個陌生女孩覺得不值替她抱不平,另一面又產生了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覺。
為什么所有的悲痛都要這個女孩來承擔,當年她還那么年輕。為什么這個男人可以和她一夜情之后卻什么也不記得,明明不愛為何還要去招惹,讓她越陷越深。為什么要心安理得地享受她對他的好,卻又做出愧疚難安的模樣,無論真心假意都沒有任何意義。
故事的最后,他感受到了一份不朽的愛情,想起了如同在夢中見過般朦朧不清、構不成畫面的姑娘,鄰家的姑娘。
為這個女孩感到悲傷,也為她的愛情而感到震驚和敬服,對于此,我不做任何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待愛的方式。
而唯一想說的是,這世上真的存在有這樣的愛情嗎?
不是因為經歷太多而對愛失望,只是一直認為那種轟轟烈烈的愛情好像一直只存在于電視書籍中呢。這個世界,誰離了誰,不能生活呢。
最近看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一邊同情著那個女孩的遭遇,一邊卻又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應該說一直就有的疑問,只是這次更強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