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問一下:你有真正的去看觀察過一個人嗎,有認真的分析過你的另一半嗎?
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產品,大家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沒有經歷專業的訓練,那么所有的感受都是混雜的,是混沌的,因為沒有一個對人、對產品的認知框架。產品經理就是有一個完整的框架去來看一個產品,看人也是如此,那么如何用產品經理的視角去看人呢?產品經理將人和產品劃分成了5個層次。
一、淺層認知
1.感知層
當你看見一個人的第一面,他的外貌、身材、服裝以及口音,都是你一眼就能發現的,這就是人的最外部一層,叫感知層。
我們經常會被顏值高的人吸引,因為我們在沒有深刻分析一個人之前,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感知層,但別著急,如果你要找一個能陪伴你走下去的人,請跟著下文繼續了解。
2.角色框架層
我們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是公務員、銀行職員、軍人等等,我們身上有明顯角色的痕跡。就像我們在工作中和同事打交道,很多相處只是這種角色的對接,而并沒有更深層次的交流,只是一種淺層關系。
這兩層所構成的就是對一個人最淺層的認知,當然,如果你只是跟別人建立普通的關系,那了解這么多也就夠了,但是如果要建立深層次的關系,比如好朋友、戀人,那還要關注角色的深層部分。
什么是深層關系?那就是角色的下一層,開始分析角色的深層部分。
二、深層認知
1.資源結構層
所謂資源結構層,就是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以及精神資源的總和。每個人資源結構層都是不一樣的,也因此推動著我們去往不同的地方。
財富和人脈資源很好理解,但是精神資源要如何理解呢?精神資源就是人的更深層的東西,上升到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性格、閱歷等等,有這樣一個例子,看完大家就會明白了。
伊麗莎白一世和慈禧太后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公認的兩個女強人。兩位都是執政能力超強的女子,單身主政國家40余年。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接近半世紀,英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達到頂峰,涌現了像莎士比亞、培根的大師,還開始確立在北美的殖民地,英國歷史也稱之為“黃金時代”。而比伊麗莎白一世晚生300年的慈禧,用了一生的手腕和智慧,維持國家的封閉和思想的禁錮。
這兩個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們的“精神資源”。
伊麗莎白童年的教師,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杰·阿斯卡姆,懂六國語言,她的精神資源中有亞里士多德、哥倫布、凱撒等等。
而慈禧太后的精神資源,是《資治通鑒》、《挑滑車》、《四郎探母》這些,也就形成了她的世界觀和精神結構。
所以說精神資源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結構,從而影響他后來所做的所有決定。像之前說的那樣,一個人的資源結構不同,所有的路也不同。
2.能力圈和存在感
這兩層要放在一起,能力圈就是第四層,存在感也就是內核,是最后一層。
首先說什么是存在感,就是他為什么而存在他會因為什么樣的存在感而得到滿足。為什么一個人總是焦慮、不安、苦惱,就是因為他的存在感沒有得到滿足,可能是情感上沒有得到另一半的關注,也可能是職場上沒有得到老板的重視。
舉個例子,很多女生在一段感情中希望得到另一半的足夠關注,有了足夠的存在感以后就會滿足。但對一些男人來說,僅僅一段感情中的存在感并不能使他們滿足,他們還需要在職場中、行業中、社會影響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我們會為了得到這些存在感,為了被別人賞識,會去不斷的擴大我們的能力圈,這個能力圈就是存在感外面的一層。當一個人的存在感滿足了,也就不會再擴充能力圈。就像職場新人,會每天不斷努力、加班,就為了增強自己的能力而得到老板的重視。
這就是用產品經理的視角分析人的五個層次,接下來我們通過這五個層次來分析一下喬布斯的情史。
三、喬布斯和他的三個女人
喬布斯有過三段感情,第一個是布倫南,布倫南17歲讀高中時認識喬布斯,18歲的她第一次懷孕,但是根據兩個人的某個協議,她為了喬布斯去做了流產。23歲再次懷孕,也就生下了喬布斯的第一個女兒麗薩。
2005年,50歲的布倫南給喬布斯寫信,希望喬布斯能夠給她一些錢,但是喬布斯沒理她。又過了四年,布倫南疾病纏身、窮困潦倒,又給喬布斯發郵件請求他提供一萬美金幫自己度過幾個月。這個時候的喬布斯已經在世界上被封神,他當天就回復“我不會被她要挾”。
你怎么看待這個回復的?布倫南并沒有完全的認清喬布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甚至沒有看到喬布斯的最深層的東西-存在感。
接著說第二個女人,蒂娜。喬布斯在生命的最后日子,跟記者談到她時,喬布斯潸然淚下,說:“蒂娜是我第一個愛上的女人,沒有人比她更了解我?!?br>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他已經跟他的太太結婚二十多年。
當然,當初他想蒂娜求婚過,但是當場就背被拒絕。她說:“愛上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種痛苦令人難以置信”。9喬布斯肯定覺得自己也很愛蒂娜,但是蒂娜為什么會拒絕呢?蒂娜看到了喬布斯的內核,知道他是一個需要強烈存在感的人,不可能把焦點一直放在自己身上,對于此蒂娜的用戶體驗實在太差了,她甚至說過“忽視是一種虐待”。
第三個女人,喬布斯的太太,勞倫·鮑威爾。她說過這樣一句話:“他像激光那么專注,當他的光芒照耀到你的身上,你就會沐浴著他的關愛。但是,當他的光芒轉移到其他關注點時,你就會覺得人生非常黑暗?!?br>
她幾乎用另一種方法解釋了蒂娜的觀點。但有什么區別呢?區別就在于蒂娜沒有辦法忍受他,而勞倫找到了克服這種體驗的辦法。并且她陪伴了喬布斯27年,陪他度過了艱難的后半生。
當然,她最后也繼承了喬布斯100億美元的資產。
縱觀喬布斯的這三個女人,布倫南只是停留在他的淺層認知,而蒂娜和勞倫看到了喬布斯的更深層,知道他心里想要的是什么,知道存在感對于喬布斯的重要性。但是蒂娜沒有辦法忍受,只有勞倫找到了辦法去接受。
你可不可以想象一下,勞倫曾經經歷過什么?她承受了什么?這個女人是非常強大的。
最后,想引用梁寧的這樣一段話最為結尾: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適配另一個人的成熟產品,你在需要看到的是一個能夠持續讓自己變化的內外動力。然后在漫長的不確定的未來里,明確你們兩個是不是能夠一起擁抱不確定,擁抱變化,在變化中變得成熟,彼此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