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看到一個話題,如何你不改變自己,等著別人來改變你?
1
朋友A12歲覺得游泳難,放棄學游泳,到20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游泳啊”。18歲覺得英文比較難學,學習了一般,放棄了,28歲出現一個很棒的工作機會,要求英文口語流利,你只好說“我不會英文,不適合”。
記得以前看過一則小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農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一個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又不曾不冒風險的人,一事無成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有時習慣性的等著外界的改變,來改變我們自己。
本想學寫作,可是一聽到投稿那么難,沒寫幾篇文章就放棄了。
想學一門語言,可因口語太難,堅持幾天就放棄了。
給你個經理職位干,能否勝任該職位?想都沒想, "我沒干過啊,這職位太高了,我干不了",你不嘗試一下,怎么就知道干不了!
缺乏一些自制和定力,想在浮躁的社會中一錘錘打下一個樁。需要心靜下來,好好琢磨琢磨,無論你經歷過好的還是壞的,壞的,就像不加糖的黑巧克力,讓生活先苦后甜。不因一點點挫折而打退堂鼓,告訴自己沒事,慢慢來,熬過去,是你的,總會有的,前提你要好好去實現。一直埋怨工資被人秒殺了,卻不知這么多年了,自己從工作生活中學到什么技能。每天都是重復性的造輪子,想要在薪資方面上翻一番,確實有點困難。建議大家
有機會多去面試一下,哪怕你不是非得要去找工作,相信每次面試后應該都有所收獲好像在去相親之前,我們會稍微的改變一下自己,期望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
2
一禪師見一蝎子掉到水里,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蝎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蝎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禪師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有時我們也會被動的等著外界的變化 來改變我們,我們需要閉關來修煉一下自己,完善一下自己。可以嘗試從下面方法做起:
人貴自知
目標在那里
如何快速地學習
不喜歡隨波逐流
人貴自知,知道自己擅長那方面,那里比較薄弱。定位目標,搞定階段目標,從而為實現總目標奮斗。
一只烏鴉在飛行的途中碰到回家的鴿子。鴿子問:你要飛到哪?烏鴉說:其實我不想走,但大家都嫌我的叫聲不好,所以我想離開。鴿子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如果你不改變聲音,飛到哪都不會受歡迎的。
只有改變了自身的不足,走到哪才能找到閃光點,照亮他人。要不就像這只烏鴉一樣,沒看到自己的問題。
3
要不斷提升被利用的價值。優秀的人,只有抱著主動心態,才能提升自我價值。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
同樣一件事情,有的人腦子里全是負面的東西,而有的人則都把它積極地看待。人都是一樣的,遇到一些違背自己意志的事情時,均會閃出某種消極的思想,但總要想辦法去解決。就像武俠片里,如果你是高手,即便你的手腳被捆,你也會有辦法把它弄開。即便成功,也要及時“歸零”。同樣的江水,李煜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蘇東坡則豪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我們先報著好的心態去處理問題相當重要。越飽滿的麥穗越低著頭,懷著一顆積極的心去生活。
有句話說得好 你不努力,想幫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所以好好先改變一下自己,不要老是等著別人來影響你。做一顆飽滿的麥穗去影響其他人。
4
朋友B有次抱怨他老婆真的不愛他了,整天管這管那的,有時還有點無厘頭。其實問題出在自身上,經開導后,稍微改變自己生活的脾氣。這么矛盾就自然解開了。
在這紛繁復雜和清規戒律的現實社會里很難得以實現。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份永恒的愛。年輕的生命總是向往著美麗的愛情。而婚姻這需要用心去經營。
如不能改變外界,請先改變自己。不改變,那是因為受刺激不夠。別太被動,老是等著別人來影響你,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