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在想,我寫這篇東西于人何益?可有精辟哲理發人深省,亦或是有生活良策令人實用?既無用于世人,那我在這里堆砌文字又有何必要?
后來想想,也不對,我們所寫的任何東西其實都是寫的我們自己,我們所選的書,所喜歡的段落,其實讀的也是我們自己。盡管在表面看來,我們是那么不同。
認識到這點,我們至少可以撕掉偽善的面具以及躲閃的虛言,暫時坦然相對。無法正視自己,我們也就無法真正的交談。
圖書館奇談很短,十幾分鐘就可以讀完。也很驚悚,為此我午睡還做了噩夢。我之所以做噩夢不僅是因為它驚悚,而是它還充滿大量的隱喻,不,它全部都是隱喻。這些隱喻沒有明確所指,卻充滿力量,有著鋒利的形狀。你猜不透它,但它卻在暗處看得到你,甚至發出可怖的微笑。我絞盡腦汁想要看到這些隱喻的真面目,但是徒費力氣。這些隱喻讓我不安,卻又讓我好奇,像個魔鬼一樣,伸出它干枯的手指,誘惑著我。吸人腦的老人、大黑狗、懦弱的羊男、少女和灰椋鳥,它們隱喻著什么?少年和少女關于每個人自己世界的談話是否就是文中主旨?我不知道,甚至沒有頭緒。
其實故事情節很簡單,少年進入圖書館,被囚禁,少年逃出圖書館。
可是他還能逃到哪里呢?到最后逃無可逃的時候終究要面對的是自己。是的,唯有想到這個才能讓我有一絲頭緒。這個世界,那個世界,書里的世界,最終面對的是自己的世界。而自己的世界,你自己真的面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