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寫這個教育故事之前,我一直不知道用什么字眼來形容故事主題。因為這個故事很揪心,也讓我力不從心。很后悔自己沒有多讀一讀關于兒童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也許書中能告訴我怎樣走進浩浩的內心,打開他的心結,讓他快樂。
? ? ? 浩浩是二年級下學期從綏化轉到我們班級的,轉來時,他的奶奶就把他的一些基本情況與我交談過。浩浩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爸爸、媽媽都已再婚,孩子已有兩年沒有見過親生母親,主因是他的媽媽不愿意付撫養費用(這是浩浩奶奶的說法),所以不讓她見孩子。孩子的母親也通過各種渠道加了我的微信,希望我能給安排她和孩子相見,我們也交談了很多。但后來不知是何原因,孩子母親一直也沒有來看望浩浩。當時我曾在不經意間與浩浩談起他的母親,浩浩心里滿是責怪,為什么媽媽不來看望他?浩浩的奶奶對孩子的教育很嚴格,學習上一定要向滿分看齊,不得馬虎,假期總是給孩子買很多試卷讓浩浩做,浩浩除了學習,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浩浩的繼母對浩浩的期望很高,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希望他將來考取軍校。浩浩對繼母很是認同,每次得到的獎勵都會留給繼母,過母親節做賀卡也是送給繼母。這樣看來,浩浩是幸運的,因為他有一個認真負責,很愛他的繼母。
? ? ? 然而血脈至親,浩浩的媽媽這個暑假陪伴浩浩度過了13天,不知道這些天他是怎樣度過的?回來后,浩浩就被奶奶帶到學校。浩浩奶奶見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把浩浩支開,這位滄桑的老人一邊落淚一邊訴說,浩浩回家后一直哭,總想給他的媽媽打電話,希望我能開導他,讓他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老想著他的媽媽。同時也不想讓孩子與孩子媽媽再見面。我心想:血濃于水,哪有不讓孩子見親生母親的道理,大人的矛盾為什么要讓這么小的孩子承受。我走進教室,讓浩浩坐在我的身邊,此刻偌大的教室里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從這個暑假你是怎么過得入手,并談到這段時間一直沒有在街里的早市上見過他(孩子經常和爺爺,奶奶去早市買菜),慢慢引到他和親生母親見面的事情上。浩浩在與我交談時,眼睛總是望向門外,還讓我小點聲說話,特別擔心讓奶奶聽到。一提到親生母親的問題,他就回避,最后在我的引導下,他終于放下了戒備,和我談起他的媽媽都帶他去哪里玩了,媽媽家里的小弟弟很有意思,他還想每周都和媽媽見面,但奶奶不同意,他特別討厭奶奶,總管他,還不理解媽媽,不讓他見媽媽,他很想去封閉學校讀書,這樣奶奶就管不了他了。可見這幾天他和媽媽相處得十分融洽,已產生了眷戀,但現在又無法相見,定是感到很難過。浩浩在說到傷心處時,眼睛總是紅紅的,強忍著不流淚。我看在眼里,能體會他的左右為難,心里又不知怎么開導他。最后只好選擇互換角色的方法,讓浩浩站在媽媽和奶奶兩個人不同的角度思考,幫助他分析兩個人都是特別的愛他,只是愛的方式不同,并說出兩個人生活的不容易,兩個人不對的做法,希望浩浩懂得感恩。也許我們的交談起了一些作用,浩浩的心情有些好轉。
? ? ? 晚上十點左右,浩浩奶奶打來電話,說浩浩晚上沒有吃飯,抱著手機睡著了,她很擔心孩子今后的狀況,希望我幫她想想辦法。其實白天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浩浩的問題,也在想自己要怎樣做才能讓浩浩內心真正充滿快樂。本打算第二天與浩浩奶奶好好談談,現在借此契機,我們在電話里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對話。我給浩浩奶奶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我建議不要強迫孩子不見媽媽,這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畢竟母子連心,多一個人愛孩子,不是更好嗎?第二,要多與孩子媽媽關于如何教育浩浩的問題進行溝通,兩個人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孩子面前多說對方的優點,營造和諧的氛圍。第三,要學會與浩浩進行溝通,心平氣和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作為浩浩的班主任,特別心疼他,站在至親之間,不知如何自處,本應該在親人的疼愛中快樂長大,卻總是感受著來自親人傷痛。我不知道我的建議,浩浩奶奶能不能采納,我只想盡我所能讓浩浩的童年生活充滿陽光,充滿活力,充滿快樂與幸福。
? ? ? 放下電話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復雜大人的世界,怎能讓幼小的心靈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