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
但我有個信念:可以。只是時間和思考的深度問題。
想想看,史上第一部文學作品、第一部史詩的誕生,也沒有任何參考物可以學習,他們有的,只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只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只是對社會制度的不滿和抨擊……
因為有思想,所以言之有物,所以終成經典。
再比如生活中總有一些長者,他們可能沒讀過書,但是常常語出驚人,讓人有種“他們就是段子手口中的禪師” 既視感。
他們也許不會寫文章,甚至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但是豐富的人生閱歷給了他們很多思考和實踐的機會,有了這些經歷,就可能創造,也就有金句頻頻冒出來。
由此可見,沒有學習過系統的理論,還是有機會創造出好的作品。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何況,現在是新媒體寫作的天下,其實標準都還沒有被確定下來。
不過,此處必須要轉個折。雖然沒吃過豬肉,我們必須得看看豬是怎么跑的。不然苦思冥想,我們可能也畫不出一只像樣的豬。畢竟,創造規則,定義規則的人還是太少太少,大部分人,都是在適應規則嘛。我們,就是在適應,寫作的規則。
為了畫好一只豬,我認真研究了幾個我很喜歡的作者的文章,總結了幾個共性。
01 他們喜歡講故事
有一位作者,哪怕就是解釋很專業的金融術語,他都能用非常生動有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來說明。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他來闡述,他都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還非常通俗易懂。
他用賣包子的故事,把IPO和ICO這兩個專業詞匯介紹給讀者,連我這種金融小白都看明白了。
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我去看那些金融教材,我估計也是能明白這兩個詞匯到底什么意思,但是,這種專業教材就是沒人愿意看。說實話,讀者拿著手機在看文章,與在書桌旁正襟危坐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也難怪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段子、喜歡娛樂。
所以這位作者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他能通過故事,讓所有不感興趣的人,提起興趣。更讓人佩服和感恩之處,是他給許多小白科普了大量的金融常識。
還有一個作者,他專門寫心理學方面的文章。他也特別喜歡用故事來引出一種現象,一個道理。
比如他講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就由他家一位親戚的故事開頭,逐步過渡到他想說明的道理。一來讓讀者知道,這個道理與正在看文章的你有關,因為這個道理隨處可見,讓讀者保持好奇。二來故事讓文章增加了趣味性,可讀性就大大提高了。
當然,他們講故事可不是“故事+道理” 這種小學生作文的格式,而是巧妙的將兩者結合。
何謂巧妙的結合?我來舉個例子:
以第一位作者為例,他論述觀點的時候往往是這樣的套路:先講一個社會現象,然后拋出自己的觀點(一般是不贊成這種社會現象) ,接著展開闡述這個觀點,再就是又一個故事(或者事例或者段子)來支撐觀點,然后趁機拋出一個金句,最后針對這種現象給出自己的建議。
可能論點都老生常談了,但是在他這種寫作手法下面,這篇文章似乎又變得妙趣橫生,獲得了一片贊揚。
我的啟發是,以后無論寫什么類型的文章,盡量加入事例來增強可讀性。
02 他們善于用小標題
以前讀書的時候,做閱讀理解,語文老師都喜歡讓我們給文章分段,并說明理由。其實這些作者也是在用小標題幫我們劃分段落。
一篇文章可能想表達4個不同的小觀點,如果通篇下來,兩三千字,都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哪些自然段可以劃分到一起,表達一個什么主題,那讀者壓力好大,每看一篇文章,都像回到學生時代做閱讀理解一樣,這真是對讀者的一種折磨。
你看看彭小六的文章,看看剽悍一只貓,看看各位大V,有沒有發現他們不僅愛用小標題,連小標題的序號(1234) 都排的特別好看,有些還會用專業的圖片,其實都是考慮到讀者閱讀的體驗。把讀者的感受放在心上,讀者自然就會喜歡你的文章。
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有時候覺得才思枯竭,小標題能讓我們有話可說。
比如你有一個主題,但是這個主題好像只能寫500字。可是如果分了四個小標題,每個小標題500字,那你的文章就2000字了,論述也更全面了。我想,大V們都很聰明的發現了這一點吧。
03 篇幅比較長
一篇文章,哪怕有最獨一無二的觀點,如果篇幅太短,也難免給人一種不夠痛快的感覺。
當然,這里拋開神轉折的短篇小說,文采特別出眾的散文和詩歌,僅僅討論,論述一個觀點類的文章。
以咪蒙的文章為例,如果她的文章每篇都只有一千來字,用一個故事和一個道理撐起整個主題,讀者的情緒都還沒被調動起來呢,就有一種戛然而止的愕然。讀者沒有興奮起來,那她怎么說服讀者“咪蒙的粉絲你娶不起” 這個觀點。題外話,這個咪蒙也真是太不要臉了。
很多朋友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現在是快餐文化,很長的文章大家都不想看了,要寫短一點。
關鍵是,字數太少,你確定能把一個問題解釋清楚嗎?
比如教別人學穿搭的文章,好作者會從配色開始,結合不同身高、不同體型、不同風格來具體論述,面面俱到,我們讀起來大有酣暢淋漓,一氣呵成之感。
這也許就是篇幅長所帶來的一個“副作用” 。
那這些大V們是不是為了追求篇幅而刻意寫長文呢?
答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他們在寫長篇幅的同時,既抒發了個人感情,又把思想完美表現。
所以,我得到的啟發是,初學寫作,不如就規定自己每篇都2000字以上,然后用上講故事、加小標題的方式,讓自己的文章更飽滿。等我們對寫作有了自己的風格,我們再隨心所欲,提筆發揮。
04 大V們確實有自己的專業領域
有些作者本身是互聯網行業的專家,有些是資深的程序員,有些已經學了幾年畫畫,有些去了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能寫出好文章,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文筆,而恰恰是他們的專業。他們的專業,給讀者以啟發,帶著讀者一起進步,給讀者很好的科普。他們在給讀者提供真真切切的服務。
有好的內容,才有好的文章。
這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自己的定位問題。
如果資歷尚淺,那就只能通過多讀書來彌補。比如做某一個領域的主題閱讀,每讀一本書,就寫一篇感悟,直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小專家。成為了專業人士,還怕無法給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嗎?
如果已經有豐富的經歷,或者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天!其實我真的好羨慕這樣的你!) ,那好辦多了,把自己的優勢和經歷都總結出來,專注于這個領域的寫作,相信在簡書很快也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以上四個只是我覺得顯而易見、且容易模仿的共同點,除此之外,肯定還有數不勝數的因素促使他們成功。
所以我對自己說,慢慢來,比較快。堅持寫下去,再適當用點小技巧,成為一個好作者,就是時間問題了。
文章的結尾,再給各位一劑雞血:
動筆寫就是成功的捷徑!共勉!
無戒21天寫作訓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