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道各位讀者十幾歲時的人生是如何的,讀書亦或是打拼?迷茫亦或是明確?十幾歲的我的人生,可以說是大部分的人的寫照吧,滿腔熱血著,卻又畏首畏尾,我覺得自己不怕死,可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又覺得自己不堪一擊。
? ? 我曾覺得,四處旅游的人是最不顧家的人,人在旅途,心里只有風景沒有家人,后來才知道啊,很多人哪里有家,沒有家才四海為家,不知道哪里算是歸屬,也從來沒有歸屬感。而這些,也大概是在一次又一次離家之后得出來的吧。
? ? 我從十一歲開始便開始了寄宿生活,從來不能離開母親的我,硬生生被拉到一個學校,自己吃飯,自己洗衣服,自己照顧自己,認識的人都不在身邊,要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適應。十七歲的我只身來到了武漢學習,我從來都覺得,我在外呆了六年,這四年也不過如此,大一的我過得恣意瀟灑,可是并不是這樣,在我半年以后回到家,我突然覺得,這個家開始陌生了,突然害怕每一次離開,生怕下一次再回來,這個家便不再認識我了,原來啊,所有的思戀與懷念都是在即將逝去之時開始的。
? ? 我從來不是一個有安全感的人,我評判一個地方好與壞的唯一標準就是這個地方能不能給予我所謂的歸屬感,雖然我自己也不一定說得清歸屬感是個什么東西,可是她就是對我很重要。當我站在一個不知名的高山上俯瞰一切的時候,我會問我自己,下一次,我會在哪里的高山?會和誰?會因為什么去到那里?大概是孤獨的人才會渴望某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給予我們歸屬感吧,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日后要成家,給自己一個歸屬罷了。
? ? 十幾歲的人生大概是最不怕死的時候吧,死亡離我們又遠又近,我很怕靈魂一說,和母親講過之后,母親說了我永遠不能忘的一句話:“可能在你經歷了生死離別之后,就不再懼怕這些了吧。”大抵是這樣吧。第一次有了對死亡的畏懼,是在一次和死亡擦肩而過,沒什么緊張的情節,就失足險些跌落山坡,身邊的人緊張時,突然覺得自己有些重要了,又覺得這事情如果發生在我愛的人身上,我會更加難以接受,就開始怕死了,倒不是對死亡本身的懼怕,怕的是死亡帶來的失望與絕望。
? ? 前言不搭后語,不過是心中煩悶聊表心意,我十幾歲的人生大概是單調無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