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一一俄羅斯之行散記(八)
? ? ? ? ? ? ? ? ? ? ? ? ? ? ? ? ? ? 如家
一個驍勇剽悍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
一個驍勇剽悍的民族,不會沒有英雄!
俄羅斯民族被稱為“戰斗民族”,有其最顯著的民族特征,就是敢打敢拼,驍勇善戰。
俄羅斯橫跨亞歐兩大洲,幅員遼闊,造就了這個民族既有亞洲人溫順、馴服的性格特點,更有歐洲人常有的遇事缺乏理性,喜好感情用事,極易走上極端的固有特性。“決斗”便是這種性格特征的最為顯著的表現形式。
人們常說:“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這種“遛遛”無非是二者出去“較量”一下,大不了拳踋相加,或者再加個棍棒器械什么的,能分出個勝負也就可以了。但俄羅斯人不是這樣,他們要么不干,要干就“真干”,動真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地干!普希金就是這樣“干”死的。普希金是離開決斗場兩天后才去世的。但他在臨死之前卻從未對自己的“魯莽”行為后悔過,更未責備過自己的妻子在外“招惹是非”。按照俄羅斯人的處事“邏輯”,好漢做事好漢當,不怨天尤人。當然,普希金能讓后人敬仰,并不僅僅是他的這種“敢作敢為”的拼搏精神,而是他作為俄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最著名的文學家,而留給后人的極其豐厚的精神財富。
在俄羅斯,有相當一批作家都是因為一時激動,走上了“決斗”的極端道路。萊蒙托夫、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都曾參與過決斗或走到了決斗的邊緣。俄羅斯在國際上算不上是個經濟強國,但卻是個名符其實的軍事強國。其常規武器雖然不是最先進的,但它的核武器存量卻是世界上最多的,可以將整個地球毀滅多次。這應該是俄羅斯民族的“決斗”精神在現代軍事上的延伸表現。
俄羅斯人這種特別能戰斗的民族精神從何而來?我想,這絕不僅僅局限于他們的地緣特征,更與他們歷來崇拜偶像,崇尚英雄分不開。在號稱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塔什博物館(簡稱:冬宮博物館),平時對外開放的,除了沙皇皇室成員家用的一些金銀玉器、珠寶首飾外,
大量的都是在該國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的強大和版圖的擴張立下過不朽功勛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聞名于世的文學家、教育家的油畫、雕像、雕塑等。
這些作品都是由當年國際上有名的藝術家創作而成,件件都是珍寶。有的著名人物雖然歷史的原因,未曾留下他們的有形資料,但也要在他們的名字上方畫像處留個“天窗”,以警示后人不要忘記他們。
當我們剛一踏上俄羅斯的土地,不論是在首都莫斯科,還是在海濱城市圣彼得堡,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便是兩樣最為醒目的建筑。
一是教堂。因為俄羅斯是正教合一的國家體制,有80%以上的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造型各異,規格不等的精美教堂隨處可見。第二就是人物雕像。在他們的街頭,除了俄羅斯的國徽“雙頭鷹”外,見不到獅子、老虎、大象、孔雀等動物雕像,但能見到難以計數的造型優美、精雕細作、工藝精湛的人物雕像、雕刻和雕塑。這些藝術作品反映的都是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所涌現出的最偉大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是俄羅斯人民永遠值得崇敬的英雄和偶像。
在這些歷史人物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俄羅斯人民家喻戶曉的,當屬以下幾位:
一、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一1725),被后世尊稱為彼得大帝。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王朝(1682一1725)。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他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文化、教育和科技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起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使之逐步成為世界上地域最廣的國家,而受后人的尊敬。在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的“青銅騎士”像,成了該市的象征和標志性建筑。凡到圣彼得堡游玩的旅客,都會到該雕像前游玩、參觀和拍照留念。一些西方史學家認為,彼是一世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在俄羅斯,彼得一世的雕像隨處可見。
這尊莫斯科河上的大型雕像,再現了彼得大帝率領數十萬大軍揚帆遠航,主動出擊歐洲數國的情景。
二、朱可夫元帥
朱可夫元帥是蘇聯二戰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是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直接指揮者,他幾乎指揮了蘇聯所有的重大戰役,是那個時代指揮的戰役最多、面積最大、兵種最多、人數最多、戰績最多的將領,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在公認的“世界十大元帥”中,朱可夫排名第一(我國有兩位元帥名列其中)。朱可夫元帥去世后,國家于1995年,在莫斯科的“心臟”位置紅場克里姆林宮紅墻邊,為朱可夫建造了一座巨型青銅騎士雕像,供人瞻仰。雕像上面的朱可夫一身戎裝,英姿挺拔,騎著一匹駿馬,面向他的祖國,似乎在隨時聽候祖國的召喚,率領干軍萬馬奔赴前線,殺敵立功。朱可夫元帥是俄羅斯人民心中真正的英雄。
三、紅場無名烈士墓
俄羅斯的無名烈士墓,位于紅場西北側亞歷山大花園內。它建立于1967年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前夕,以紀念在二戰中犧牲的蘇聯紅軍。
紀念碑下埋葬著一名無名烈士的骨灰,這名烈士是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犧牲的。
烈士墓上,一顆銅制五星的中央燃燒著象征光榮的長明火。每天從早晨8點至晚上8點,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衛戍部隊的軍人們在長明火旁站崗值班,每隔一個小時換一次崗。
無名烈士墓花崗巖平臺上刻著一行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二戰”中蘇聯共有2700萬人死亡,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紅場無名烈士墓下掩埋的這名烈士,正是蘇聯在“二戰”中犧牲的兩千多萬名烈士的代表。許多青年男女選擇這里拍婚紗照,以示對在歷次戰火中犧牲的無數先輩們的緬懷和紀念。
每當外國元首來俄羅斯訪問的時候,都會到紅場無名烈士墓前默哀和獻花,向俄羅斯在歷次衛國戰爭犧牲的烈士們表示敬意。
今天的俄羅斯仍不失為一個世界強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領域仍保持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參見《百科》:《彼得一世》、《朱可夫》、《紅場無名烈士墓》